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人物系列——名臣篇

【风云人物】成仁取义 忠贞不二的方孝孺

文/ 淑萍 图/梦子
font print 人气: 120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1月18日讯】方孝孺,字希直,明朝浙江人,又因曾在蜀任教,蜀献王取其读书处名为“正学”,所以也有人称他“正学先生”。方孝孺从小就在一个书香世家中长大,父亲方克勤以“循吏”闻名于当时。也就是家庭教育的严谨,奠定了方孝孺日后良好的品德。

方孝孺虽然自幼聪颖,勤奋向学,但他却不以此自满,他认为读书的目的是要“明王道、致太平”。长大后,家境清贫,常常有一餐没一餐的。有一回他卧病在床,几日没吃没喝,人皆以为苦,他却说:“古人有三十多天才吃九顿饭的,我这样饿个几天算什么?胸怀大志却家徒四壁的,普天之下难道就只有我一个人吗?”

洪武十五年,东阁大学士吴沉等推荐方孝孺,孝孺应太祖(即朱元璋)征诏至京城,太祖对他的诗作〈灵芝〉、〈甘露〉很感兴趣,便赐宴款待。宴席间,太祖为了解方孝孺为人正派与否,故意派人弄歪孝孺的座位,看看他会怎么处理。结果,孝孺一来到座位,看到座位有些微的倾斜不正,便立即将座位扶正然后就座。太祖看了甚为欢喜,觉得孝孺举止端庄、学问又渊博,必是可造之才,便厚礼赠之,嘱日后有所重托。

后来,太祖的儿子蜀王聘请孝孺作为他儿子的老师,据说孝孺每次见到蜀王时,除了讨论道德之事外,从不闲聊私事,令蜀王很是敬重。可惜好景不常,建文三年,燕王朱棣谋反,整个国家进入混乱状态。时朝廷的征讨檄文,都出自于孝孺之手,且孝孺为朝廷多方提供策略,以为抵抗燕军,只可惜燕军势力日渐强大,终于攻到南京城下。有人建议建文帝到别处躲避,可是方孝孺力主固守南京城,说即便失城也要死于社稷。没多久,燕军就攻入南京城,而孝孺被捕入狱。

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的军师姚广孝曾请求勿杀方孝孺,他说:“如果杀了方孝孺,那么全天下读书种子就将断绝了。”朱棣因此也想放过方孝孺一命,于是请孝孺帮他起草即位诏书,想不到方孝孺却披麻带孝而至,还痛骂不绝,拒绝起草诏书。朱棣说:“起草诏书,非先生不可”,一定要孝孺在纸上写字。孝孺便执笔写下了“燕贼篡位”四个大字。朱棣一看大怒,说:“你就不顾九族亲人的安危吗?”孝孺答曰:“便十族奈我何!”于是朱棣便派人将孝孺的九族亲人加上他的学生共十族全数抓起来,并将孝孺处以车裂酷刑。此次遇难者,据史书记载达八百七十多人。

话说当孝孺的弟弟孝友临刑时,孝孺泪流满面,无言以对。孝友却从容吟诗曰:“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回家山。”如今读来,依旧令人唏嘘不已,而孝孺忠贞不二与成仁取义的典范,永远留给后人无限的景仰与怀念。@*
font color=#ffffff>(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齐国有两个小孩某甲和某乙,常常互相竞比吹嘘自己的父亲才是最好的。
  • 古代有一个人穿错鞋子,以致于一只鞋底厚,另一只鞋底薄,走起路来很不合脚,一边高一边低的。
  • 唐代有个艺人叫做高崔嵬,他生性幽默风趣,言谈举止常能引人捧腹大笑,因此声名大噪,连皇帝都认识他。
  • 中国人都知道,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然而写文章行云流水的他,更有一悲天悯人的胸怀,他不畏强权,勇于为民喉舌。
  • 有一个秦人,非常痴迷收集古玩,无论价钱多么昂贵,只要知道哪里有古玩,他都一定要买下来。
  • 诸葛亮字孔明、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琅邪阳都人、身长有八尺、气宇轩昂、人称“卧龙”,隐居于龙中,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青书生。在三国演义里,他不但能呼风唤雨,又深谙奇门遁甲,刘备三顾茅庐,好不容易的请出这位“卧龙”之称的奇士高人,也是一连串高潮迭起故事的开端。
  • 一五五一年李时珍因为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儿子的病而声名远播,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聘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几年后,李时珍又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此期间,他有机会饱览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典籍,摘录了不少医学资料。
  • 戚继光是明代抗倭名将,字元敬,号南塘,山东人。他出身贵族,历代祖先皆为明朝将领。戚继光年纪轻轻就继承父祖遗志,17岁任登州卫指挥佥事,25岁升为署都指挥佥事。虽然年少得志,但他并非单靠父祖余荫,而是在军事方面有真才实学,从他的诗句中我们也可看出他的抱负不同一般:“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回顾戚继光的一生,的确就是在扫除倭寇、“但愿海波平”的理想中奋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