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华民国在汉城部分财产引发所有权风波

人气: 32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1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姜远珍汉城特稿)中华民国政府在南韩汉城市中区明洞拥有的部分财产出现“土地所有权风波”后,位于汉城市中区清溪川水标洞的前汉城华侨商会故址,又被复原清溪川的汉城市划入文化遗产保存区,而无法翻修扩建以行使财产权。

驻韩国台北代表部已于日前就过去为中华民国驻韩国大使馆、目前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韩国大使馆的围墙外部分土地--汉城中区明洞二街八十三之六号的两百二十七点四平方米的所有权,向汉城中央地方法院提出返还土地所有权的诉讼,展开法律程序。

驻韩代表部在诉状中强调,一九九二年八月,台韩断交后,台湾驻韩使馆土地被变更为中国使馆所有,但根据九三年七月双方为建立新关系架构而起草的台韩备忘录规定,不变更对“非外交财产”的所有权。前述土地属于非外交财产,如今变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显然是错误的。

有争议的前述土地,系与中国驻韩使馆只有一墙之隔,目前被用作汉城市民的步行通道,这条巷子的另一边,则是以“韩华侨民服务委员会”名义对外的中国国民党驻韩韩属支部办公厅。

驻韩国代表部于去年一月对国有土地进行统一盘点的过程中,发现中国于一九九五年六月透过汉城中部登记所,变更了前述土地所有权的情况,因而向南韩外交通商部发出公函,要求对土地所有权进行变更的过程和这块土地是否被列为外交财产等问题进行答复。与此同时,驻韩代表部没有停止对变更过程的核实工作,最后把一纸诉状递交到了南韩法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汉城市政府为了复原贯穿汉城市中心的清溪川,并保存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古迹,已于今年二月上旬,发函予我驻韩代表部,正式通报:将在中华民国政府名义下的汉城市中区水标洞十一之九号的一块三百零三坪(一坪约为三点三平方米)的建筑物和土地,划为文化遗产保存区。

汉城市中区清溪川水标洞的前汉城华侨商会故址,是日本殖民统治朝鲜时代,为辟建汉城中央邮局,而强行征收了当时由旅韩华侨购置的明洞中国大使馆入口的“汉城华侨商会”,并将污浊的清溪川畔水标洞的一块土地,交给旅韩华侨作为“汉城华侨商会”会馆使用。韩战期间,遭受烽火浩劫,目前被韩国商人们以低廉的租金作为五金行专区使用。

汉城市政府于去年年底之前,经过南韩专家的研究和勘察现场,认为位于上述地区的三个文化古迹:“水标桥”、“广通桥”及“五间水门址”,有绝对的保存价值,因此,列为文化遗产,并划为文化遗产保护区。其中,朝鲜时代兴建的水标桥,靠近前述中华民国所有土地。

汉城市当局,已于去年年底,与当地居民协商后,于十一月二十六日登报说明,正式将上述用地,划为文化遗产区,并在公告三十天之内,开放做为观光游览期间。

汉城市当局的构想是,为了确实地保存这些文化遗产,将此地区规划为公园并兴建停车场,不但可以美化环境和市容,也可做为招徕因“韩流”热潮,而前来南韩观光的游客,并借此为汉城观光旅游事业带来新的商机。

相对的,这片归属中华民国的国有土地,因被汉城市规划为文化遗产保存区,就无法行使翻修扩建的财产权。因此,驻韩代表部正积极考虑以“以地换地”的方式,要求汉城市提供一块等值的土地,在积极配合汉城市保存文化遗产的计划之同时,并竭尽保产及惠侨之义务。

依据中华民国前驻韩大使王东原的回忆录“王东原退思录”(正中书局发行,民国八十一年六月初版)第二百七十二页“中华民国驻韩大使馆馆产调查统计表-民国四十六年六月制”显示,当时在韩国拥有的国有财产有:

汉城中区明洞二街八十三番地、六千四百零五坪、大使馆及汉城侨团侨校使用。(注:其中,一千坪于一九六三年被当时驻韩大使梁序昭卖给旅日韩侨丁某;一九九二年台韩断交后,与汉城华侨小学一墙之隔的中华民国驻韩大使馆被南韩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大使馆)

汉城中区明洞二街一○五番地、两百九十四坪、共三块分别借给:中国国民党驻韩直属支部以及于一九五五至五七年垫付五百七十万韩圜律师诉讼费,成功保护馆产的华侨孙曰昇。

汉城中区明洞一○七番地、一百零六坪、侨产砖房三间及馆产砖房一间。(注:现为汉城明洞中正图书馆大厦)

汉城中区水标洞四十三番地之一及之二、三百四十一坪、前“汉城华侨商会”故址,韩战期间,遭受烽火浩劫,目前被韩国商人们以低廉的租金作为五金行专区使用。

汉城钟路三街一○四番地、六十三坪、当时总领事马连亮批交华侨总会执业。(注:据闻已被变卖)

仁川市善邻洞八番地、一千一百九十七坪、旧前清领事馆址、仁川侨团侨校使用代管。

仁川市善邻洞九番地、五十一坪、同上。

釜山市草梁洞五四八番地、一千零九十九坪、旧前清领事馆址、釜山侨团侨校使用代管。

另外,前大使梁序昭于一九六三年变卖明洞大使馆后方一千坪土地后,继任的唐纵为建立大使馆职员宿舍,在汉城市西大门区延禧洞八十九之一,购置七千九百三十九点三坪土地,当时由于华侨华生人数遽增,明洞侨校无法容纳,而借用此一土地兴建华侨中学,目前已成为汉城华侨中学校园。94041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