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虎刺怕的故事

张平

人气 80

【大纪元10月28日讯】虎刺怕(Chutzpah)一词,从希伯来文进入意第绪文,又从意第绪文进入英文,始终保持音译,原因在于此词的内涵独特而又自相矛盾,清晰可辨却又不稳定,无论是“勇气”、“大胆”、还是“厚颜无耻”、“公然冒犯”都无法解释这个词的确切含义,当然也就更无法表达这个词所包含的犹太民族乃至以色列国的独特遭遇和独特思维处世方式的深层意义。

即使是用希伯来语,该词也仍然是无法解释的;即使你去问犹太人,往往也是十个人有十种解释,虽然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天天都使用这个词。传统上对虎刺怕一词的解释都是在故事中表达的,本文自然也不例外。

一、巴兰—-虎刺怕的经典内涵

按照犹太人的传统,《旧约》里的巴兰是世界上的第一个虎刺怕。《民数记》记载:跟希伯来人争战的摩押王请巴兰去诅咒希伯来人,上帝耶和华对巴兰说:“你不可同他们去。”巴兰同意了。可是当摩押王的使者们带着更多的金钱再次来邀请巴兰时,巴兰竟然把他们留下过夜,宣称要再听听神的指示,这次上帝跟他说:“这些人若来召你,你就起来同他们去。”

在拉比犹太教看来,巴兰满心眼要挣摩押王这注肥财,所以虽然上帝有令在先,不许他去,他仍然开口向神提出要求,神通广大如耶和华者竟然也对此无可奈何,只好同意他去。所以拉比纳合曼得出结论说:“就是对上天犯虎刺怕也能得点好处。”(《巴比伦塔木德•公会卷》)神尚且如此,人当然就更不在话下了,所以另一位拉比西席特就明确地说:“虎刺怕就是无冕之王。”谁见了虎刺怕也得让他三分,国王也不例外。

经典意义上的虎刺怕是一种直言犯上的勇气和胆量,是让犹太平行思维逻辑得以实行的道德支撑点。平行逻辑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就是不同意见的表达。相对来说,尊者对卑者、长辈对晚辈表达不同意见是比较容易的,但反过来就有不那么顺理成章。拉比犹太教是在平行逻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鼓励不同意见的表达就成为一种发展的需要,因此虎刺怕也就在拉比们口中得到了积极的理解。

从经典意义上说,犹太人大多具有或多或少的虎刺怕气质,不惧尊卑之分,耿直敢言。依我看这也是“犹太智慧”得以成功的核心亮点之一。就日常生活而言。这亮点好的一方面是让你对周围人的想法看得一清二楚,不必怕他们背后搞你什么;坏的一面则是真话并不总让人愉快,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在大学里。一位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教授曾这样向我评价以色列学生的特征:“学生在课堂上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想方设法找出老师的弱点来,并将他击溃。”另一位教授在向我解释以色列学生跟美国学生的不同时说:“美国学生多半会把教授看作一位专家,上课的目的是为了从他那里学点东西;以色列学生则往往倾向于把教授看成一个骗子,上课的目的是让他露出马脚来。”无论这评论有何等夸张,以色列学生在课堂对教授进行肆无忌惮的批评却是我差不多天天都经历的。我曾在北美的几所大学里听过课,别的不说,学生上课时的秩序和对老师的尊敬让我着实羡慕不已。

二、恶魔少年—-虎刺怕的恶性发展

一个来自意第绪语的对虎刺怕的传统解释故事是:一个亲手谋杀了自己父母的恶魔少年在法庭上竟为自己辩护说:宽恕我吧,我可是个孤儿呀!

