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周公-忠臣的典范

font print 人气: 163
【字号】    
   标签: tags:

周武王驾崩以后,成王非常年少,周公于是替成王摄政。成王长大后,周公就还政于成王,非常谨慎恭敬的侍奉成王,生怕犯什么错误。不过由于周公的权力很大,成王自己又刚刚掌握政权,这时又有人说周公的坏话,成王就对周公产生了怀疑。

为表明心迹,周公写了一首诗,在诗中,周公一方面表示对周室、成王的忠贞,一方面警告那些散布流言的人“无毁我室”。

周公将这首诗送给成王,成王读了诗,还是不相信周公。周公没有办法,只好逃亡到了楚国。由于成王怀疑周公,引发了天怒,这一年的秋天,在庄稼成熟还未收获的时候,天突然刮起了大风,雷电交加,田里的庄稼全部被吹倒,连大树都被连根拔起,全国上下一片恐慌。

但是成王却认为天发怒,是由于天下人事关系的异常引起的。那些制造流言的人,这时又在成王耳边说:“天变是不是警告您,要防止周公篡权?不然,怎么这么厉害呢?”听了流言,成王觉的很有道理。于是,他决定打开收藏文书的金匮,希望从中找到对付周公“篡权”的办法。

但在金匮中,成王却意外的发现了周公的一个祈祷册文。当初成王年幼的时候,生了重病,周公就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河中,向神祷告说:“成王现在年幼没有主张,冒犯神的是我姬旦,如果神要惩罚的话,就惩罚我吧。”后来成王果然痊愈。看了册文,成王才知道周公对王室的忠诚是丝毫不用怀疑的。于是,他请回周公,诚恳的说:“你一直尽心尽力,我年幼无知,听信流言,以致引起了天怒,请叔父原谅我。”

中国传统文化讲“忠”,对君主要尽忠,周公就是儒家忠臣的典型。他忠心耿耿的辅佐周王室,恪守臣道,他这种忠君尊王的精神成为古代臣子的道德典范。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北宋时的程颢是一个有着强烈的济世安民之志的儒者,无论在哪里做官,他都将“视民如伤”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勉励自己勤政为民。他在扶沟县任职时,帮助百姓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
  • 程颢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追随他三十余年的门生刘立之常跟朋友说:“与老师相处这么久,从来没见他发过火、动过怒,一般人很难有这种修养。”
  • 范仲淹在泰州当官的时候,认识了当时年仅二十岁的富弼。一见面之后范仲淹对富弼大为欣赏,认为他有王佐之才,把他的文章推荐给当时的宰相晏殊,还替他做媒,让他做了晏殊的女婿。
  • “天衣无缝”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天仙穿的衣服没有任何拼接的缝隙。它来源于《前蜀·牛峤·灵怪录》:织女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 虽然世人都知道名利只是身外之物,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躲过名利的陷阱,一生都在为名利所劳累、甚至为名利而生存。一个人如果不能淡泊名利,就无法保持心灵的纯真。终生犹如夸父追日般看着光芒四射的朝阳,却永远追寻不到,到头来只能得到疲累与无尽的挫折。
  • 宋代杨万里的妻子七十多岁了,每到天寒时都早早的起床,然后径直走进后院的厨房里,熟练的生火、烧水、煮粥。满满的一大锅粥要熬上很长时间才行,杨夫人静静的等着。过了一会儿,清甜的粥香顺着热气渐渐充满了厨房,飘到了院子里。
  • 范仲淹晚年被贬之后,用自己多年的俸禄积蓄在故乡苏州买了一千亩良田,用收来的租米赈济同族中贫困的人。有人很不理解他的做法,就劝他说:“你这样做,让子孙后代怎么办呢?他们会因为这个原因而怨恨你的。”
  • 柳宗元和刘禹锡是诗文方面互相欣赏的好朋友。唐代顺宗永贞年间,二人共同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后来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职到邵州任刺史,赴任时还没走完一半路程,又被贬职到永州任司马。
  • 此时范仲淹才知道自己不是朱氏子孙,虽然继父待他很好,但是他决定要自己独立,便收拾简单行囊,到学子集中之地南京应天府去求学。
  •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要治国平天下,最首要的是先修身,做一个正直的人。儒家在考察人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也是人的品德,而不是人的才能。在儒家看来,人首先要学习的是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