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庆自述从影之路:我是中国最好的女演员

人气 24
标签:

【大纪元10月9日讯】(中华网10月9日报导)

  解说:

  对于中国电影的百年的历史来说,一位被持续关注了近30年的电影明星是无法回避的,她就是刘晓庆,中国八十年代最红的女影星。关注她,不仅仅因为她个人曾经先后拿过六次“金鸡”和“百花”奖,创造了个人电影生涯的辉煌,还因为她所走过的人生之路正是中国电影在七八十年代的发展历程,哪怕是后来关于她的种种议论,也都是因为她曾经是中国最红的电影明星。

  刘晓庆似乎天生就是为电影所生,她经历了文革后中国电影的复苏阶段,走过她人生辉煌的80年代,甚至在她淡出电影圈的90年代,她也从未离开过电影的光环。她是中国最著名也是最有争议的电影明星。

  记者:好像你说的每一句话,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都能引起人们关注,你做的每一件事都会成为一个焦点,其中有一句话关于电影“我是中国最好的女演员”。你现在还这样认为吗?

  刘晓庆:对,我还是要投自己一票。

  记者:理由呢?

  刘晓庆:因为我觉得如果一个人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话,谁还会相信你呢?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觉得我搞了很多行,其实工农商学兵我都做过,但是我觉得这当中最合适的,其实还是做电影演员。因为我曾经得了五次百花奖,还得了一次金鸡奖。在我所处的那个时代,我基本上把电影演员能够得的奖基本上都得完了,这一些都证明我做电影演员是很合适的。

  记者:但是现在年轻的一代,我看报道的,都是国际影星。

  刘晓庆:但是我觉得世界电影史和中国电影史都是一代一代电影人这样代代相传。从墨片到黑白片,然后到今天的这种彩色,什么高科技的这种。我觉得都是每一代电影人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比方说我们这一代电影人完成的什么历史使命呢?就是走出国门。我记得当初我可以说是全世界第一个认识的一个中国大陆的演员。我记得那个时候非常非常困难,因为那个时候香港、台湾的电影都不能够在中国放映,而且大陆的电影从来没有出去过,所以我就在美国去办影展、在法国办影展,当时还是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一代的中影人,在我们所处的时代,非常好地完成了历史使命。就交给下一代。

  记者:如果刘晓庆晚出来十年,或者是二十年会怎么样?

  刘晓庆:这个其实我一点都不遗憾,为什么?因为我觉得得奥斯卡80岁也是可以得的,关键是在于实力。其实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也是一样的,我们和现在的年轻演员享有共同的时代。

  解说:

  刘晓庆1952年出生在四川,1970年从四川音乐学院附属中学毕业,被分派到宣汉县农场劳动,几年之后她考入成都军区战旗话剧团,成为一名专业演员。197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南海长城》,23岁的刘晓庆得到了试镜的机会。

  那一时期,中国的文艺活动刚刚从文革的思想禁锢中解脱出来,电影的拍摄也刚刚恢复,因此每年电影的拍摄量非常少,这样的机会对于任何一名演员来说都十分珍贵。

  刘晓庆:因为我们当时有的时候一年当中整个中国大陆只有一部电影在拍,这一部电影当中只有一个像我这样年龄的女主角,所以她们就相当于全中国选美这样去选,所以要得到这个机会是非常非常地不容易。因为我觉得我第一次拍电影的时候,他们觉得我的形象不怎么好,觉得戏好像还可以。

  记者:会吗?会觉得你形象不好?

  刘晓庆:当时是流行工农兵的形象,但是我就给人感觉不是那么朴素,而且不是很粗壮,尤其当时在四川比较黄皮寡瘦,普通话说得不是很好,就显得比较羞涩,不是很自信。所以他们就觉得形象不是很理想,所以当时我就使劲地去增肥之类的。之后选了我以后然后又试镜头试了半天,然后就一直到海南岛去体验生活,但是北京还在继续选演员,整整到八个月以后,才告诉我,告诉我的时候也不是很高兴的,就说非你莫数,不是这样的。你不是我们很理想的,但是,我们暂时也没有时间去选别的演员了,所以你要努力。就这样子,所以在一种很大的压力下。而且经常被导演骂,由于我的台词说得很快,因为不懂,说地很快,后来我们自己配音配不上,配不上的时候,导演就在后边骂我,这个时候好演员和坏演员就看得出来,反正说了很长很长时间,当着大家的面骂我,我记得我看着这个银幕,眼泪简直在脸上沧海横流,当时我就在想,我一定要记住今天,将来的时候我一定要变成一个成功的演员。

  刘晓庆:天赋,拿天赋。

  记者:如果第一部戏演砸了还会有机会吗?

