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汇华人圣诞晚会服装探秘

2006年12月06日 | 02:02 AM

【大纪元12月6日讯】(大纪元记者韦实纽约报导)新唐人电视台举办的全球华人新年晚会今年已经是第四届了。历次晚会上,涉及古代题材的节目的演员们的戏装都是专人手工制作的。这些戏装从它们大方的样式到明亮的色调都给人深刻印象,戏中人物的扮相也因为服装而更加生动鲜活起来。

在圣诞晚会即将在百老汇亮相前,服装已经准备就绪,晚会服装制作人员之一李樊红接受本报专访,介绍了服装制作的整套过程。

*清装无法代表中原的古代服装

晚会的人物的戏装是按角色做,干活的人就是短袄,贵族按宫廷装束,老百姓穿老百姓的衣服,当了官就得加颜色换样式。当然,舞台服装还要根据戏剧的要求,加适当的美化和装饰。

在目前,现代年轻人、海外的华人和外国人说起中国传统服装只认为是清朝服装。但是清装无法代表中原的古代服装,中国传统服装基本上是汉朝的风格,宽袍广袖。而其他民族的服装特点和各朝各代的汉人又不一样。

 

清朝朱红缎彩绣女褂 (图片来源﹕正见网)

 

 

清朝紫纱套袖旗袍 (图片来源﹕正见网)

 

唐、宋、元、明、清,一个朝代一个文化,经济文化和当时的观念又影响服装,造成了各代中原服装有其鲜明的特点。

*中国各朝服装的特点

李樊红认为,唐朝的服装应该说是最博大的,和其他朝代比较起来,它的整个风格是大气、华贵、开放。

唐朝之前,中国曾经经过了南北朝战乱的年代,当时人们生活动荡,衣服上的花都看起来比较粗犷。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富足,衣服上的花是饱满、华丽、平和的,装饰图案传达的资讯是雍容华贵。

 

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富足,服装显得雍容华贵。(正见网)

当时的衣服式样也受这样的心态影响,最标准的衣服就是大袖衫,外面披的衣料是透明的,里边是袒胸露背。当时不止衣服有贵族气,唐朝人的发型变化非常多,女人的头发有很多种缠法,宫廷的款式经常变,如果头发不梳会一直拖到地上。

 

唐朝女性穿着的衣服是大袖衫。(正见网)

女人头发当时越梳越高,大臣有的甚至提醒宫廷风气奢侈,要节制一些。

唐朝的文艺诗歌文学有想像力,当时的中国人也非常开放,连服装也是开放的,这和当时的文化政治有关系,体现出国家的兴盛。唐装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吸收了各个民族服装的元素:唐朝和西域、印度,其他的亚洲其他国家频繁交往,吸收了很多外来东西,波斯和印度的图案也很流行,西北的胡服可以直接穿来上朝。

*康熙热爱中原文化

到了宋朝,程朱理学的思想占主导地位,衣服马上发生变化,从以胖为美到追求窄和修长,衣服也变得不那样华丽,花朵是小碎花,妇女以瘦为美。宋朝最流行那种长马甲,叫背子,“背子”大袖,前襟平行而不缝合,两腋以下开叉,穿着方便。除了长的以外,流行的是短襦,就是小袄,下边是长裙。继承唐的样式就是在长袖衬衫外边有半袖。宋朝男的就不穿胡服,领子是圆领或者是斜襟。

 

宋朝妇女以瘦为美,衣服也变得不那样华丽。(正见网)

与中原不同,各个民族的衣服色彩的对比很强烈,甚至粗犷,不像中原受儒家文化的约束。元朝和清朝都是外来统治,在服装上都是汉人穿汉人的,胡人穿胡人的。

两朝统治中原之后,没有同化得了中原,都是中国文化同化了它,没有办法改变中国文化的东西。比如刚开朝的康熙自己就热爱中原文化,也让旗人学中原文化。清朝也是汉人汉服,旗袍主要是旗人穿的。

*晚会服装制作流程 美和德的原则

来自于服装行业的专业人士们,已经退休的专业服装制作人也义务参与。制作组首先听导演讲戏,了解表演的动态需要,然后了解历史背景故事,搜寻相关的第一手的资料。

现代人的牛仔裤有很多种式样,古装也不是单一的几种样式。比如大袖,从盛唐到晚唐,在细节上和色彩都不一样,创作就必须考据当时的面貌。袖子多大,要根据当时的历史修改发挥;从最原始的东西定位色彩的基调。*唐朝不喜欢大红唐朝不喜欢大红,而现在的历史剧到处都是血红色,史书记载不是这样的。民间舞就没有朝代的限制,这些有设计师发挥的地方。在创作时,大家愿意跟古代的款式结合,这样出来的东西就会高雅。样式定了之后出图纸,然后和跟导演、剧组、天幕、舞台组沟通,定了之后做式样,出真正衣服的试穿。设计图纸就基本定下用怎样的面料,面料性能不同,做出来效果截然不同。虽然在海外,还是用比较中国的东西多一些。如果用了其他民族的面料,一看就是外来的。(http://www.dajiyuan.com)

古代人设计服装的共性就是美和德的原则。(正见网)
 

 

 

 

 

唐朝女性的平时着装(图片来源﹕正见网)

 

 

唐朝女性的平时着装(图片来源﹕正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