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智与真理之路】

孟子的“气”

石朝颖
font print 人气: 236
【字号】    
   标签: tags:

这里要和大家谈的“孟子的气”,其中的气字,不是指生气的气,而是指一种精神修养上的“浩然之气”。

孟子的“养气理论”,在中国古典的哲学发展史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这篇发表在《孟子》一书的<公孙丑上>中的养气理论,也是一篇有名且不容易理解的哲学理论。不过,我们还是试着去理解一下。

孟子说:“我善养我的浩然之气……。”那么,我们现在要问的是: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自己也说:“这股气,很难说明清楚。不过这股能量的气体是很广大,又很刚强的,如果我们能顺着它的自然发展去培养它的话,就不会伤害到这股气的发展,那么这股能量之气,就能充满在天地之间。”

可是这股浩大的能量气体,是要用我们精神上修养的义理和道理来涵育的,没有精神上的这股道气和理气的能量,那么这股浩然之气也就容易枯萎了。换句话说,这股气体的能量,是聚集我们内在精神的道义力量生长出来的,不是从外面夺取而来的。

所以说,我们所做的事,如果和心里的良心不合的话,那么这股浩然之气也就要枯萎不振了。

不过,对于修养这股浩然之气的工夫,也不可以预先就期望有很快的效果,只要心里时时不要忘记培养这股气就是了。总之,不能因为这股气的能量不足,就想另外用别的方法去帮助它增长,一定要让这股气自然的生长才行。

例如,就不要太像“宋人”(宋国的一位农人,和孟子同时代的人)一样“糊涂”。这位农人,因为忧愁自己的稻苗长不高,就去把这些稻苗拔高一些,然后糊里糊涂的跑回家。回家后他告话家人说:“今天我在田里工作,好累呀!我已经帮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赶快跑去看,可是看见田里的稻曲不但没有长高,反而都干枯死了!

孟子所说的这则“宋国的农夫”的故事,就是一则成语“揠苗助长”的出处。
换句话说,我们要培养心中的浩然之气,千万不能像宋国的农人那样,拔苗助长,这样做的话,不但没有益处,反而害了自己。@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哲学能做什么呢?这是一般人常问的问题。或许有些人会认为读“哲学”没有多大的实际用处,例如:“读哲学又不能当饭吃!”
  • 柏拉图大概是两千四百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的老师就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就像孔子在“中国哲学史”的地位一样。柏拉图这位哲学家,自从受教于苏格拉底之后,就对“天空”产生神奇的看法。为什么呢?
  • 笛卡儿(西元一五九六──一六五O年)是法国的哲学家,人们称他为西洋哲学的“近代哲学之父”。他的“哲学方法”就是所谓“怀疑的方法”。他认为虽然我们“怀疑”,但又必须有所行动的时候,我们所能做的,最好就是坚持以当初开始的态度,一直持续到底。
  • 在十八世纪的德国科尼士堡(Konigsberg)的公民,每天大概在下午三点三十分的时候,都会很准时的看见德国大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生于1724—1804年)出门散步了!
  • 总之,康德的哲学,是一种全新的开始,他问到“人”的问题,也以“人”人的整体做为中心,顾及各方面,连哲学史中不太注意的问题,他也提出来讨论。他把“形上学”、“伦理学”、“知识论”、及“宗教哲学”都融于一炉。换句话说,他用,“理性”和“信仰”来建构他的哲学体系。康德的哲学是整体的,在这“整体”中,有一切学问在内。
  • “寓言”是人类早期的一种文学体裁,由于早期人类穴居野处,以大自然为家,与禽兽为伍,凭着人类独具的想像力,于是将大自然中的万物“拟人化”。因此,人与野兽之间就有情感关系,人与花草树木之间亦有友情存在,寓言中狐狸也说起人类听得懂的语言来了。
  • 古代的哲学家喜欢从大自然的变化中,观察到一些“大自然的变化法则”,然后应用它们来对我们的生活,提出一些永远不变的道理。例如:自古以来对“水”的观察,从水在大自然的运行中,足以让许多的哲学家沈思,进而带给我们启示与学习的“智慧”,使我们发现了水的哲学。
  • “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是陶侃的曾孙,祖父外祖父虽是东晋的名士,但是到陶渊明时,家世已经衰落。然而自幼就贫困的他,并不以贫为苦,他一生虽没有显赫的功业,但他高尚的人格和诗文的成就,却受后人崇仰传诵不已。
  • 海瑞一生无私为民,清廉至极,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能为民请命,冒死进谏。正是这种敢触龙颜谏君王的凛然正气,使他千古留芳,许多后世文艺作品都描写了这一点,由此可见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 于谦自幼聪颖过人,善书法,其书静穆高雅,气韵盈沛。青年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著名诗篇(《石灰吟》出自《于少保萃忠传》)。在三十余年的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兴利除弊,刚正不阿。于谦的这些半神的操守准则,对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像韩信﹑岳飞﹑袁崇焕一样,其品德操守举世崇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