这是一个对消极虎刺怕作了极端处理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虎刺怕的恶性发展源于对虎刺怕权利的滥用。那个恶魔少年的想法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像这样彻底自私自利,除了自己那点问题以外对一切都视而不见的人物世界各民族都有,但是把这种想法当作一个正当的要求严肃地提出来却是虎刺怕所特有的。总体来说,虽然经典意义上的虎刺怕有积极内涵,而且在犹太社会生活中一直存在,但这后起的虎刺怕的消极内涵却成了今天希伯来语虎刺怕一词的主要内容,以至于现在这一词汇主要用来指责社会生活中那些不讲公德的人,尤其指那些不顾尊卑礼节的行为,比如学生冲撞(不是批评)老师,或者孩子顶撞家长,等等。

日常生活中的消极虎刺怕没有故事里那么邪恶,但却随处可见:无论是在医院看门诊还是在邮局取东西,永远有一个虎刺怕会跳出来,一定要站到队的前头去,而且毫无愧色,侃侃而谈地对大家讲述那千篇一律的理由:他只有一句话要说,不会占用大家太多时间。或者她的孩子在等她,你们总不忍心让她的孩子受苦,等等。跟中国的排队加塞者借着熟人关系偷偷溜进队伍的作为截然不同,犹太人中的虎刺怕们多半对自己的行为大肆声张,与其说是为了获取少排一会儿队的好处,倒不如说是为自己能找出虎刺怕的理由来而得意洋洋。当然也有不吭声的虎刺怕。他们会在街上贴着你的车前沿飞掠而过,吓出你一身冷汗,而他却因为抢了两秒钟而洋洋自得。

其实仅仅是虎刺怕的行为还不构成以色列社会的特点,真正独特的是社会对虎刺怕行为的宽容程度。有一年我住的楼下的玻璃门被楼里的一个女住户打破了。这女人是个有名的虎刺怕,打破了那扇昂贵的大玻璃门以后,竟然拒绝赔偿损失,理由是标准的虎刺怕式的:“如果我一个人赔偿,那要出很多钱;而如果大家一起出钱,那就没有多少了。”楼委会为此开了全楼居民大会,会上楼委会主任跟女虎刺怕吵得天翻地覆,最后连女虎刺怕原来是个女同性恋,常常往家里带女朋友的事儿也抖落出来了。第二天我跟楼里几个邻居一聊天,他们居然都指责楼委会主任不对,说他不该那样对待女虎刺怕,而女虎刺怕的行为反倒没人批评。至于这事情的结局,我不说你也猜得到,最后楼里的居民一家一份钱,把玻璃门换上了,我自然也跟着出了一份冤枉钱,气得从此不再跟那女虎刺怕打招呼。

犹太社会对消极虎刺怕的宽容大约来自传统中对虎刺怕积极意义的理解,爱屋及乌,不讲道德的虎刺怕们好像也不那么面目可憎了。矛盾的是,虎刺怕仍然是以色列最常见的谴责用语之一。如果你不幸跟一个以色列人吵架,别忘了抢在他前头撂下这句话,不然迟早他会把这句话摔到你身上来。如果你过于生气,嫌一个词还不够的话,不妨按希伯来语的习惯给这个词加个修饰语:虎刺怕得没边儿!

三、以色列虎刺怕—-虎刺怕的现代意义

虽然跟传统虎刺怕观念相关,但“以色列虎刺怕”其实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凝聚了犹太民族和以色列国几十年的遭遇及其对这些遭遇的反思。解释这一概念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架以色列客机在地中海上空出了故障,眼看就要机毁人亡,机长历尽千难万险,将飞机迫降在了一艘美国航空母舰上。降落后,机长被带去见美国舰长,后者怒气冲冲地问以色列机长为什么不先获得许可再降落,机长却满不在乎地说:“我以为这儿是我们的地方呢。”

以色列虎刺怕的根本要素是一种深不可测的生存危机意识。这种意识既来自一千多年来遭遇种族灭绝屠杀的历史记忆,也来自反以恐怖主义袭击所造成的冷酷现实。在很多以色列人看来,阿以冲突是一场严重道德不平衡的冲突,以色列遵循文明社会的基本守则,给被征服者以基本的人道和权利待遇;而阿拉伯世界则遵循中世纪赢家通吃的野蛮法则。从1947年要把最后一个犹太人赶下地中海去,要对犹太人实施“蒙古式的大屠杀”的威胁,到如今伊朗总要用原子弹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的叫嚣,都说明一旦以色列失败犹太人将会面临的灭顶之灾。对以色列人来说,“阿拉伯可以失败一千次,以色列却一次也输不起”的说法并不仅仅意味着阿拉伯国家地大人多,而更多的是因为以色列国遵循文明准则,无论战胜多少次都会准许战败者生息繁衍,而阿拉伯国家一旦战胜,就会像今天的恐怖分子一样,不分男女老幼,将犹太人统统杀光。如果以色列把自己也降低到阿拉伯方面的文明水准的话,那么阿拉伯方面也同样一次都输不起。当然,阿拉伯方面的威胁至今还大体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机会向世界验证如果战胜,他们将遵循什么样的文明准则,但对于经历了反犹大屠杀的犹太民族来说,不可能再拿民族存亡去做试验,生存危机的现实每一刻都是实实在在的。

