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欣赏】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五)》

作者: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气: 522
【字号】    
   标签: tags: , ,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五)》

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
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
粲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说。
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
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
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

【作者简介】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盛唐时期最有名的大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雄奇豪放,飘逸不群,想像丰富,流转自然,音韵和美,体格多变。

【字句浅释】

解题:此诗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作者入山问道、亲逢真人指点,因而决心炼丹入道、弃世而去的奇妙、神秘的遭遇,为读者全面、深刻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和作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太白:太白山,在武功县南面,距当时的长安两百里路。
森:森然,严肃、严正。
邈:远。冥:这里指幽深。
岩穴:岩石的洞穴。
真人:道家称修成得道的人为真人,其中包括天仙、地仙等多种层次。
宝诀:宝贵的秘诀。
粲然:露齿而笑。
启玉齿:笑时露出白玉般的牙齿。
药:这里指道家炼的丹药。
说:学说、说法。
铭骨:铭心镂骨,形容感受深刻、永记不忘。
竦身:即“耸身”,纵身上跳。
苍然:这里指天空的蓝色。
五情:指喜怒哀乐怨。
营:谋求。
丹砂:即“辰砂”,俗称“朱砂”,一种矿物质中药,道家常用来炼丹,因此也用来指道家炼的“丹”。

【全诗串讲】

太白山是何等的苍翠啊,其上空肃然有星辰排列。
它离天只有三百里路程,邈邈然与世间互相隔绝。
山中有个绿头发的老翁,身披云朵卧着松下白雪。
既无笑容也不说一句话,独自住在幽深岩石洞穴。
我来拜见这位成道真人,跪了好久求他给我宝诀。
他露出白玉牙齿冲我笑,传授我炼丹术道理真确。
我永远记住了他说的话,他纵身消失象电闪熄灭。
仰望四方到处看不到他,对着蓝天让人感情激越。
我要谋求炼丹修道之路,修成后永远与人世告别。

【言外之意】

李白素有“诗仙”之称,杜甫亦得“诗圣”之名。论及唐代诗才,也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的评论。“吴中四士”之一的贺知章,第一次与李白见面,一读到他的《蜀道难》,就惊呼他是“谪仙”。李白的诗中有仙味,飘逸若仙是他的诗风的一个方面,这是大家都公认的。只不过越到后来,不信神的人就从自己能接受的方面去找理由:说他构筑意象的方法是超现实的,说他夸张手法高妙,等等,其实都是为自己不能直接感知和接受而找理由。另有一点也是大家公认的:李白庞杂的思想体系中,道家的思想是其主流。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是终生实践、始终不渝的。人们只对其“求仙情结”泛泛而谈,当作分析其作品的工具,而不落实到具体的实例上去。特别是对本诗这种最直接的、李白自述其亲见神仙的生动例子,许多人都有意无意的回避着,或遮遮掩掩、欲说还休。

真实的体验只须一次,就能使人永信不疑;真理的知觉只须一次,就能使人永智不迷。有着真实体验支持的真理,一旦被接受和掌握,就会成为不可思议的精神力量。试看当今中国坚持信仰“真善忍”的人们,在残酷迫害面前,他们也绝不放弃信仰。守着“真善忍”的净土一寸不让,九死而无悔!

正是本诗中李白自己描述的这一类遇仙经历,使得他一生中始终满怀希望、不辞劳苦的走着自己求仙问道的路;又正是这种对得道出世的坚信和这些始终不渝的追求的经历,造就了李白这一中国诗坛独特的“仙才”,写出了那些“奇之又奇”的千古华章!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天色高朗秋天傍晚,寒气渐渐侵深山。
    我送你还山,对你的内心洞彻又了然。
    人生老大归隐,为自己的理想和意愿。
    我看你懂得人生一世的事,故能心安。
  • 山雨初霁,万物清新。松林明月,偶或松涛低吟;石上流泉,时时淙淙如琴。竹中喧哗,可见姑娘们天真无邪、无所顾忌;莲动舟来,想象打鱼人悠然自得、适意舒心。在这样的地方,山美水美人也美。
  • 儿童“笑问客从何处来”,本来天真自然而无深意,但这淡淡一句问话,却重重地敲打在作者心上,引发出无限的感慨:自己非但老迈衰颓,而且反主为宾,似被故乡所忘!个中悲哀尽在平淡一问之中。
  • 此诗写作者在王昌龄隐居过的地方留宿时的所见所感,是一首在盛唐已传为名篇的山水隐逸诗,到清代,则更受“神韵派”的推崇,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
  • 情,只要是真的,就能穿透层层伪装,叩开人的心扉;也只有真情,才能叩开人的心扉。文学理论可以流派迭起,文学作品描绘的对象和所用手法可以花样翻新,但情要真才能动人,这一条规则却是永恒的。因为真,反映了人的一种先天的、本性的追求。
  • 此诗所说的事情,平淡无奇;此诗所用的词语,简单明易。按理人人都能作、都能写,何以单单让孟浩然成就了这首唐诗中的名篇?意其真正奥妙,无非一个“真”字。有了这个“真”的因素,就能生出灵气、入人心扉、摇动性灵!陶渊明的诗能让苏东坡崇拜得五体投地,也无非至真而已。从这一点来看,也就明白为什么这首诗越读越像渊明的诗了。此理真平易,奈何人不知!
  • 人生如旅,人生苦短,老而不悔,死而不悟,不亦悲乎!
  • 师当时知道宣宗日后能成大业吗?多半是知道的。凡是历史上真正的高僧,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宿命通,即预知功能。可以预知几十年后未来事件的修行者是相当普遍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