《揭开史前文明的面纱》Ⅱ 进化论的重重危机(上)

正见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137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0月7日讯】 进化论的重重危机

一八五九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根据一些零散的事例,鲜明地提出了进化的观点,认为今天复杂的生物界是从简单的原始生物一步步进化而来。不过历史好像总要在重复中循环前进。随着科学深入广泛的发展,历史流转到今天,昔日被进化论“解决”了的问题又转了回来,许多人发现进化论的问题后,重新陷入古老的疑问:生命到底从何而来?近二十年,大量的事实发现使进化论陷入了真正的危机。众多的科学发现使真理的天平明显地向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倾斜了。

(1)脆弱的逻辑基础

比较解剖学,暴露了进化论的逻辑错误──循环论证

科学上,如果一个理论的证明违背逻辑,这个理论就不能成立,但是人们对进化论的逻辑错误却不予深究,也是因为深究起来,就没有证据可言了。许多人听到这话感到很惊讶?其实,问题的揭示会使你更惊讶。用比较解剖学来论证进化学说,形像地说就是:“如果人是猿进化来的,人和猿就会有许多相近的特征;因为人和猿有许多近似之处,所以人就是猿进化来的。”这是典型的“循环论证”,前面在逻辑上没问题(当然,逻辑上没问题不等于合乎事实),后面就是狡辩了。换一个通俗的说法更清楚些:“如果甲是乙的弟弟,甲就比乙小;因为甲比乙小,甲就一定是乙的弟弟。”一听后面就不对,因为甲比乙小,可能甲乙没有任何亲缘,还可能甲是乙的叔叔呢(如果甲辈份大)。循环论证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

然而进化论是归纳法吗?不是,太多事实归纳不进去

有人曾说进化论是归纳法,这种逻辑思路稍微难一些,其实也好理解。归纳法就是提出一个命题,如果能把涵盖的所有问题都归纳进去,那这个命题就是真理。然而对于进化论,太多的事实归纳不进去!从前面的史前文明证据来看,从进化的速度、物种爆发式的产生的方式、进化的概率等等许许多多不但归纳不进去,而且在在都否定了进化论,可见进化论的论证作为归纳法是不能成立的,其实还是循环论证。

似是而非的“循环论证”贯穿了整个进化论,人们似乎都对此习以为常了。然而当我们严格地分析起来,都会大吃一惊!即便不十分懂逻辑的人也能发现这种证明是在诡辩。

今天,站在对生命本质有了比较深入认识的水平上再看进化论,达尔文用作证据的事例就显得比较牵强了,论证也谈不上严谨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举个例子。在《物种起源》的第一版中,达尔文发表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他认为一种熊可以下到水中,变成水生动物,最后变成像鲸那样巨大的生物。所以他讲,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通过自然选择,熊可以变成鲸。在以后的修订版中,达尔文把这个说法去掉了。他重新考虑后,认识到没有具体证据来证明,所以就删去这一条说法了。有趣的是,他的这个熊能通过自然选择变成鲸的观点,正是整个进化论的中心点──一个物种可以变成另一个物种。而且,鲸鱼进化的说法也沿用至今。从达尔文去掉这个例子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对自己这个理论有一定保留意见甚至是疑惑。

(2)概率计算否定了进化论的核心──基因突变机制:

达尔文时代,近代西方科学正处于奠基阶段,对生命现象的认识还很肤浅。那时的人看到了家养动物的诸多杂种变异,就认为物种也能这样变成其它种,这就是进化。后来,随着基因的发现和深入研究,学者们才意识到如果基因不发生根本的变化,不管后代表面与祖先有什么差异,也没有进化意义。然而基因又是极其稳定的,只有不正常的“基因突变”才能使之发生改变,那么“基因突变”也就成了现代进化论的核心了。这是现代所有的进化论者公认的。这里,我们就集中分析这个核心理论。

物种基因的稳定性极难逾越

基因的稳定性是物种保持自身稳定所必须的,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的基因交流,并不能使此物种变成其它物种。动植物育种专家都知道,一个物种的变化范围是有限的。最终,培育出的品种不是不育,就是又变成原来的亲本。哈佛大学的梅尔教授称之为基因体内平衡。最常见的就是狗再怎么杂交育种还是狗。这说明进化论有一个无法跨越的障碍。在理论上,人们把突破这个障碍的可能性寄望于基因突变,这是唯一的可能了。

