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爱宗:耀邦,耀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昝爱宗

人气 6
标签:

【大纪元11月19日讯】二十世纪的中共历史上,出现胡耀邦这样一个人物,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他就像高高空中的白云,从容不迫,洁白而高远,容不得一丝污垢。即使他自己身上有缺点,有过失,也都一一展示出来,不去掩饰,不求原谅,只有真实,只有本质。

人都没有完美的,若把一个领导人说成是历史上的完美,不但羞辱了这个人,而且还羞辱了历史。

胡耀邦身上的不完美,就是他这个人太好心了,丝毫没有害人之心,但也没有防人之心。从事复杂而沉重的政治事业,往往是你争我斗,防人是不得不防,不防备别人就容易伤害自己。1987年1月,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一次例会之外的扩大会议上,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1989年4月8日突然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突发大面积心机梗塞,被紧急送往北京医院。4月15日晨七时五十三分,73岁的胡耀邦在北京与世长辞。

胡耀邦是惟一先后当过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中共领导人,又是惟一没有担任过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或副主席职务的没有掌握过中共军权的中共最高领导人。

胡耀邦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中共领导人,出身贫苦家庭,参加红军后,又经历过长征,以至到后来一直保持着战争年代的作风。1981年,已经是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与他的战友邓小平一同出席全国人大会议时,他们一左一右坐在主席台,右手各持一只香烟(现在的领导人几乎都与香烟说拜拜了),似乎满怀忧虑又似乎若有所思地吸着,他们在想什么?忧国忧民有之,忧党亦有之。

胡耀邦当了5年总书记,有4个过年是在民间过的。全国有2300多个县,他先后到过1500多个县。这些地方,有多少普通民众与胡耀邦握过手?有多少个家庭至今尚保留着胡耀邦的足迹和身影?

当年,曾经看过新闻记录片,以及电视新闻的人们,或许还记得胡耀邦出访日本走路时大摆着肩膀、大步流星的形象,完全不像和平时期出身的领导人会见外宾时标准走路的样子。战争时代走出的领导人,大概都保留着这样特殊的印记,朴实的作风,雷厉风行,这难道不是风度吗?

今年11月20日,是胡耀邦同志诞辰90周年纪念日。2005年11月14日出版的《财经》杂志发表“胡耀邦与中国改革”纪念专稿,其中评论员文章认为“在研究中国历史时,谁也不能回避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这场伟大变革。因为这场变革深深地改变了中国。在研究中国这场伟大的变革时,谁都不能回避一个伟大的名字──胡耀邦”。

有人说,这场伟大的变革,邓小平是总设计师,胡耀邦是邓的左右臂之一。当时中共中央分为一线和二线,胡耀邦是一线的最高领导人,一线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贡献,肯定不亚于二线。胡耀邦的突出贡献,是当时别的领导人无法取代的,也是空前绝后的。

胡耀邦平反冤假错案,打着红旗恢复红旗的鲜艳,把被黑旗遮住的或被阴影屏蔽的一面给恢复原状,或恢复常态,谁又能比上他的历史贡献和卓越功勋呢?当然,胡耀邦最大的贡献还不是平反冤假错案,也不仅仅是有一些老干部对他感恩戴德就可以称他有义、伟大了。胡耀邦的伟大在于他推动了中共民主化,启动了二十世纪末中国最艰难最沉重的一环──政治体制改革。

吕氏春秋上有一个故事说,管仲得了重病,齐桓公去问候他,提及将把国家托付给谁的问题,齐桓公提到鲍叔牙能否当宰相,管仲说这个人太刚正,容易和别人过意不去。桓公又问另一个名为隰朋的人,管仲说,隰朋这个人追慕胜过自己的贤人,对不如自己的人则勉励,并表示同情,以自己不如黄帝而羞愧;他对于国政,细枝末节不去过问,对事不了解份外的,对人不刻意苛察。因为一个宰相,大官,不能仅仅苛察小事,不要耍小聪明,所以说大工匠只注意总体设计,而不亲自挥斧弄凿,大勇士只指挥战斗而不亲自临阵斗殴。其实,这话说白了,政治领导人重要的是做政治体制改革这个影响深远的大事情,而不能光盯着眼前,作秀,哗众取宠,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1984年12月20日,中国作协第四届大会将开,中央书记处讨论作协人事,胡耀邦回答夏衍:“人事管理问题,要区别两种情况,一种是党和政府直接领导的单位,另一种是人民团体。对于后者,我们根本不要干涉。比如作协、文联、科协等,还有民主党派,这些团体愿意选谁就选谁。”后来,作家们实现了自己的意愿,上面指定的人没有选上。巴金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当选中国作协主席的,王蒙为常务副主席,前《人民日报》记者刘宾雁等为副主席。前作协主席茅盾已于此前的1981年去世,茅盾生前是作协主席,巴金是第一副主席。谁知,后来,这个作家们自己选举主席的会倒成了“反党”的会,反成了胡耀邦的一条“罪状”。

