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兼听纳谏

font print 人气: 6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16日讯】唐太宗特别注意虚己受人,兼听纳谏,凡事不自满自傲,并能虚心接受臣下的意见。

《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曾经问魏徵:“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徵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即多方听取意见才能辨明是非得失,若只听一方的意见,则容易愚昧不明。魏徵并且举秦二世偏信赵高,隋炀帝偏信虞世基,终至危亡的例子,说明“是故人主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指出君主只要兼听纳谏,则不会被臣下蒙蔽,下情亦得以上达。唐太宗听后深以为然,时时注意听取臣下的意见。

太宗命五品以上的在京官员轮流在中书省内住宿,以便随时召见,向他们了解民间疾苦和政事得失。贞观三年(公元629年)还下诏令文武百官上书极言政事得失,务必要使自己耳目外通,避免为百姓所怨。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大臣说过,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要求大臣极言规谏。更鼓励大臣犯颜直谏。

【明慧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推背图》相传是唐朝司天监袁天罡与李淳风撰写的﹐预言唐太宗后各朝各代的兴替﹐证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史﹐百分之百正确。目前最普及的是1918年发行有明末清初才子金圣叹批注的版本﹐因为预言准确得太不可思议了﹐所以一些人怀疑是不是民国初年有人伪造的。不过为何近代的老蒋、老毛、金鸡年日本投降也都在《推背图》预言中﹖说这书或许是1945年后穿凿附会编的﹐但是怎么更后面的文革、六四赵紫阳(详见http://www.dajiyuan.com/b5/5/2/2/n802025.htm) 等等也都清楚的被预言到了呢﹖
  • 唐太宗曾让三百名死囚犯回家看望亲人﹔但海外异议人士不能回国探望病危父母。
  • 古文观止》中收录了数百篇文学大家的佳作,而以檄文入选的只有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武曌就是武则天了,她篡位以后,滥杀忠良,任用酷吏,甚至逼着唐太宗的大舅子长孙无忌自杀。这些倒行逆施招来天下反对。唐睿宗文明元年,徐敬业在扬州举兵勤王,命当时的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拟就了这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汉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兴之君,而他第一道诏书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于公于私,汉宣帝都显露了真挚又深刻的仁爱之心。
  • 康熙初年,学士孙芑瞻(名在丰)担任皇帝身边的侍讲。他跟众人说了自己亲见的康熙皇帝的几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许多康熙帝谦虚勤学、敬天爱民、仁爱宽容贤臣的故事。
  • 商汤对人、对万物都能作到“网开三面”。夏桀失政在鸣条这地方被商汤打败了。当时,商汤并没有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对夏桀说:“我将为君王恢复道德,复明人心。”夏桀对商汤说:“君有人,这是君的国。”就是说夏桀看到商汤拥有民心,也就拥有了这片国土。于是夏桀带着五百个追随者离开。他从中野迁徙到不齐又迁徙到鲁地,结果如何呢?
  • 唐宣宗崇尚文雅的小故事。他为何自比乡贡进士呢? 他怎样选博士?为何他“大中之政”被史学家给与“有贞观之风”的评价?
  • 清朝四大谜团之一,世祖顺治皇帝是死于天花,还是出家为僧?董鄂妃为何能成为顺治帝的挚爱,她到底是谁?
  • 康熙帝在位期间广施仁政,布恩德于四海,使得天下出现了“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盛世景象。而作为中国帝制后期最为圣明的君主,康熙对后代的教育亦是历代帝王中最为勤谨的一位,故其后代皇子王孙多文武全才,实为中国历史上极为成功的教育家。
  • 清圣祖康熙皇帝的圣德神功、千秋盛业给人类留下典范。同时,康熙皇帝是一个孝思、孝行逾恒的圣君。康熙皇帝怎样重视孝道?又是怎样实践孝道的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