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力》前言─读不读有关系

齐孝藤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不知从何时候开始,书在日本已经从“理所当然该读”变成“不读也无妨”。

有些人也许会抱持冷静的态度,接纳时代所造成的变迁,但是我完全站在反对的立场。我坚决认为,读书并非可做可不做的事,而是应当养成习惯的“技能”。

我会这样认为,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在自我形成的过程中,自己因为读书而受益良多;除此之外,“读书力”是日本国力的根基。我自认,这个国家是靠读书立国。其实,不仅国家如此;在我们生存的社会中,以读书为核心的向学心和好奇心,可说是社会存续的重要基础。

这些年来,看了这么多学生,我深切体认到:只要有读书力,将来就不必担心。现在七十岁以上的世代很喜欢读书,许多人还因为老花眼看不清字体小的书而感到苦恼。然而,十几岁、二十几岁的世代反倒和文字出版品、书本渐行渐远,而且这种问题早已日趋严重。

虽然整体的智力很难比较,不过单就读书力的观点而言,日本在这几十年来明显地呈现衰退的倾向。难的、厚的、汉字多的、文体较硬的书,已经不再受大众青睐。

“不只当成娱乐的阅读”、“或多或少带点精神紧张的阅读”,就是本书的主题。虽然有点辛苦,但是乐趣无穷。我衷心希望,不论小孩或大人都能透过读书品尝这种感觉。只要体会到这种感觉,不久之后,就能自己决定该读什么书,踏入丰富多彩的世界。

本书第1章“塑造自我”,提到在自我形成的过程中,读书是最踏实稳健的路。也许有人会觉得,“现在还说什么读书是为了形成自我,未免太不合时宜了”;然而,不论时代再怎么进步,每一个人依然得从零开始,读书仍旧是自我形成的主要途径。

第2章“锻炼自我”,是将读书视为运动,厘清精通读书技能的步骤。读书向来被视为精神行为,让人不禁敬而远之。所以我试着把读书当成运动或舞台表演之类的肢体行动,希望大家更加习惯读书。

第3章“拓展自我”,主张读书是沟通能力的基础,具体讨论读书扮演的角色。我深信,透过读书可以提升对话能力,确实培养掌握谈话脉络的能力。

最后,我列举一百本文库本,作为迈向“大人的读书”的读书单,以供大致的阅读参考。◇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世界早已成了一个地球村,人们了解其他国家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媒体的报导自然成了人们获取资讯的主要来源。人们借助媒体(现在得加上网路资讯)提供的各种资讯,构想他国景象。
  • 爱因斯坦说:“真正的智慧是把复杂变成简单。”(本书第四章引述),从眼前的现实上看,天下任何事情总是艰难繁杂的,但其原理却是明白简易的。若能透悟其原理,则可以将现实之繁难“化繁为简,以简御繁”。《易经》老早说过:“干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矣。”但,要穿过现实的繁难而透悟原理之简易,谈何容易?这又是另一层次的困难了,唯有智者能解破融通之。

  •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学习能力、模仿能力特别强,而且起心动念很快,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我们父母要知道,聪明与智慧是不能划上等号的,所以,为人父母要懂得帮助孩子把聪明转化为智慧,不要到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

  • 眼前掉落一张千元大钞,你会怎么办?是当下马上冲过去捡起来?还是有些在意但路不拾遗?或者是不以为意的潇洒走过?如果这是一块钱,基本上可能没人会捡。就算是五块或十块钱的铜板,会捡的人可能也不多。然而,换做“钞票”可就另当别论。大部分的人应该都会庆幸鸿运当头的伸手去捡吧。只是捡了这千元大钞,难道就真的“赚到了”吗?
  • 日本人最喜欢努力了。 对人动不动就说“努力”,连自己都常把“我会努力”挂在嘴上。这是因为人们很容易在不知不觉间,将“勤勉是美德,努力必有回报”这类耳熟能详的话,当成心灵的依靠。
  • 补作文、补数学、上英文、参加科学教室……休闲时间被补习班、才艺班填满,还是不见起色。你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你最近帮孩子买书了吗?你知道这个月孩子读了几本书吗?孩子最喜爱一本书是什么?
  • 阅读确实可以增强国语文能力,但是请注意:效果的显现需要时间。最忌讳的是父母时时担心:“我家孩子最近光看课外书,成绩一点也没改善,到底有没有效呢?”

  • 复活岛上的石像,举世闻名。可是,一般人大概不清楚,复活岛上共有887个石像,大小不等。其中,280座石像昂首而立,远眺天际;另外100座左右,散落在道路两旁,显然是正在运送途中。其他半数左右的石像,聚集在雷诺瓦瓦谷采石场,正等待启运。

  • “你妈怎么那么不一样啊?”

    第一次被人家这样问时,我还以为是我的耳朵出了问题,或者那只是个玩笑。大概是从小就跟在妈妈身旁的关系,习惯了妈妈的方式,我以为天下的妈妈本就都是这样的。

  • 寂琦从小是我亲自带大的,有一段时期我因工作需要,给寂琦找到一个非常好的保母,但寂琦就是不肯接受保母。因此,不论我做什么或到哪儿,总是带着寂琦,或者由寂琦的爸爸接班照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