  刘晓庆:不会再有机会了。

  记者:那么肯定吗?

  刘晓庆:肯定,在我们那个时代就是这样,只要是第一部戏砸了就不会再有人请你去演,因为演员多的是,中国最不缺乏的就是美丽的、年轻的女演员。特别特别多,很多很漂亮的,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到处都看得到。

  解说:

  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下,刘晓庆完成了她人生中出演的第一部电影。虽然后来《南海长城》因为种种原因放映几场就停映了,但是这部电影还是给了初登银幕的刘晓庆以极大的信心。随后她又参与拍摄了《四渡赤水》《同志感谢你》《春歌》三部影片,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什么轰动,但是在这些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刘晓庆锻炼了表演技巧,丰满了羽毛。

  1978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小花》,导演黄建中邀请刘晓庆出演剧中人物何翠姑。

  记者:拍《小花》这一段大家印象深刻。

  刘晓庆:其实我觉得《小花》从表演上来讲并没有什么成就,最主要的成就我觉得还是导演。因为在导演上我觉得有一种很新的电影语言来演绎这么一个电影。

  记者:对你来说演这个角色难吗?

  刘晓庆:当时很难,现在看起来其实不难,其实我觉得我和陈冲也好,我们几个完成的,只是完成任务,就把自己的一些本色体现出来而已,难度也不是很大。所以我觉得《小花》对我来讲只是拥有了观众。最早的时候,观众从那个时候知道有刘晓庆这么一个演员,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一个明星,但是从表演上我觉得没有什么建树。

  解说:

  虽然刘晓庆并不认可自己在《小花》中的表现,但是这段精彩的电影情节最终还是成为了人们对电影《小花》的深刻记忆。而就在刘晓庆拍摄《小花》同时,她还在电影《婚礼》中饰演了柔弱的盛敏,在电影《瞧这一家子》中饰演了虚荣的张岚。

  《瞧这一家子》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喜剧电影。张岚是影片中一位服务态度不好的售货员,因为是配角,因此在整部电影中刘晓庆的镜头只有28个。

  记者:只有28个镜头你为什么还接呢?

  刘晓庆:当时我觉得这个角色我没有演过,而且很有特点,因为当时在整个中国电影界全部都是演很正统的女主角的情况下我觉得有这么一个角色可以有一个突破和挑战。28个镜头我至少要琢磨半年,一个镜头我至少有十几个方案,最后确定,因为只能拍一遍,最多最多拍两遍,是你演地不好才拍两遍,胶片的比例是很小的,一比一点几,也就是一个镜头只有一遍多一点点的胶片,但是那个要留给大场面,或者是飞机失事这些,所以我们基本上只能拍一遍。所以在十几个方案当中选一个是最合适的。

  记者:对于演员来说呢?只能拍一条的情况下他怎么演?

  刘晓庆:对,但是当时就是这样一个情况,就必须要演,只能拍一遍,而且你还要把和上一个接上。而且像我们这种就是完全没有经过什么训练的,所以是很大的挑战,必须要一次成功。

  记者:你怎么做到的?

  刘晓庆:我觉得我在这一年多当中基本上没有睡过觉,所以我现在觉得好多人经常会说失眠,很痛苦,我觉得我根本没有睡过,用了很多的笨办法,现在都忘记了,反正就是很笨。总而言之把这三个角色完成了,而且还得到好评。

  解说:

  1980年,中断了17年的大众电影百花奖恢复评选,这件事情对于思想被禁锢了多年的中国电影和电影观众来说,无疑是一件盛事。刘晓庆拍摄的这三部电影同时参加了第三届百花奖的评选。当年百花奖的选票刊登在《大众电影》杂志上,填写选票的活动在社会上进行得既济而热烈。最后刘晓庆凭借在《瞧这一家子》中塑造的张岚,获得了第三届百花奖最佳配角奖。

  刘晓庆:我就觉得一下银幕就看不清楚了,眼睛里面很多星星在飞,就晕了,有点生气了,我想可能是生气的一种状态吧,一下子都看不见人了,前面都是黑的。

  记者:当时你非常想得一个最佳女主角。

  刘晓庆:那当然了,我非常想得的是得最佳女主角以及最佳配角奖,创造一个百花奖的历史,没创造上。后来女主角没得着,第一方案是两个都得,第二个方案是得一个女主角。其实当时我想得配角奖的可能性很小,28个镜头怎么可能呢?这是我没想到的。

  记者:没得到的原因是什么呢?你认为是演的不够好?