1989年1月,已73岁的胡耀邦在湖南长沙,又谈起国事,仍然有给人奋发向上的感觉,他平静地说,中国的出路是“民主”与“科学”。这四个字,我们为之奋斗了近七十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现在还需要继续努力。当听到有人说到防止腐败问题提出“党风不正是个大问题,纠正不正之风,要从上面做起,正己才能正人”时,胡耀邦眼望窗外发出轻微的笑声。这个时候,他已经不是总书记了。

此前的1986年10月14日,作为总书记的胡耀邦在中南海接受新德意志报副主编维尔纳.米克和德统社副社长罗尔夫.沙布林斯基采访,谈及政治体制改革──一般外国记者都这样问,无论是谁回答都一样。可由于胡耀邦谈及了领导人制度改革问题,最后也成了他的一条“罪状”。言多必失,为人不设防就容易被伤害。他总不是无缘无故地下台,而是有“罪状”在身,最后辞职──也可以说是被迫的,他还有很多未做完的事情来不及做,他还违心承认了自己的“罪状”,写了检讨。

其实,邓小平本人就在1986年6月10日的一次讲话中谈到政治体制改革,认为“现在看,不搞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适应形势。改革,应该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虽然,当时社会上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比较强烈,但事实上中央的步骤和目标,与之有很大差距,并造成了强烈的政治摩擦和撞击。所以,不知在政治上如何提防人的胡耀邦,最后以悲剧英雄的角色出现,突然告别政治舞台,以及人生的舞台,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胡耀邦,在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耀眼的人物,当我看到他的一张拍摄于1981年11月14日在中南海参加星期六大扫除体力劳动的照片时,我更感受到了真切的胡耀邦,他身着中山装,弯着腰用扫帚扫地,小心翼翼,很认真的样子,又非常朴实,身边没有警卫,没有叫来小朋友一同参与,大冬天也不用戴手套,谁又能说这不是真实的胡耀邦呢?当我们当代的人看到现在的一些著名人物参加体力劳动时,又是摄像,又是讲话,往往怀疑这些人作秀,是为了上电视,上报纸。而我却在胡耀邦身上看不到这一点,难道是时代变了吗?还是人们对著名人物肢体行为的要求提高了呢?

胡耀邦在37岁的时候就当上了团中央第一书记(现任胡总书记出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时候已经42岁,当时是最年轻的省部级官员),此后一直非常关注青年工作,一本倡导阅读的杂志《博览群书》就是由胡耀邦题写刊名。现在,当我看到胡耀邦在中南海弯腰扫地的照片,以及想起他辞职后谈及国事时发出的轻微笑声,觉得胡耀邦是永远年轻的,永远不愧是我们年轻人的良师益友。

11月20日前夕,中共中央将以会议的形式纪念胡耀邦诞辰90周年,料想团中央第一书记出身的现任胡总书记将会发表文章表示纪念。另外,来自胡耀邦家乡湖南浏阳的消息说,位于当地中和镇的胡耀邦故居将建宏大的胡耀邦纪念公园即将开放,并有可能从湖南省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升级为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说真话人民知音,办实事一代伟人”。自1989年4月22日胡耀邦追悼大会以后,胡耀邦去世十六年来,这期间的纪念活动,是中共中央第一次大规模纪念胡耀邦这位民主先锋的活动,是非常来之不易的。我想,在这些日子里,胡耀邦生前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以及北京中南海外边的北长街会稽司胡同25号,胡耀邦生前最后的故居,一定都是鲜花如潮,芬芳四溢……

耀邦,耀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转载自《新世纪》网站(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昝爱宗:放大卢雪松就是放大中国的人权现状
昝爱宗:谁来捅破大陆禁发新闻这层窗户纸
昝爱宗:中青报有可能沦为“李而亮青年报”
昝爱宗:张德江们能否在南海边画一个圈:立即制止草菅人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