理论和实际上,基因突变产生高级性状的概率几乎是零

基因突变,是一种在基因复制或修复损伤等过程中发生的随机错误,所以又叫随机突变,本身就是一种病态现象。它发生的概率非常低,大约在万分之一到十亿分之一之间。低等原核生物的突变率较高,大约为千分之一,而高等类型的生物中,许多基因的突变率是十万分之一到一亿分之一。

基因突变能否产生高级特征(性状)呢?对基因的深入研究发现︰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极低。我们知道一个基因的核心是由几百到几千个碱基排列而成,四种不同的碱基按照一定规则排列,不同的排列顺序形成了非常复杂精密的遗传密码。既然基因突变是随机的差错,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

我们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一个复杂精密的电脑程式,随意的改动一两个字符能够产生更高级的程式吗?当然不能。基因突变也是这样。差错造成的突变一般是单个碱基的变化,这种变化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各种缺陷、畸形、致死,在自然条件下具有生存优势的没有发现一例。为了增加突变率用于研究,科学家们使用了各种方法增加突变的概率,制造了大量的突变体,也没发现向高等方向进化的类型。

概率计算表明,生物进化的可能性小到了绝对不可能的程度

现代进化论用基因随机突变假说解释进化的根本原因。我们知道这种突变具有随机性、低频率和不定向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学公式和模型普遍应用于生物学领域的今天,进化论者并没有提出一个全面的公式,计算从基因突变开始到一次进化实现的概率,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有许多学者从基因突变发生的概率出发,计算出了产生新物种的概率,发现小得惊人。贝希(Behe, M.J.)的《达尔文的黑匣子》(Darwin’s Black Box)一书中,美国生物化学家贝希以血液凝固的一系列生物化学机制为例,讲述如此复杂精密的生命现象不可能是进化出来的。其中一个蛋白(TPA)产生的概率是十分之一的十八次方,经过计算至少需要一百亿年才能发生。如果同时进化出和它相互作用的蛋白,概率就是十分之一的三十六次方。他说:“很可惜,宇宙没有时间等待。”

这里我们提出一个宽松的公式,根据突变概率计算进化产生新物种的概率(P):

P=(M ×C ×R × E ×S) n

通俗地说,就是一个物种的某个体发生了突变(概率M=0.001),并且突变后的基因与自身其它基因在不同层次的产物上可以相容(宽松估计C=0.01),而且在生存竞争中该个体能够存活,有繁殖的机会(R=0.1),而且突变恰好有纵向进化的意义,也就是有益的进化(这种情况至今没有发现,某些进化论者估计为E=0.001);而且突变基因在种群中能够稳定下来得以扩大(宽松的估计为S=0.1);因为新物种的形成需要一系列新基因的出现,假设要十个(幂指数n=10,实际物种间绝对没有这么小的基因差异),那么进化出一个新物种的概率为:

P =(0.001×0.01×0.1×0.001×0.1)10=10-100

按照一年繁殖十代,种群(意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个体数为一千,相应的进化所需要的时间极为宽松的计算也需要“十的九十六次方”年。目前科学家认为宇宙年龄不会超过二百亿(二乘十的十次方)年,进化一个新物种的时间,是宇宙的年龄的自乘约九‧四次,足见进化是绝不可能的。

生物最相近的物种也不可能只差十个基因,高等生物和低等生物基因更是差别上万,因此生物从低等到高等进化所需要的时间根本是无法想像的了。(待续)

