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范〉─唐太宗的治国之道(三)

作者:李剑
font print 人气: 201
【字号】    
   标签: tags: , ,

建亲第二

【原文】

夫六合旷道,大宝重任。旷道不可偏制,故与人共理之;重任不可独居,故与人共守之。是以封建亲戚,以为藩卫,安危同力,盛衰一心,远近相持,亲疏两用,并兼路塞,逆节不生。

昔周之兴也,割裂山河,分王宗族,内有晋、郑之辅,外有鲁、卫之虞,故卜祚灵长,历年数百。秦之季也,弃淳于之策,纳李斯之谋,不亲其亲,独智其智,颠覆莫恃,二世而亡,斯岂非枝叶不疏,则根柢难拔,股肱既殒则心腹无依者哉?

汉初定关中,诫亡秦之失策,广封懿亲,过于古制,大者专郡偶国,小则跨郡连州,末大则危,尾大难掉。六王怀叛逆之志,七国受𫓧钺之诛,此皆地广兵强,积势之所致也。魏武创业,暗于远图,子弟无封户之人,宗室无立锥之地,外无维城以自固,内无盘石以为基,遂乃大器保于他人,社稷亡于异姓。

语曰:“流尽其源竭,条落则根枯”,此之谓也。夫封之太强,则为嗜脐之患,致之太弱,则无固本之基。由此而言,莫若众建宗亲而少力,使轻重相镇,忧乐是同,则上无猜忌之心,下无侵冤之虑,此封建之鉴也。斯二者,安国之基,君德之宏,唯资博达,谖分选教,以术化人,应务适时,以道制物。术以神隐为妙,道以光大为功,括苍旻以体心,则人仰之而不测;包厚地以为量,则人循之而无端。荡荡难名,宜其宏远,且敦穆九族,放勋流美于前,克谐蒸义,重华垂誉于后。无以奸破义,无以疏间亲。察之以德,则邦家俱泰,骨肉无虞,良为美矣!

【译文】

治理天下大道,至广至大;保持君位,至极至重。治理天下,不可一人独断,必须与他人一道负责;保守君位,不可一人努力,必须与他人一道守成。因此,分封亲戚子弟为侯王,作为王室的藩卫,是非常必要的措施。天子与诸侯同心同德,安危与共,风雨同舟,齐心协力,才能巩固大唐的江山。

朝廷与诸侯相互支持,亲近和疏远之人同时并用,就能堵塞兼并之路,防止违抗中央政令事件的发生。周朝兴起时,将天子所属的土地分封给宗族子弟,立他们为诸侯各国,拱卫王室。内有晋、郑诸侯辅佐朝廷,外有鲁、卫国君防备四夷,因此,国运昌盛,达数百年之久。秦朝吞并六国,抛弃了淳于越分封诸侯的主张,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的计谋,不以宗族子弟为亲,依靠君主个人智谋统治天下,结果遭遇颠覆势力的进攻,二世而亡。这些史实,难道不是说明枝叶不疏,根本就不可动摇,股肱失去,心腹就无所依靠这一道理吗?

汉高祖平定关中,鉴于亡秦废分封,设郡县的失策,便大封宗族子弟为诸侯,规模超过古代分封制的规定,结果,实力雄厚的诸侯国与中央朝廷对抗,实力小的诸侯国,也是跨郡连州,割据一方。这样一来,末大则本危,尾大则难以摆动。到汉景帝时,吴、楚六国反叛朝廷,称兵作乱,而七王也被诛杀,亲族无法保全,这就是诸侯国地广兵强,篡位野心随实力而膨胀的必然结果。魏武帝曹操创业之时,不能深谋远虑,宗族子弟没有分封之人,甚至连立锥之地都没有,造成外无藩王以拱卫,内无盘石以为基,君权旁落他人之手,江山为司马氏所纂夺。

古人说:“水流消失,泉源必然枯竭;枝叶凋落,根本必然枯朽”,就是这个道理。分封诸侯实力过强,就有以下叛上,危害心腹之患;分封诸侯实力太弱,又没有巩固朝廷的根基。由此看来,最好的办法是采取多分封诸侯而减少其实力的政策,使他们既能拱卫王室,又没有过强的实力与朝廷对抗,与朝廷忧乐与共,利害一致。君主对诸侯无猜忌之心,诸侯对君主没有怨恨、恐惧的念头,这是我从历代分封制的教训中得出的结论。我主张损强抑弱的分封制,是奠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

国君宽宏,德行高大,应立法治民,以术化人。通权达变,遵循大道而控制万事万物。治国之术,应隐藏君王心中,才能发挥驾御臣下的妙用;治国之道应发扬光大,让臣下知道,才能建盖世之功。天子以德配天,体恤民意,那么庶民瞻仰天子,顶礼膜拜而无法窥测其高深;天子宽厚待人,像大地负载万物一样厚重,那么臣下效法,功德无量。治国之道,浩浩荡荡,难以用语言表达其宏远之旨。

但从历史上看,使宗族和睦相处,帝尧作出了优秀的榜样;克制自己,孝顺父母,爱护幼弟,帝舜亲自躬行,美誉流芳,名传后世。国君应效法古代圣人,不要以奸邪之心去违背大义,不要偏信疏远之人而离间了亲族的情谊。自始自终,以德修身,以德察人,那么国家太平,宗族安宁,这是国君最高最善的美行。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文观止》中收录了数百篇文学大家的佳作,而以檄文入选的只有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武曌就是武则天了,她篡位以后,滥杀忠良,任用酷吏,甚至逼着唐太宗的大舅子长孙无忌自杀。这些倒行逆施招来天下反对。唐睿宗文明元年,徐敬业在扬州举兵勤王,命当时的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拟就了这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唐太宗特别注意虚己受人,兼听纳谏,凡事不自满自傲,并能虚心接受臣下的意见。
  • 一代英主李世民他以极大的毅力、睿智的目光,将自己戎马一生的征战经验、励精图治的治国之道,用流畅的文笔、深邃的智慧、成功的范例一气呵成,撰著《帝范》十二篇,作为对太子李治的训诫之辞。写完此书第二年,太宗即与世长辞,《帝范》便成为他的政治遗嘱和绝笔之文。
  • 人民,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国家,是君王统治天下的根本。国君为政的宗旨,精微高大,如同山岳,高耸云霄而巍然不动;如同日月,普照大地而光辉灿烂。这是君王治国的宗旨,是亿万百姓所瞻仰的东西,是天下归心的依据。
  • 中国古代帝王,大凡建立功勋彪炳、垂范后世之千秋功业的,历史上均有关于他们来源的记载。
  • 大唐王朝,是中华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百花齐开、大放异彩的全盛时期。她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当时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致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上一路遥遥领先。特别是初唐时期的“贞观之治”,如一轮皓月,照亮了人类历史的整个夜空。
  • 李世民一再强调说:“人死了就不可能再生,用法一定要宽简。”“若刑罚不当,杀错了人,怎样追悔都不能使人再活过来。”
  • 寇准俸禄虽多,却不肯建造宅第。隐士魏野,为此特意赠送给他二首诗,其中有句道:“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称赞寇准虽位居显要,却不肯建造宅第。
  • 张三丰在武当山时,也被称为邋遢道人。寒暑惟一衲一蓑,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书过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乡人惊奇这位古稀道人,猛兽不噬,鸷鸟不搏。此时的张三丰已是百二十岁,登山轻捷如飞,隆冬卧雪中,鼾齁如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