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眼中的姚明 《挑战者姚明》比大片娱乐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7月17日讯】(中华网7月17日)我对篮球、NBA、姚明等都不感兴趣。本来以为,看《挑战者姚明》应该是一个无比枯燥乏味的过程,谁知这部纪录片拍得极富娱乐性,让我大感意外。姚明在 NBA打球头一年的经历被讲得趣味十足、起伏有致、扣人心弦。它甚至比今年的暑期大片《极限战士》《蝙蝠侠:侠影之谜》《史密斯行动》更好看。与同样打偶像牌的《头文字D》相比,《挑战者姚明》显示出更高的品格,它的人物、故事、情感都有模有样,不像《头文字D》直接拿偶像的活动招贴画卖钱。  
  
  对影视受众的研究早就表明,观影过程实际是一个观众移情剧中人的过程。观众会为主人公的冒险或恋爱着急上火,那是因为他们真把这些都当作了自己的事情。能够让观众忘我,对于说故事的电影来说,这是最基本的前提。《挑战者姚明》在这方面展现了高超技巧,铺垫、推进、抖包袱,不疾不徐、有条不紊。关键性比赛的剪辑与解说词的配合天衣无缝,简直可以媲美剧情片的刻意安排。纪录片对于真实性的先天要求,影片中姚明作为中国人在美国的遭遇,都为中国观众在影院中移情姚明提供了方便。
  
  影片从姚明的英语翻译的视角展开,内容基本上是“翻译眼中的姚明”。对于欲以姚明为标本考察相对深刻的社会、文化、体制等问题的观众来说,恐怕要空手而归了。
  
  这不是一部野心勃勃、具有思辨性的纪录片,它擅长的是抒情、调侃、逗乐和感叹,对于与此无关的问题,影片的回避甚至是刻意乃至生硬的。比如说到姚明最感兴趣的美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时,姚明的翻译坦率地说:“绝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一无所知。”姚明对这个问题的反应如何,影片并未交待。
  
  这样一部“中国英雄在美国扬名”的影片很容易招致民族主义的诟病,其实要我说,这部电影里最大的英雄并不是姚明,而是那个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无处不在的美国文化。你看姚明在机场受到的欢迎、在球员更衣室被队员打趣、教练对姚明称得上“无微不至”的训练、巴克利的口无遮拦和兑现诺言、奥尼尔的霸气和孩子气,其实都是在展现美国文化的迷人之处:宽容、大气、强烈的好胜心、具有幽默感而又不丧失天真。(王陈)
  
  小巨人不敌韩剧
  
  中国有句俗话,“人怕出名猪怕壮”。无论在球场上还是球场外,姚明获得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成功之后变得很累,片中已经提到,他连逛超市或者感受美国文化的时间都没有了,一个2.29米的大个子,整天被十多亿道目光照射,其压力可想而知。祸不单行,美国还有一位名叫詹姆斯.斯特恩的名导演,仗着自己曾经拍过一部叫《极限乔丹》的纪录片,找上门来非要再拍一部《挑战者姚明》———这不是明摆着制造压力嘛。
  
  中国还有句俗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位詹姆斯.斯特恩当年决定拍姚明的时候,并不知道姚明会像现在这样如日中天,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以时间为代价赌了一把,希望能够借助姚明的影响力,自己也尝尝升天成仙的滋味。结果,他押宝押中了。
  
  中国俗话不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也是经典。这位名声大、产量少的大导演读懂了。他花费大量心血,从姚明登陆NBA那天开始如影随形:姚明第一次见到队友,第一次训练,第一次上场比赛,第一次得分,第一次引起轰动,第一次打全明星比赛,让巴克利第一次吻驴屁股,第一次使奥尼尔感到压力,悉数收入镜头。
  
  他在影片架构方面颇费心思,通过翻译科林的叙述,不仅让这部纪录片的“主观性”很好隐藏,还在一个侧面将中美文化方面的冲突展现在大家面前。单就一部纪录片来讲,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准,已经很不容易。
  
  可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詹姆斯.斯特恩当可能忽略了中国文化还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说法。无论他如何殚精竭虑,影片所展现的故事内容,99%已经广为人知,再加上中国大多数老百姓对纪录片兴趣不大,就算他以姚明做噱头,吸引力照样比不过絮絮叨叨的韩国电视剧。(刘晨)(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与高圆圆携合拍新片走红毯 胡歌一举动获大赞
李亚鹏欠巨债 妻子海哈金喜直播透露还债进度
章子怡主演新片官宣 曝赵丽颖番位压杨幂原因
《三体》蝉联3周收视榜首后 豆瓣突清空所有评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