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王敬之:“眷恋清朝”辩

王敬之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8月2日讯】一条花边新闻很有趣,报纸把它当作奇闻异事,但这条新闻引致我久久陷入对历史的沉思。新闻说,现有一位香港居民,据其自称是多尔衮的十世孙,按辈份属于前清宣统皇帝的堂弟。皇上生不逢辰,沦为阶下之囚和堂上之偶,那些皇亲国戚也曾大倒其霉,这位多尔衮后裔就当过知青,务过工,在风雨中打过滚,见过世面,后来有幸到了香港,成了一国两制下的前殖民地的子民,叨光于这个两制下的另眼相看,他才有衣着的自由,他如今是全付旗人装束,剃发留辫,招摇过市。作为香港人,当然也享有来往通行的自由。他去年趁回辽宁抚顺祭祖之便,到北京探访了前宣统皇上的太弟溥仁。溥仁如今当然也属统战人士了。这位溥仁见了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要眷恋清朝,不要搞特殊化,改去清装,做回一个寻常百姓。”

历来末代皇帝大多是低能弱智的可怜虫,才会倒行逆施而亡,溥仪之愚且蠢固亦周知,想不到这位太弟也欠高明。他这初见面的寒暄之语,实在经不起推敲。怎样算是“眷恋清朝”?旗装打扮,就是眷恋清朝吗?那么,妇女之穿旗袍者多矣,连外国都有人穿,难道全是眷恋清朝吗?当然。这位开国摄政王的后裔,如果仍怀眷恋清朝之心,也是十分可能的,但并不在于服装。穿西装、穿和服、以及人民装,都可以眷恋清朝。这一点不必多谈了。

本文要议的是:“眷恋清朝”者只是穿旗服的旗人吗?此是攸关历史的大事,值得深入探讨。民国之后,依旧热爱大清甚至以身殉之者,绝不仅仅是旗人。誓志尽忠逊清之士中不乏汉人。大名鼎鼎的国学大师,不惜蹈水而死,虽未明言殉清,但这位饱学之士撰文析事清清晰晰,绝不会贸然轻生,必是为了某种理念而牺牲。况且,民国后之缅怀清室的也并不限于醉心功名的士人,其中包括了许多目不识丁的劳苦大众。我幼时,在外祖父家,有两位老仆,其时已达耄耋之龄,都是亲身经历过清朝的生活,他们提起从前的日子真是留恋不已,口口声声“当初有皇上的日子多好过呀,东西多便宜呀,哪儿像现在这样成天涨价,整天乱哄哄,世道不太平!”我童稚无知,总要驳他们:“满清多腐败,怎能跟现在比?”他们说:“腐败,是啊,是有人骂腐败,可我们老百姓还是过自己的日子,没有现在这样的成天有事操心。”

转眼一晃几十年,到了今天,那些直接当过满清子民的人大概都死光了,还存在不存在眷恋清朝之情呢?除了上述这位多尔衮的十世孙之外,广大的与满清王室毫无瓜葛的民众中有没有眷恋清朝的呢?我认为,喜爱观看“王朝”连续剧的观众内至少有一部分是对清朝抱眷恋之情的;或者不说眷恋吧,至少对那种生活颇有好感,总是有的吧。

尤其值得吾人深思的是:在这样一个确确定定是腐败积弱的满清政府统治之下,为什么直至其覆灭之前全国民众的爱国热忱、救国之志曾不稍减,即使以推翻满清作为号召的孙中山也高唱五族共和,也没有接受南北分治,各省各地虽有闹独立者也明摆着是用来作为争权夺利的幌子,没有什么人认真计较“主权”呀、“自古不属于中国”呀等等。一言以蔽之,为什么那时的人们从感性到理性都明白:即使政府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但这国家还是必须爱的,因为这国家确有可珍爱之处。

而为什么在一百年之后,历经几次,一次比一次伟大的革命之后,在这红旗漫天、歌声匝地、万岁之声不绝于耳的伟大中国,竟先后并且四处有人认真闹独立,即使不闹独立的人也要发出“你爱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爱你吗”的疑问?

事情很清楚:国家不是空洞的概念,更不是或好或坏的政府的同义语。国家(尤其是中国)有其确确凿凿的文化内涵,这文化实在可爱,人们无法不爱。把这文化打倒了,推翻了,或是乔装改扮另成不伦不类的东西,还有什么可爱呢?还能强求人家爱吗?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专栏】王敬之:道歉与检讨
【专栏】王敬之:平“唇”起风波
【专栏】王敬之:正邪之辨
【专栏】王敬之:莫玩民于股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