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非情人专属

标签:

【大纪元8月8日讯】(大纪元记者宋惠综合报导)今年的8月11日正值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 在中国民间传统中,这一天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好日子。 其实,七夕除了牛郎织女凄美绝伦的爱情传说外, 因此传说而产生的许多民俗活动,文学、戏曲等,也使得七夕的浪漫有多样性,非情人专属。

七夕和情人节的关连

七夕的传说中有一个版本说,牛郎和织女两人情投意合、互相爱慕,以至荒废了各自原本的工作: 织女忘了织布,牛郎也不看好牛群。 导致玉皇大帝龙颜大怒降旨他们每年只能在农历七月七日晚上见面。 因为一年只能见一次面,于是那天几乎都会下着毛毛雨,象征两人的泪水。 爱情的浪漫使得人们将七夕焦点集中在情人被迫分隔两地,久久才能相逢哪种凄美绝伦的场景。 其实, 从这个传说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人“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任的态度”十分看重,也许我们的老祖宗在告诫年轻人谈恋爱不要被爱情冲昏了头呢!

失传的民俗活动

因为七夕引伸出许多的民俗活动,因为时代的演进,有许多已经失传了。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一些特殊的民俗活动。

“乞巧”的活动

从前的女孩子因为希望像织女一样拥有一双能做衣服鞋袜、绣花织布的巧手,而有了“乞巧”的活动。 就是在每年七月初六的晚上,家有十五六岁的女孩,先在院子里供上瓜果和一大碗清水。 然后在初七的正午,把一根绣花针轻轻的放在水面上,看太阳光照在碗底的针影像什么。如果影子像花、鸟、剪刀,就是乞讨到了。如果影子像槌子、棍子,就表示没乞讨到。 现在因为满街都是成衣、皮鞋,现在的女孩子不用那么辛苦织布,“乞巧”的活动也就不再流行了。

民俗专家王作楫谈到老北京七夕节的民俗时说, 北京有一种叫“浮针试巧”的习俗。“就是在白天把一盆水放在阳光下暴晒,等水面起了一层水膜之后,再让女孩子拿几根针放在上面,这几根针会形成不同形状的图案,不同的图案象征着女孩子是不是心灵手巧。”

北京在七夕节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民俗形式叫“蛛网乞巧”。让女孩子捉住一只蜘蛛,关在一个盆里一夜。第二天早上,这只蜘蛛会在盆里结网,如果这蛛网是圆形的,那就说明这个女孩是个“巧姑娘”。”

现在,“浮针试巧”和“蛛网乞巧”这些民俗已经不流行了,很多人可能连听说都没听说过。

七夕丰富中国文学的浪漫

中国文学中的七夕始终和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相连。 据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小舒表示,在西周时期的《诗.小雅.大东》中就已经有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雏形’鹢M文中只是就这两颗星的名称生发的联想,但这一联想正是后来牛郎织女传说的催发剂。在汉代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则第一次表露出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此后百姓通过不同方式不断丰富了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

随着“七夕”故事的流传和影响不断扩大,曹丕、杜牧、李清照、秦观等很多古诗词名家在作品中,都借“七夕”表达了爱情的主题。如曹丕在《燕歌行》中写道:“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杜牧在《七夕》中写道“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崔颢《七夕》中的“仙裙玉珮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皆是文学中的经典佳作。

王教授强调说,“很多文人也创作过有关七夕的文学作品,但他们都是仿制民间歌谣。虽然描写的是天上的生活,但其实是地上生活的折射。”

两岸的七夕大不同

据了解,在中国大陆今年以七夕为主题的活动非常少,群众能参与的民俗活动则几乎没有。 仅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七夕”图书专架从8月10日开始,持续五天展出百余种与爱情有关的中外图书。和西方情人节那种热闹的商业活动相比,这个被称为“中国情人节”的节日显得落寞,似乎被人们遗忘了。

但是,台湾的七夕则有多样的表现形式:如宜兰冬山河亲水公园有“爱在鹊桥相会时”,主办单位搭起鹊桥,以空中烟火,街头艺人表演等现代方式庆祝情人相会的欢乐气氛;台南府城则有七夕国际艺术节活动,活动标榜七夕不只是情人专属的活动, 因此活动还包括“做16岁转大人”钻桌脚、过七星娘妈亭、穿七彩状元服等有趣的古礼;台北县平溪乡以放天灯和音乐会庆祝情人节;高雄有名的爱河也将举办音乐会庆祝情人节。 在台湾,七夕的活动因为政府和民间团体举办的活动比西方情人节只有商业的热闹更多了一份中国味。@

钻桌脚, 着状元装是府城16岁转大人的古礼之一(大纪元)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北港古坑商圈结盟山海结亲  邀您同享浪漫情
嘉义县海誓山盟爱的列车启动
七夕相约23.5度
“2005府城七夕国际艺术节”开锣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