——转自洞见文化出版 《揭开史前文明的面纱》(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是一位新闻研究所的教授。美国极受尊崇的普立兹新闻奖的创办人曾说:新闻工作的三大目标就是:第一是报导真实、第二也是报导真实,第三还是报导真实。这说明了追求真实是人类十分重要的根本目标。不过,什么才是“真实”呢? 英国哲学家艾丁顿曾举例说明科学家研究“事实”的限制:一位海洋生物学者以六吋的鱼网网眼,花了很长的时间在海里网鱼来研究海洋生物,最后终于得到一个“科学”定律:所有的鱼都比“六吋”长!
  • 史前文明确实存在!而且还不只一期,存在着多个不同的时期;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提出只是一个漏洞百出的假设,却被许多后人添枝加叶地固着成生命科学的根柢,今之人也看到了踏上进化论的重重危机。时今,报章、网站上有关史前文明的篇章常见零星掠影,在《揭开史前文明的面纱》这本书里,将诸多科学家发现的证据加以系统性的整理、分析。本栏再一次登载,希望带给您一场别开生面的关于人类生命起源的发现之旅。
  • 一九六八年的一个夏天,一位美国的业余化石专家在位于犹他州附近,也是以三叶虫化石闻名的羚羊泉敲开了一片化石。这一敲不但松动了一百多年以来现代人类所笃信的进化论,更替人类发展史研究敲开了另一扇门。
  • 在相同时期不但有人类的存在,而且这些人类和我们一样具有高度的文明......
  • 赵薇在《车神》中出演为爱疗伤几年不能自拔的痴情女孩,与生活中的她有多大相似度呢?虽然赵薇绝口不提与汪雨分手的情变感受,但当本报记者在片场专访她时,她也毫不吝惜自己对剧中爱情的一番见地。但她的这番表白中,不时蹦出“轻松”、“好玩”、“挺普通”等,可见她心情大靓,见到记者也主动微笑、招手,让你不由得感觉到:此时的她,面对情伤已然释怀,她的坚强,让我们真正见识了已成长为“熟女”的“小燕子”。“为陆毅当绿叶,挺轻松”
  • 除了制造、使用金属的技术与能力说明了史前人类的文明发展之外,科学家们还在古文明中发现了一些我们认为现代人才具有的医学技术,甚至发明。按理讲,文明的发展是从原始到高度发展的。拿心脏移植手术来说吧,这可是近代医学发展的卓越的成果,然而我们在考古遗迹中却发现了古人曾动过这类手术的证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 现在我们知道,三百多年前的意大利人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开启了人类对于天体观测最基础的一步。然而,这颗收藏于秘鲁ICA博物馆的石头上面刻画的人像,据估计生活在公元前二百年至三万年之间,他的手里却拿着一支望远镜在观察飞越天际的火流星。是什么年代、什么样的人也同样发明了望远镜呢?
  • 法国有一家工厂于一九七二年时从非洲加蓬共和国一个叫奥克洛(Oklo)的地方进口铀矿石来使用,他们惊讶地发现,这批进口铀矿石已被人利用过了。因为这批铀矿石的含铀量相当低,铀矿石的一般含铀量为0.72%,而奥克洛铀矿石的含铀量却不足0.3%,和我们现有的核反应炉的废料几乎相同。法国政府宣布了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并吸引了世界上各国的科学家们来到奥克洛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于一九七五年国际原子能委员会(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的一个会议上公布。研究的结果表示这是一个大型的、天然的核子反应炉,由六个区域约500吨铀矿石构成,输出功率估计为100千瓦。这个反应炉保存完整,结构合理,运转时间长达五十万年之久。
  • 还记得上帝造人、女娲造人、盘古开天或是诺亚方舟的神话故事吗?当“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说法取代神造人的说法后,这些故事逐渐地被我们淡忘了,或是被当成古人由于对大自然现象缺乏科学的理解所产生的奇想。但是神话的本质是什么呢?从许多古代出土文物和典籍显示,不论东方或西方,古人是相信、崇敬神的,遵守着神所教导的道理(神话)做人处事,薪火相传。然而到了后来,神话的内涵不被后人理解了,人们就渐渐地认为神话仅仅是一种飘渺的想像罢了。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走入古老的神话研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综观之前提到的考古发现,我们不免会在心中产生一个很大的疑问──为什么这些考古发现所呈现的观点,与我们现有的认识大不相同,甚至抵触学校教科书的内容?大部分的读者也许会感到怀疑:如果真有这么多证据显示几亿年前已有人类文明,那么为什么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