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历史真貌─三大盛世天朝之一 清朝(十七)

(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心缘
font print 人气: 3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11日讯】 音乐和服饰篇

音乐

同明朝一样,清朝时期的说唱音乐更加丰富多采,其中南方的弹词,北方的鼓词,以及牌子曲,琴书,道情类的说唱曲种更为重要。

南方的弹词以苏州弹词影响最大。苏州出现了以陈遇[#20094]为代表的苍凉雄劲的陈调;以马如飞为代表的爽直酣畅的马调;以俞秀山为代表的秀丽柔婉的俞调这三个重要流派。以后又繁衍出许多新的流派。北方的鼓词以山东大鼓、冀中的木板大鼓、西河大鼓、京韵大鼓较为重要。

而牌子曲类的说唱有单弦、河南大调曲子等;琴书类说唱有山东琴书、四川扬琴等;道情类说唱有浙江道情、陕西道情、湖北渔鼓等,少数民族也出现了一些说唱曲如蒙古说书、白族的大本曲。

以声腔的流布为特点,清朝戏曲音乐出现了新的发展高峰。早在明代就发展起来的昆剧,到了清代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代表剧目如洪升的《长生殿》等。明末清初,北方以陕西西秦腔为代表的梆子腔得到很快的发展,它影响到山西的蒲州梆子、陕西的同州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这种高亢、豪爽的梆子腔在北方各省经久不衰。

晚清时期,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曲调构成的皮黄腔,在北京初步形成,由此,产生了影响遍及全国的京剧,出现了程长庚、谭鑫培以及后来的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等一代名角。各种地方小戏、评剧、越剧、楚剧等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清代器乐的发展表现为民间出现了多种器乐合奏的形式。如北京的智化寺管乐,河北吹歌,江南丝竹,十番锣鼓等等。明代的《平沙落雁》、清代的《流水》等琴曲以及琴歌《阳关三叠》、《胡茄十八拍》等广为流传。清代出现了华秋萍编辑的最早的《琵琶谱》。

服饰

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在进入中国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特别在乾隆朝时期,乾隆制定了详细的冠服制度,并图示说明,以后子孙也能“永守勿愆”。

清代的男服分为衮服,为皇帝穿着;龙褂,为皇子所穿;朝服,最隆重的大礼服,为大臣上朝时穿着;补服,依纹饰不同而分别官阶;吉服,清代的礼服,次于朝服是为吉服,用于吉庆典礼时穿着。此外,还有常服,规定很少,早先的长袍马褂,主要是富贵人家才穿的服饰,后来逐渐普及,变成了一般的服饰,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颜色是外面黑,里面红。

清代的女服分为朝服,皇后的朝服包括朝裙、朝袍、朝褂;吉服,由外褂与袍组成。常服多以长袍为主,长袍的下摆多垂至地面。掩盖住旗鞋。满族妇女穿的旗袍,早期是宽宽大大的,后来才变成了有腰身,在旗袍外面再加上一件“坎肩”(背心)也是很流行的装扮。这种坎肩有大襟、对襟和琵琶襟等样子,长度多在腰际,并缀有各种花边。她们的鞋子也很特别,是一种花盆式的高底鞋。满族女子的发髻比汉族女子的高出五到六寸。

清朝时期汉族女子的服饰,在嘉庆、道光之前,仍与明朝时的服饰差不多,以衫裙为主。乾隆时期的妇女的衫袄,式样比较宽大,长度一般在膝盖以下。衣领通常是圆领或斜领,很少用高领。嘉庆之后,衫袄变得窄小,长度也明显缩短。除了穿裙子的外,还有穿裤子的。裤子最开始是大裤管的,后来开始流行小裤管的。到了光绪年间,由于裤子的流行,女子穿裙子的人逐渐减少。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史稿》对努尔哈赤的评价是:“天赐智勇,神武绝伦”,“用兵三十余年,建国践祚” 。
  • 努尔哈赤死后,儿子皇太极在其他几位阿哥的拥戴下继汗位。皇太极不但能文善武,智勇超群,战功卓著,而且十分善于收揽人心。早年,他辅佐努尔哈赤攻打辽西,屡屡取得战功。即汗位后,他大胆进行改革,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 ,采取了一些安民措施。比如他下令满人和汉人的“讼狱差徭,务使均一”。他在重用一些满族八旗将领的同时,还注意任用汉族士大夫,因此有“贤明” 之称。
  • 他引导着大清帝国摆脱了明清之际的混乱与动荡,走向了和平与安定,为持续时间长达130余年的康[#20094]盛世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清朝对中国历史最重要的贡献是完成了国家统一,而这一成就正是在康熙朝奠定的。后世史家在评价康熙帝的一生时,认为其“虽曰守成,实同开创”,评价可谓公允。
  • 各个地方志的记载是“颇多开熟,村烟相接,鸡犬相闻”,“环河洛间无旷土,无游民”。清代人口的增长也很迅速。1661年(顺治十八年),全国人丁数字是1913万。到1711年(康熙五十年),增为2462万。这只是丁数,不是人口总数。而这一成就的取得,显然与康熙帝密不可分。

  • 康熙后期,因为其子嗣众多,诸皇子为夺取皇位闹得不可开交。而康熙晚年崇尚无为而治,对于诸皇子的争斗也只能尽量调和。康熙帝最终在弥留之际将皇位传给了四子胤禛,也就是世宗雍正皇帝。雍正在位虽然只有十三年,但其务实的风格为康[#20094]盛世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 继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和圣祖康熙大帝后,清朝再次出现了一位留名青史的皇帝:高宗乾隆。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可以说,乾隆是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享年最高的皇帝,也是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
  • 纵观乾隆皇帝的一生,应该说还是一位有为之君。他在康熙和雍正之治的基础上,将清王朝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清史稿》对乾隆的评价是:高宗运际郅隆,励精图治,开疆拓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于斯为盛。享祚之久,同符圣祖,而寿考则逾之。自三代以后,未尝有也。惟耄期倦勤,蔽于权幸,上累日月之明,为之叹息焉。
  • 关于嘉庆的预言及其身世

    乾隆驾崩后,嘉庆皇帝终于摆脱了傀儡的身份,正式亲政。

  • 乾隆和嘉庆时期,英国政府曾经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双方进一步通商问题,所以先后两次派使团访华,但都无功而返。道光年间,双方间的冲突愈加明显了。一方面,1833年,英国政府废除了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垄断权,并决定向中国派遣商务监督。首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威廉.纳皮尔)于1834年7月抵华,但数任商务监督都未能改变中英之间的传统贸易规范,也不能作为英国驻华官员直接与中国官员打交道。另一方面,由于向中国输入鸦片可以赚取巨额的利润,走私鸦片成为英商的主要贸易活动。
  • 1850年,道光帝去世后,由其第四个儿子奕宁即位,年号咸丰。咸丰帝奕宁,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二十六年,用立储家法,书名缄藏。咸丰虽然治国能力和办事魄力等方面都很欠缺,但却一直以“仁孝” 著称,因此得以登上皇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