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赏析:清平乐 辛弃疾

华一书局
font print 人气: 3003
【字号】    
   标签: tags: ,

清平乐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看剥莲蓬。

解释:
1. 吴音相媚好:江苏一带的人,讲话的口音多带“侬”字,说起话来悦耳好听。
2. 翁媪:老公公、老婆婆。
3. 无赖:无所事事。
4. 莲蓬:莲子及其外苞,类似喇叭形;有二三十个形状向蜂房的小孔,小孔里藏有莲子。

白话宋词:
有一所屋檐低矮的小茅屋前,有一到浅浅的小溪流过。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还长满了翠绿的青草。
带着三分醉意的我,这时突然听到有人讲苏州话,吴侬软语,煞是好听!这会是谁呢?喔,原来是那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妇,正在闲话家常呢!
他们的大儿子,正在小溪的东边忙着锄草种豆;二儿子也忙着编鸡笼子;而他们俩最钟爱的小儿子呢?却因为没有事做,跑到溪边去看人家剥莲蓬了。

词的故事:
有一次,辛弃疾被调往滁州就任地方官。当时的滁州因为经过两次宋金战争,以致于遭受严重的破坏。不但城墙毁了,人民也没有像样的房子住。只好随便的盖间茅草屋,住在瓦砾之中。市面上没有做买卖的商贩,到处一片萧条的景象。
辛弃疾到任后,立即着手兴复。不到半年,农作物又再度丰收,市区中店铺林立,小商贩也活跃起来了,以往的萧条一扫而空。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使荒凉的滁州景象全部改观,可见辛弃疾的才能的确出众。但由于他个性的方正不阿、不畏权势,、不畏权势,以致得罪了不少朝中官吏,所以常常被调职。每到一个地方,任一个官职,纵是来去匆匆。虽然如此,辛弃疾还是很尽心的在为人民做事。
对于这样一个官场失意的人,悠闲、宁静的乡居生活,正是他所向往的。这首“清平乐”是他退居以后,有一次经过博沙道中,破巧看到这一片祥和景象,而顺使写来的一首词。读了以后,羡不羡慕那种悠闲的生活呢?

摘录自华一书局《儿童启蒙文学》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 中国古代是信神敬神的社会,社会的修炼风气总体比较浓郁,一些文学大家都是修炼之人,他们的作品往往看似是表达常人的情感,而实际是表达自己修炼的体会,感悟或者是境界,这其实是神传文化的一种必然。比如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 犹记得去年的一个春日,桃花开得灼灼,他邂逅了树下的陌生少女。女子巧笑倩兮,花面相映,而他凝眸端视,心驰神摇。不知是桃花映红了美人的面容,还是姣好的容颜照亮了繁盛的花树?
  • 大概是读了太多眼如秋水、眉若远山的章句,面对山明水秀的景致时,他很自然地把它想像成一位眉目如画的妙龄佳人。而且这位佳人,如书中的林黛玉一般多愁善感,眉弯似蹙非蹙,笼着丝丝轻雾;眼波似喜非喜,凝着款款深情。
  • 梅花长于冰雪林,如山中高士、月下美人,独立世间。它不同于牡丹的富艳、荷花的清纯、杏花的娇羞,以欺霜傲雪之姿、暗香疏影之美,成为文人气节和情怀的寄托。
  • 登高远眺,吟诗作赋,是文人士子的风习。小到一个思妇“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低诉情意绵邈的离愁别绪;大到一个才子登览幽州台,高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盛世幽思。山河胜迹如歌如画,才人的情感和怀抱寄寓其中,达到了情与景的交融和统一。
  • 迢迢长江水,奔流不息,是历代文人墨客不断咏叹的壮观景象,传递着丰富多样的情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书写情浓似水和依依惜别和的韵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寄托韶光易逝和壮志难酬的感凔;“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表达历史兴亡和宇宙永恒的哲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