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演义:柳宗元妙笔记永州

钱念孙
font print 人气: 247
【字号】    
   标签: tags: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八一九年)十一月八日,天幕低垂,阴沉灰暗,地处边陲的柳州(今广西柳州)州衙,笼罩着深深的秋色。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蜷缩在衙内寝室的病床上,痛苦呻吟,气息奄奄。他虽然只有四十七岁,正当壮年,但生活的折磨和疾病的摧残,已使他面色蜡黄,骨瘦如柴,卧床多日,濒临死亡。

柳宗元知道自己已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可他仍然顽强地睁开双眼,看着窗外经风霜吹打而越发红艳的枫叶,想起自己童年、青年和中年,那一幕幕激动人心或催人泪下的生活场景,像画面一般,跳到眼前……。

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生于唐代宗大历八年(公元七七三年)。父亲柳镇,曾官至侍御史,以清正廉洁、疾恶如仇享誉一时。他自小聪明好学,家中藏书丰富,幼年和少年时代遨游书海,十三岁时写的〈为崔中丞贺李怀光表〉,惊动了长安不少文人学士,获得“奇名”。唐德宗贞元九年(公元七九三年),他刚刚二十岁就考取进士,二十五岁又通过博学鸿辞科考试,先后担任一段时间的校书郎和蓝田县尉后,就提升为监察御史。

永贞元年(公元八○五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主持朝政,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柳宗元积极参加这场革新,在罢黜宫市、减免赋税、放还宫女、惩办酷吏等一系列兴利除弊的活动中,表现了惊人的才华和热情。于是,他一下子被升为礼部员外郎,与刘禹锡一起成了王叔文集团的核心人物。这时,他只有三十二岁,可谓青春得意了。

然而,这得意的时光如昙花一现,仅半年多,宪宗李纯上台,就扼杀了改革事业,王叔文集团的成员,个个遭到迫害。当时,柳宗元起初被贬为邵州刺史,上任途中,又加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从此从事业的顶峰跌落下来,踏上了命运的黯淡之途。

永州即现在的湖南零陵县,它在唐朝是边远地区,崇山峻岭,人烟稀少,通常只有罪犯才发配到那里。柳宗元到永州时,同行的还有七十高龄的老母,一路颠簸劳累,到永州后就大病一场,险些丧命。柳宗元本是个年富力强的人,但由于谪居生活与囚徒无异,身心受到极大损害, 以致到了“神志荒耗,前后遗忘”的地步。

宪宗元和十年(公元八一五年)正月,柳宗元在永州度过了整整十年艰难的岁月,终于接到回长安的诏书。他本以为这次可以结束贬谪生活,回京城重新干一番事业。不想因刘禹锡〈游玄都观〉一首诗触怒权贵,他又被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而刘禹锡则被贬为更加遥远荒蛮的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后经柳宗元冒死上书,宰相裴度仗义说情,才将刘禹锡改为连州刺史。

上路那天,他俩结伴同行,一直从长安走到衡阳(今湖南衡阳),才依依不舍地挥泪分手。临别时,他们互相赠诗,表达彼此深厚的感情。柳宗元在诗里说:“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他希望将来告老还乡,能够和刘禹锡在一起作邻居。刘禹锡则在诗里说:“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这是说盼望柳州的桂江水能流到连州山下(实际上桂江水并不流过连山),而自己则可以和“挚友”相望长吟有所思了。柳宗元和刘禹锡这种生死契合、同进同退、相濡以沫、终生不渝的友谊,是中国文学史上世代传诵的佳话。

却说柳宗元过去被贬永州时,就想为老百姓办点好事,但由于司马是个有职无权的闲官,他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次被谪柳州,毕竟挂了个刺史的头衔,于是他一到任,就修整州容, 发展生产,兴办学校,释放奴婢,政绩相当卓著,甚为人民拥戴。他曾写过一首〈种柳戏题〉诗,以幽默的笔调,透露了个中讯息: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荫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柳宗元在这里说,自己这个姓柳的柳州刺史,在柳江边种植柳树,未来也会成为地方掌故吧。他希望自己种的柳树,树干参天,浓荫覆地,柳州人民睹树思人,怀念和纪念自己。最后他为没有给人民留下更多“惠化”而感到惭愧,一方面表达了他想更多施惠于民的愿望,另一方面也是他的自谦之辞。

实际上,他在柳州勤于职守,补偏救弊,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韩愈在〈柳州罗池庙碑〉中赞扬他当时的政绩说:“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修洁,猪牛鸭鸡,肥大蕃息……柳民皆悦喜。”

可惜的是,天不遐寿,柳宗元到柳州只四年多,疾病便夺去了他的生命,其时他仅四十六岁。柳宗元死后,当地人民非常悲痛,特地建了一座庙来纪念他。现在柳州市的柳侯公园内,还有柳侯祠和柳侯墓呢!