  刘晓庆:不,我觉得我演地很好,只是票数分散,运气不是太好。当时由于我是两部电影参加了女主角竞争,《婚礼》和《小花》,有两个我的名字,所以就票数比较分散,所以最佳女演员就没有得到,只有得了最佳配角奖。

  记者:得奖对演员来说意味着什么?

  刘晓庆:因为当时的百花奖含金量非常非常高,就代表对你演技的一种认可。观众投票,完全是一张一张选票这样投出来的,我们有几百万张选票,500多万张选票到600多万张选票,而且每一张选票我已经说了,代表一个学校、一个工厂、一所医院。

  记者:当你得了最佳配角奖的时候,你还有目标吗?

  刘晓庆:有啊,我就要证明我是最好的女演员,我一直觉得要成为一个最好的女演员,那个时候目标就开始比较宏大了。原来没有这样的。因为为什么?我一直觉得我自己的形象并不太好,也不是那种非常大的眼睛,也没有酒窝之类的。后来当时我就觉得我一定要变成一个演技派的演员,就是说可能我并不是很好看,但是我演完这个角色以后,大家就觉得这个角色就是要她来演,骨子里化成这样的人,所以我觉得这种打击对我也有帮助,有很大的帮助。

  记者:要做最好的女演员,中国的还是世界的?

  刘晓庆:无论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

  解说:

  虽然第三届百花奖的评选结果给年轻气盛的刘晓庆留下了一些遗憾,但是自从这次评奖之后,刘晓庆还是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

  解说: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刘晓庆以每年两部影片的速度拍摄电影,由于整个文艺环境的开放,刘晓庆接触到的电影题材也更加丰富,从探讨人性的《原野》,到思考家庭伦理的《潜网》,以及被称为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武侠电影的《神秘的大佛》,都让刘晓庆的演技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解说:

  1983年,刘晓庆在美国举办了个人影展。也许这样的活动在今天看来并不算什么大事,但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作为第一位在国外举办影展的电影演员,刘晓庆也算开了风气之先河,这是她的个人的成就,但更是中国电影的历史必然。

  解说:

  虽然在美国的影展规模不大,但还是让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演员在文革之后第一次走出了国门。

  记者:他们当时怎么看你的电影吗?

  刘晓庆:看不懂,准确地说不是很看得懂。因为我当时是两个阵营,一个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他们是资本主义国家。当时我们的电影办影展的时候,大部分是停留在一种说教的状况,有好多都看不懂。但是他们很尊重中国这么一个大国,所以我觉得他们对我的尊重是由于我的背后有中国,有十亿人,当时是十亿人,所以当时我们去好莱坞,他们那些老板都会亲自出场,来自中国的电影的代表,又是第一个来自遥远的东方的神秘大国的电影的代表,所以他们都非常隆重。

  记者:你怎么看他们的电影呢?当时来说。有距离吗?距离有多大?

  刘晓庆:当然表演方法很多方面都是不一样的,首先我们如果是一个人在电影里面我的父母亲死了,我们就会对着镜头使劲地哭,如果像《教父》这样的,马龙.白兰度看到他的儿子被打成蜂窝,一看,一个特写就完了。所以他们表演比我们容易,而且他们的胶片就像纸一样,他拍《马可波罗》的时候我们去看他们拍戏,就拍打的时候机器就开着,几台机器全部是好的胶片,机器就开着,打累了大家歇着说话,也开着,我们当时特别特别羡慕,我们说像这样的片比,什么表演都会很好。我可以乱演,18种方案都拿来演一遍,到时候选一遍最好的。我们就只一遍,而且还要接上。

  记者:所以那个时候你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好的。

  刘晓庆:对,当然,我就觉得如果是有这样的条件。说句心里话在这些方面我从来不觉得我们比他们差。从来不觉得。中国大陆的演员是非常非常地好,但是我们的条件确实不好,真的是小米加步枪,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够演一些好的角色,我现在起来都觉得有点了不起,怎么过来的。

  解说:

  1986年,刘晓庆拍摄了《芙蓉镇》,这是她演艺生涯的又一部巅峰之作。刘晓庆饰演的胡玉音让她夺得了第七届金鸡奖最佳女演员奖,第十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随后,刘晓庆凭借在《原野》、《春桃》中的出色演技,连续获得第11届、12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因此有人说,80年代的中国电影是刘晓庆的时代。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刘晓庆的注意力转向了电影之外的世界。她经营着20多家公司,投资地产,拍摄电视剧,拍卖书稿,刘晓庆似乎逐渐远离了电影。

  记者:你不是喜爱电影吗?怎么不想演了?

