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挥汗卖鸡排 照样有赚头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31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杨雅民╱专题报导>

要一个人放弃年薪250万元,谈何容易?50年次的林孟玉为了家庭,甘愿舍弃高薪、放下身段,改行卖起鸡排、饮料,虽然得忍受挥汗的辛苦,但生意却是“抢抢滚”。

事业心颇强的林孟玉,8年前远赴中国和朋友共同投资化工贸易生意,并担任总监一职,月领20万元高薪,只身在异乡打拼的林孟玉,在中国奋斗了5年,想到留在台湾的3个儿女渐渐长大,而且钱赚再多都是为了小孩。

经过一番挣扎,林孟玉在3年多前断然决定放弃在中国的事业返台,与先生、小孩共享天伦之乐,但闲不住的她,返台在家停顿了9个月,认为在台湾还是可以重新找个事业再出发,创业应该比上班更适合她,于是与三五好友讨论后,认为经营台湾小吃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创业资金少、风险低,所以,在一次加盟展中挑选了鸡排和咖啡、茶饮料餐车,投资约40万元,一口气加盟炭烤鸡排和专卖饮料两台餐车。

由于鸡排和饮品的主要客层是年轻学生族群,她于是选定在高中学校商圈内租了小店面摆进两台餐车,做为改行创业的起点,饮料从早上10点卖到晚上10点,碳烤鸡排则从下午3点卖到晚上10点。

虽然每天工作长达12小时很辛苦,但也有了代价,两台餐车每个月总共可创造60万元的营业额,扣除租金、水电和人事等管销成本,净利约3.5成、约20万元,这算是餐车经营中的佼佼者。

林孟玉说,同样是月赚20万元,在中国当主管需忍受思乡之苦、营运亏损、竞争情势不稳等问题,但卖鸡排只需要承受流汗的辛苦,最重要的是,可以每天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可能说不上双赢,至少也赢了一个半。

3台小餐车 开启第二春 <记者杨雅民╱专题报导> 54年次的谢顺河,原本经营工业电机设计和维修生意,而且做得有声有色,却受到台湾产业西进的冲击,让他的事业一度陷入停摆,现在靠着3台小本投资的鸡排、炸鸡和饮料餐车,却开启了他的事业第二春。

学电机的谢顺河,23岁退伍后就自个儿经营起工业电机生意,创业初期年营收约250万元,民国80年景气高峰期,年营收甚至高达400万元,无奈在85年以后,台湾的轻重工业纷纷西进,他的客户也严重流失,撑到88年生意几乎陷入停摆。

就在苦思转业之际,他看到加盟炭烤鸡排餐车的介绍,心里想,衣食住行等行业中,应该就属吃的行业起伏最小,于是花了17.8万元投资了第一台炭烤鸡排餐车,再加上冰箱等设备,初期共投资了20多万元。

谢顺河初期选定人潮稳定的夜市起跑,月营业额冲到20万元,以毛利5成,再扣除夜市摆摊每个月约8000元的租金、管理费、水电费等估算,净利约9万元。鸡排餐车的投资约半年回收后,他发现光卖鸡排客层趋于固定,且考量消费者买鸡排习惯外加一杯饮料,“你不卖,消费者照样会跑去其它地方买”,从满足消费者一次购足的需求考量,决定在鸡排餐车旁增加1台专卖茶和咖啡饮料的餐车。

谢顺河转战餐车行业4年多来,至今总共投资了50余万元,渐进式的投资炭烤鸡排、饮料和炸鸡共3台餐车,并已在花莲旧火车站商圈将3台餐车改以店面式经营,3个家人一起经营3台餐车,月营业额约30万元,其中还是以炭烤鸡排为主,占了约20万元,咖啡和美国炸鸡合计约占10万元;他说,饮料的毛利比较高,约有7成,鸡排和炸鸡的毛利约有5成,以此估算,3台餐车每个月的毛利应该超过15万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