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名医的故事-李时珍

文/中医师陈乃菁

人气: 346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3日讯】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李家世代多从事医生的工作,其祖父是“铃医”。而李时珍的父亲李言是当地的名医,其号月池。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有朝一日能功成名就,出人头地。

弃儒行医

李时珍自小虽然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顾。自从十四岁中了秀才后,其后的九年中三次到武昌应考举人均名落孙山。最后,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想要专心学医,于是便向父亲请求允许并对父亲表明坚定的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也在后来终于醒悟了,知道李时珍不想作官,便同意儿子的要求,并倾囊相授的教导他。

李时珍继承家学后,尤其重视本草,并且富有实践的精神,肯于向民众请教学习。在行医的十几年中,李时珍阅读了大量的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品数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明外史本传》)。特别是其中的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而遗祸无穷。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从三十一岁那年起,他就开始酝酿此事,李时珍不但把家中的藏书读完,还利用行医的机会,向乡里的豪门大户借书钻研。

身体力行,勇于实践

李时珍在年轻的时候就听人说,有一种神奇的植物叫曼陀罗,人们一见到它就会又唱又跳。李时珍费了一些周折,终于找到了这种植物,一时间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但他为了探明究竟,也是为了改变人们的传说,无论走到哪里,手里都拿着曼陀罗。后来,他还亲自服下了曼陀罗,发现它有麻醉和使人兴奋的作用,少量可以用来治病,但如果服用过量,那么在别人的暗示下,的确可以叫你唱你就唱,叫你跳你就跳。后来,曼陀罗被广泛用于制造麻醉剂。李时珍和曼陀罗的故事,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他经常身体力行地验证一些传说,改变了很多当时人们的迷信思想。

耽嗜典籍 淡泊名利 不求功名

李时珍行医,既重视前人经验,又注重亲身实践,医术不断提高,很快他的名声即传遍蕲州。当时封藩在蕲州的富顺王朱厚焜,特请他到王府为自己的儿子诊病。此子爱吃灯花、生米、泥土,李时珍根据上述的症状,诊其为虫病,于是用杀虫药物治好了这种怪病。不久,封藩在武昌的楚王,又把李时珍请去当侍医。

一天,楚王的儿子突然昏厥不省人事,李时珍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后,大胆使用傕吐、攻下类药物,后来世子苏醒,捡回一命。后来,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担任王府的“奉祠正”(掌祭祀礼节的官署),兼管良医所的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当上了太医院判。

进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医院,这其间读的书就更多,简直成了“书迷”。他自述“长耽嗜典籍,若啖蔗饴”(《本草纲目》原序)。顾景星在《李时珍传》里,也称赞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他不但读了八百余种万余卷的医书,还看过不少历史、地理和文学名著及敦煌的经史巨作,连许多古代伟大诗人的全集也都仔细钻研过。

李时珍在太医院期间曾治愈许多疾病,楚王欲重金酬谢,但都被李时珍拒绝,太医院本来是专门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但是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由此可见,李时珍是一位不重权贵、不务名利、只求为病人解除痛苦的一位医德高尚的医生。

本草巨著 ―《本草纲目》

在太医院任内李时珍博览群书,之后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调查研究,在二十七年后终于编著成《本草纲目》一书。《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类,历经二十七年(至1578年)着成。共收载历代诸家本草所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矿物、动物及其他药798种,有374种为李时珍所新增。每种药物首先以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其次是集解、辨疑、正误,详述产地、形状;再其次是气味、主治、附方,说明、体会与应用;内容极其丰富,这是我国明代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有极重大的贡献;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且已有几种文字的翻译本或节译本。

李时珍于1593年逝世,享年75岁。李时珍逝世后遗体被安葬在蕲州城东。李时珍一生著述颇丰,除代表作《本草纲目》外,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十余种著作。◇(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