  刘晓庆:因为我觉得演员有两种演员,一种演员是属于没有出息的演员,演不过别人的时候,就把别人的剧本改了,把人家角色的好戏改到自己角色的身上,我觉得这是没有出息的演员。另外一种就是很有志气的演员,就是我这种演员,就是棋逢对手,我喜欢“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大家在一起我喜欢跟演技特别好的演员一起演这样水涨船高。所以那个时候都出国了,都出国了以后就没有什么对手了,我真的觉得无敌最寂寞,

  记者:怎么下决心我要下海?

  刘晓庆:因为我这个人也许是比较喜欢做新的事。就像我上次说的在第一部的喜剧片、第一部的武打片,第一部和香港、海外合作拍的《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还有第一部的家庭伦理片《潜网》,第一部名著改编的觉得有点性感的《原野》,第一个做制片人,第一个去写自传之类的。永远给自己出一些新的难题,只有这样我才有兴趣,如果再是演过去演过的,我就一点兴趣都没有。

  记者:这种身份的改变对你来说很容易吗?

  刘晓庆:很容易。

  记者:我曾经为之奋斗,我曾经拥有的电影梦想,我现在我要……

  刘晓庆:没有,我当时觉得一点都不可惜,我觉得够了,我在电影上我觉得已经很够了,别人像我这样,我觉得拍一部代表作都很难,有的人一生都没有一个代表作。我觉得我,年纪轻轻的有好多好多的代表作了,我觉得够了,一点都不可惜,我觉得要做新的事情。我经常就会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有一个声音跟我说,够了,你应该去做新的事情了,这已经足够了。

  记者:那个时候想到有朝一日我还会回到电影吗?

  刘晓庆:没有,我甚至都不想成立这个影视公司,都没有,刚开始公司全部是别的,没有任何一个影视公司。

  记者:为什么?

  刘晓庆:我就想涉及新的领域,从文科变成理工科,在理工科当中去展示自己的才华。

  记者: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吗?

  刘晓庆:现在我仍然认为是。因为不说远的,在我做的影视公司当中没有拍过任何一部不赚钱的作品。我认为我是很成功的。

  解说:

  2005年,经历了“税案风波”的刘晓庆重新以电影人的身份回归了人们的视线。他和第六代导演刘冰鉴合作拍摄的电影《春花开》亮相柏林电影节。这是她 15年来首次拍摄电影。但是,当她用15年的时间回归电影的时候,改变的不仅仅是她的年龄,整个中国电影不再是曾经的那个年代。

  记者:新一代的女演员,应该来说像您这样影响力,或者比你有更大影响力的已经开始出现了。

  刘晓庆:这是应该的,如果是到现在还是我一个人有更大影响力,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记者:你有没有计划把你的故事拍成一部电影?

  刘晓庆:至少有十几家都要把我拍成一个电影,或者是电视剧,都被我严词拒绝,因为我觉得这个比较难,比方说他们把我写成雷锋又不真实,但不是雷锋我可能又不接受。而且我觉得我的一生至少还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还是盖棺论定比较好。

  记者:但是真的人让感觉到你的生活就像一部电影。

  刘晓庆:比我的任何一部电影都精彩。

  记者:后悔选择电影吗?后悔踏入电影之门吗?

  刘晓庆:我要永远感谢电影。虽然是我学的专业并不是电影,但是我从电影出身,从大家认识我就是拍电影。而且我比较幸运的是在我们这一代的时候有点像电影王国,因为当时根本就没有什么其他的娱乐,惟一的一个娱乐就是电影,而且可以说是全民都在看电影,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拍电影的人来讲,能够经历那样的时代,能够拥有全世界最多的观众,我觉得很幸运的。

  解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晓庆用她的电影之路见证了一个时代,关于那个时代的电影,那个时代的电影明星,甚至于那个时代的思想和观念。无论你喜欢她,还是不喜欢她,关于她和她的电影,已经无可争辩的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它代表着中国电影曾经的艰苦,曾经的奋斗,曾经的辉煌,曾经的困惑,成为现在的人们解读中国电影百年历史的重要内容。(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不做事不是我性格” 刘晓庆要做最好的女演员
刘晓庆称曾经是班上舞后 感慨超女不容易
刘晓庆演《金大班》 担心高跟鞋被夹
舞台让人无助 刘晓庆:“金大班”经历比我差远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