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人物系列——名僧篇

【风云人物】济困扶危的活佛:济公

文/宇生 图/柚子
font print 人气: 209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月4日讯】济公,据说他本姓李,名修元,是宋朝时的天台人,法号“道济”,由于他经常装疯卖傻,并以癫狂渡化世人,因此有“济癫”这样的称呼。不过,传说中他可是佛法无边,并常以神通济困扶危,所以外号“济公活佛”。济公则是民众对他的尊称。“济”字有扶危济困的意思。

传说济公的父亲,叫李茂春,母亲为王氏,夫妇二人因年过三十,但尚无子嗣,于是日夜求神祈佛。某夜,王氏梦见一尊罗汉,赠以一朵五色莲花,王氏接过莲花吞食,不久便怀有身孕。南宋绍兴三年二月初二产下一子,夫妇十分欢喜,大宴宾客,当时有高僧性空前来祝贺,赐名为“修元”。

济公十八岁时,父母双亡,守丧三年后,即前往西湖灵隐寺剃度为僧,住持远瞎堂知道他是罗汉转世,于是收他为门下弟子,并取法号为“道济”。在灵隐寺,济公嗜好酒肉,寺僧告他不守法规。住持说:“佛门如此广大,难道容不得一个颠僧吗?”从此人们称他颠僧。瞎堂圆寂后,监寺不能相容他,被迫离开灵隐寺而到了净慈寺,“古井运木”的故事便发生在净慈寺,后来他于净慈寺做了书记。

别看济公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实际上他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嘉泰四年(1204)净慈寺毁于火,他带着自己撰写的募缘榜文,去严陵山募化,使之收复旧观;他懂医术,给老病者治愈了疑难杂症;行游时为市人诵经下火,解忧排难,常常灵验。民间传说中的他,颇负传奇色彩。据说他曾与秦丞相斗智,惩治贪官污吏,这些在民间的《济公传》中都有详细的描述。

此外,济公不但会下围棋,也写得一手好诗文。他每写一篇疏状,临安满城争着哄传。再如“几度西湖独上船,篙师识我不论钱。一声啼鸟破幽寂,正是山横落照前。”这首七绝造境清幽、语带诙谐,不仅反映他良好的人缘,画出他经常往来湖滨的潇洒身影,而且显示出他的文学才华。

中国苏州的西园寺中的济公雕像,非常的特别:身穿破衣,手持破扇,其中面部表情非常生动有趣。从三种角度看,竟有不同的面貌:一种是“春风满面”;另一种“愁眉苦脸”;最后一种则好像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这也正符合济公不拘小节、笑骂由人的态度。

济公圆寂后,居简写了一篇《湖隐方圆叟舍利塔铭》,这“湖隐”、“方圆叟”都是济公的别号。值得注意的是文题还注着“济颠”二个字。这说明法号道济的济公,的确是一位隐居西湖,被人们称为济颠的得道高僧。@*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人都知道,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然而写文章行云流水的他,更有一悲天悯人的胸怀,他不畏强权,勇于为民喉舌。
  • 诸葛亮字孔明、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琅邪阳都人、身长有八尺、气宇轩昂、人称“卧龙”,隐居于龙中,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青书生。在三国演义里,他不但能呼风唤雨,又深谙奇门遁甲,刘备三顾茅庐,好不容易的请出这位“卧龙”之称的奇士高人,也是一连串高潮迭起故事的开端。
  • 管仲,名夷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政治家。他父亲是齐国的大夫,然而到管仲这一代后,却是一贫如洗,但管仲丝毫不以贫困的生活为耻,他经营了小本生意来维持家计,更是认真的苦读诗书,勤练武艺,希望能有朝一日一展抱负。
  • 李白,彷佛是从那蜀中巍峨入云的仙山来到人间一般,怀着一身傲骨,成就了盛唐时代最辉煌的一页。
  • 岳飞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是南宋著名的将军,他曾说过一句名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在宋代这外患多又政治腐败的时代,这句话真是一针见血啊。
  • 方孝孺,字希直,明朝浙江人,又因曾在蜀任教,蜀献王取其读书处名为“正学”,所以也有人称他“正学先生”。方孝孺从小就在一个书香世家中长大,父亲方克勤以“循吏”闻名于当时。也就是家庭教育的严谨,奠定了方孝孺日后良好的品德。
  • 东汉光武帝时候,重用了一个非常正直刚强的人来治理首都洛阳城,他就是有名的“强项令”董宣。“强项”,白话说就是“硬脖子”;“令”就是县令。“强项令”这称号是有典故的。
  • 伯夷叔齐的故事,孔子、庄子及后来的司马迁等人都记述过。相传伯夷、叔齐是殷商末期孤竹国国君之子,其父临终前立幼子叔齐为国君,老国君死后,叔齐便以天伦为重,把王位让给大哥伯夷。伯夷不肯接受,说这是父命,不能违背,随后离乡远游。叔齐不肯自立为君,又把王位让给二哥,而后外出寻找大哥。
  • 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的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胜讼及办理赈济,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