至于外部世界,无论他们是否有意忽略阿拉伯方面的威胁,反正在很多以色列人看来,没有人真正理解以色列所面临的生存危机。由此那些对以色列国侵犯了阿拉伯人土地的批评在以色列看来就是把繁文缛节凌驾于人类生命价值之上。如果以色列遵守联合国在阿拉伯国家压力下通过的一系列反以决议,老老实实守在联合国当年划分的那块既无战略纵深,亦无天然屏障的方寸之地等待敌人来犯的话,那么以色列国早就亡国灭种,这几百万犹太人也早就被屠戮殆尽了。这种以色列与国际社会对以色列国生存危机的理解差异正是以色列虎刺怕的基本成因。既然敌人步步紧逼,国际社会漠不关心,那么以色列除了当虎刺怕以外别无选择。在以色列虎刺怕的故事中,那个美国舰长便是国际社会的典型缩影,相对于机上乘客的生命安全来说,他更关心的是地方是谁的,指挥权归谁所有,规章制度是否得到了执行。而对于以色列机长来说,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情,拯救生命是上帝的诫命,不需要任何凡人的许可。而如果有人拿什么“这不是你的土地”之类的条文来对此进行限制的话,那么以色列虎刺怕的回答是:“现在我就把这块土地变成我的给你看看!”而在很大程度上,这一回答正是以色列国五十多年来给阿拉伯世界和国际社会的标准答复。

除了政治军事内涵之外,以色列虎刺怕也还有其个人生活内容。在这方面,“以色列虎刺怕”主要指的是以色列人与其他民族的不同行为方式,以及以色列人在海外固守以色列行为方式的情形。比如遇到篮球足球等以色列人喜爱的以色列代表队在国外比赛,通常会有成千上万名以色列球迷赶到赛场助阵,有票的、没票的、真票的、假票的,反正人人都能混进赛场,充分显示以色列虎刺怕的强大生命力。当然,这种行为一直遭到以色列人自己的批评。以色列国际机场的出境口便有大幅标语提醒以色列人说:“在海外你就是以色列国。”仿佛是在说:“请把虎刺怕留在家里。”

不过也有人并不同意这种批评。哈佛大学的法学教授AlanDershowitz便写过一本书,题目就叫《虎刺怕》,其中说到由于犹太人传统的反虎刺怕态度,现代犹太人和以色列人虎刺怕得远远不够。其表现便是不敢在阿以冲突问题上大声替自己辩护,以至阿拉伯虎刺怕们在宣传领域远远领先,弄得以色列有理变没理,如今满世界都以为阿以冲突是以色列的错。此公还身体力行,亲手写过一本《为以色列辩护》(The Case For Israel),为传播领域的以色列虎刺怕树立典型,结果招来了另一个犹太虎刺怕Norman Finkelstein的抨击,书名便是《虎刺怕得没边儿》(Beyond Chutzpah),一边倒地为巴勒斯坦人说话。考虑到虎刺怕这个概念本身的复杂性和对其褒褒贬贬的历史,这场争论本身似乎也并没有跳出虎刺怕的范畴。

经过几千年的风风雨雨,虎刺怕仍然是犹太民族的行为特征之一。积极也好消极也罢,相对内向的中国人往往吃不消犹太虎刺怕的横冲直撞,也往往成为中国人对犹太人“有侵犯性”的误解的原因之一。

(本文为《犹太现代处世之道》系列文章的第二篇)

张平2006年5月4日于特拉维夫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犹太大屠杀幸存者邀伊朗总统参观集中营
以色列问题疫苗未供港
右翼擡头 德国犹太人领袖担心纳粹重现
以色列检察总长可能下令调查总理涉嫌贪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