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看马祖】马祖酒厂 八八坑道打响名号

汤谷明 撰文、摄影

人气 63

马祖酒厂就位在牛角村口,不需要门牌号码和广告招牌,弥漫在空气中的酒香自然牵引着人的嗅觉,靠着鼻子就能准确无误地找到方向。每次经过,总不禁贪婪地大吸几口气,仿佛想要吸尽那醉人的香气。

贩售马祖酒不需要申请贩售执照,因此特产店、餐厅,甚至小杂货店都能轻易买到各式酒品。马祖人几乎个个都会喝酒,而且有着一身好酒量。

《马祖酒歌》正描写了马祖人喝酒的豪迈不羁:
“黄瓜蟹、鳗鱼干,配酒会揽当。
你依哥、我依家,食酒就干。
一食酒、就好高,两只都空宽。
大碗倒、大碗嘬,老酒卖惊。
嘬一杯、真欢喜,干杯都会笑。
扬呀手,划一拳,输拳食酒。
今旦酒、今旦醉,透脚复卡少,
暖一壶、斟一盏,马祖老酒。”

马祖老酒开坛百里香
清嘉庆年间海禁开放后,闽人的制酒技术也随着移民来到马祖;初期,仅利用自家种植食用后的余粮,如高粱、番薯等,用简单的土法私酿,其中又以番薯为原料制成的白酒“番薯烧”最为普遍,不过这类私酒多是自用,产量不大,为农渔闲暇时的家庭副业,但在艰辛困苦的移民生活中,多少满足了思乡的情绪。

到道光年间海上贸易日趋频繁,小规模的商业活动兴起,马祖渔户将渔货卖至大陆沿海,再换购米粮,百姓生活获得改善后,开始有能力制造更高品级的酒,于是红麹制酒的过滤、压榨、密封贮存等繁复技术在此时期带进了海岛。

红麹可制老酒,连横《台湾通史》〈风俗志、饮食篇〉中记载:“酒以成礼。祀神宴客,多用老酒,以术酿之,味甘而醇;陈者尤佳,故曰老酒。”老酒的原料为成本较高的圆糯米,在洗净、蒸熟、冷却后,依一定的比例加入红麹和白麹翻搅,封装于坛中,待其发酵、沉淀,数周后即可压榨出红紫鲜艳的红酒,然后再经过长时间的低温密封贮藏,酒色会越加褐色暗沉,酒味也越加浓郁香醇。

“开坛百里香,洗瓮醉千家”,这就是上等的马祖老酒。马祖家户私酿老酒的情景维持了数十年的光景,而酿酒的残渣红糟更成为家常菜的佐料。

用酒写下的历史
1956年战地政务开始实施,酒的需求量大增,因此马祖战地政务委员会在牛角岭旧盐馆设立中兴酒厂,将民间酿酒事业收归军方统一生产经营,严禁百姓私酿,1970年迁至现址,更名为马祖酒厂,在近40年的战地政务时期,酒厂的营收成为岛上重要的经济命脉。

酒厂有一口井,从花岗岩层中渗出的井水甘纯甜美,因此酿出的酒质特别醇净。马祖酒厂出产的老酒和陈高最负盛名,尤其撷取高粱精华制成的陈年大曲,更荣获全台食品品鉴会金品奖及金牌奖;其他还包括云台古酒、青春露及延寿、黄隆、长春、风湿等各式药酒;从1969年到1989年,为配合总统诞辰、国庆日等重要节庆,也逐年陆续推出祝寿酒、国庆酒、元旦酒等带有政治意味的纪念酒。

早年马祖酒厂生产的酒多仅供本岛军民消费,销到台湾的数量有限,于是阿兵哥休假返台时,无不手提两瓶马祖老酒或陈高,下了基隆港,就摇身一变成了酒中“稀货”。

八八坑道打出马祖酒名号
1999年统一集团旗下的世华企业取得五年总代理权,企业化的经营让马祖酒有了更精美的包装与广告促销,“八八坑道陈年高粱”的电视广告,成功地拍出了“千锤百炼”的战地精神和马祖好酒。

再顺着酒厂前的马路往上行约百余公尺,就是著名的八八坑道。以前原属国军战车连,存放弹药,但在战地政务解除后,战备需要降低,坑道内低温阴湿的环境便成为贮放老酒的最佳现成酒窖,坑道启用时适逢当时的蒋介石总统88岁诞辰,因此命名。

坑道长达200公尺,一坛坛密封催醉的老酒整齐地叠落在右侧,左侧还另有一坑室,高约3公尺、银灰色的高粱酒贮存塔如卫兵般整齐地分列两侧,酒香弥漫整个空间,待久了,人都微醺了。

不论从酒厂体制、产品包装的转变,还是从战备坑道转变成观光酒窖,马祖用酒写下了历史。

——摘自野人出版社《听看马祖》@(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听看马祖】我带你逛马祖
【听看马祖】马祖看海的日子
【听看马祖】住一晚芹壁石头屋
【听看马祖】闽东建筑特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