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打春牛沿革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15日讯】打春牛是古时封建及农业时期官方与民间于立春时所举办的一项活动,因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故又名“打春”、“演春”或“鞭春”,是象征春天正式来临之意。也藉由活动之进行,告知农民必须准备春耕了,而牛经过一个冬天的休息,鞭策它因该开始耕作了,因而衍生此项“打春牛”的活动。

台湾宜兰县“迎春牛及鞭春牛游街”仪式最早创源于清咸丰八年噶玛兰五围的先农社稷神只坛(今宜兰市五榖庙),由通判(今县长)白富谦创办,春牛是以五色纸制成,高四尺(代表四时),长八尺(代表八节),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一起即办理有摸春牛活动,至十五元宵,再由通判主持祭神农仪式,后脱靴至庙前农田下田耕犁,仪式完成后举行“迎春牛踩街及鞭春牛”活动,最后鞭打纸置春牛三下,以示新年已过,农民及春牛应开始春耕,各行各业都要回到岗位工作,再将春牛烧化,民众会争相取回烧化之灰烬洒至自家农田、花园、菜圃,以保五谷丰收,现场会预备五谷干果供人取食,据说取食者在这新一年度里都会带来好运。

宜兰县政府为发扬及推广这项珍贵、且深具文化价值意义的传统习俗,特在二月十四日(农历正月初六)今年开春的第一天早上九点,结合五谷庙及宜兰县政府于中央广场办理“打春牛˙祈丰登”活动,邀请县长(行政)、议长(立法)及地方法院院长(司法,古时通判具有这三权之裁量者)共同来主持;春牛则有别以往,聘请本县最著名的草编专业社区“冬山珍珠社区”特依文献记载之尺寸制作一头“草编春牛”,而稻草是农民所耕作出之剩余产物,更是生自于农田,极具一番特别意义。

古云:“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希望的开始,万物复苏。因而,希冀藉由“打春牛”活动之举办,将这深具文化意涵及激励士气意义的文化活动得以再续发扬传承下去,进而达到提醒各行各业新年已过,对一年之始的春天要能做好完善的规划,全力以赴;而身为公仆的公务员更要借此来鞭策自己,该收心开始尽为民服务之职责,是这次活动办理之意义与目的。 @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