柳宗元被罢官贬职,虽然在政治上受到致命打击,但在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成功。尽管他极有才华,早有文名,但为官当政时期,为了施展政治抱负,整天忙碌,根本无暇从事写作。被剥夺政治活动权利后,他把全部身心沉浸在文学创作上,写出了许多精美的文学作品。他在文学事业上取得的杰出成就,主要集中在被贬谪的后半生。

柳宗元的散文创作,体裁广泛,内容丰富,在政论文、哲理文、传记文、游记文等各个方面,均有佳作传世。政论文如〈封建论〉、〈断刑论〉等,哲理文如〈非国语〉、〈天对〉等, 传记文如〈捕蛇者说〉、〈梓人传〉等,游记文如“永州八记”等,都被后人推为光照千古的“古今至文”。特别是游记文“永州八记”,在中国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最为人们称道。

“永州八记”是他贬谪永州时所作。永州虽然边远荒僻,自然风光却很美丽。柳宗元政治失意,苦闷压抑,常常游览郊外,寄情山水,排遣怨愤。他每游一地,都写一篇游记,以优美的笔调,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地区一幅幅山水胜景。其中一组八篇文章,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写得尤为精妙。“永州八记”就是这八篇文章的合称。这些游记,不仅以峭拔峻洁,生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而且藉被遗弃荒野的美好景物,倾注自己不幸遭遇和抑郁心情,写得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后人写游记,多奉为楷模。请看〈小石潭记〉中一段对游鱼的描写: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这里,作者仅用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画出了碧潭游鱼的美景。他写鱼好像在空中飘浮而没有任何依凭,又写它们的影子在阳光照耀下,非常清晰地映在潭底的石头上,没用一个“水”字,但水的透明洁净却让读者感觉到了。这是很高超的写作技巧,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他又用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呆呆地怡然不动,这是一个静止的画面;接着又闪出一个活动的画面,写鱼突然(俶尔)飞窜远处,随之又漂来游去,好像在同游人共享快乐。这就把人和鱼从情绪上沟通起来,其情景合一的手法,确实非常高妙的。

柳宗元还是写寓言故事的高手。其代表作〈三戒〉,由一篇〈序文〉和〈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组成。〈序文〉说明写作意图。〈临江之麋〉写麋依仗主人的宠爱,在异类面前逞强,终于被野犬吞食。〈黔之驴〉写驴子这庞然大物,虚有其表而毫无本领,终于被黔州的小老虎吃掉。今天仍活跃在人们口中的“黔驴技穷”这个成语,就出自这则寓言。〈永某氏之鼠〉写善于察言观色的老鼠,抓住主人因怕犯忌而姑息宽容的时机,肆无忌惮地为非作歹,可一换了主人,老鼠终于被消灭干净。这三篇寓言,表达一个共同道理,即不自量力而又依势作歹的人,终究要受到历史的惩罚, 这无疑是柳宗元投向当时腐朽势力的利剑。在艺术上,这些寓言短小精悍,语言犀利,形象毕肖,曲折生动,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具有高度的幽默讽刺技巧。

柳宗元的散文写得异常出色,与他善于吸收前人经验有关,更与他创作时的严谨态度密不可分。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他总结自己的写作
体会说:

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

这四句话,提出了作家写作时应该警惕和避免的四种错误态度,并以此来防止和克服一般文章中常易发生的四大弊端,可谓至理名言。它道出了柳宗元散文创作成功的奥秘,也提醒我们写作时要严肃认真,精益求精;否则,马虎从事,断然与好作品无缘。

和韩愈一样,柳宗元不仅文章写得精彩,诗歌创作在唐代也算得上一位大家。“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足以显示其卓越诗才的〈江雪〉,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是人们所熟悉的。请再看他被贬柳州时写的这首诗: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由于怀念故乡,诗人在秋天游览山景时,觉得一个个山尖就像利剑的锋芒一样,刺割着思乡的愁肠。因而恨不得自己能变出千万个身子,站到每个山尖上去眺望故乡。这奇异瑰伟的构思, 深沉浓烈的感情,催人泪下,更令人叫绝!

由于柳宗元后期潜心创作,对每篇作品都字斟句酌,精益求精,所以他的诗文一脱手,即被人们传抄诵读。南方文人学士,络绎不绝地登门请教自不必说;就连远在长安、洛阳的青年学人,也有的千里迢迢,赶去拜他为师。当时,韩愈正在京城大力提倡写“古文”,柳宗元则利用自己的影响,与其密切配合,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古文运动”很快就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在古文运动中,韩、柳一向并称。实质上,以影响来说,韩愈大于柳宗元,因为韩愈虽然也遭过贬,但毕竟不像柳宗元半辈子都困在边远荒城,而是多处于政治文化中心,且后期官位也较高,更易发挥主导作用。可是,以创作实绩来说,无论作品的思想性或艺术性,柳宗元都超过了韩愈,因为柳宗元虽遭贬逐,却能看穿世事,所写诗文除少数外,大多意深而语淡,情苦而气和,这正是韩愈所不及的。

主要参考资料:《新唐书‧柳宗元传》、《旧唐书‧柳宗元传》、〈柳子厚墓志铭〉、《柳河东集》、章 士钊《柳文指要》、施子瑜《柳宗元年谱》、孙昌武《柳宗元传论》。

转载自 正中书局《中国文学史演义》 钱念孙 着
贰.唐宋篇【第17回】韩退之古文起八代 柳宗元妙笔记永州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话说在那茹毛饮血、结巢钻木的生民之初,人类对自己的由来、日月的运行、万物的生灭、四季的变化,都感到玄妙莫测;对电闪雷鸣、狂风骤雨、凶禽猛兽、生老病死,更是怀有难以名状的恐惧。他们认为在人类以外,还有超自然力量的神,在指挥、控制着一切,主宰着世间万事万物的命运。于是,一切自然力在他们心目中,都被形象化、人格化了,如太阳成了太阳神、水成了水神、火成了火神、风成了风神等等。

  • 日月嬗递,斗转星移。漫长的中国上古历史,经过以狩猎为主的氏族社会,逐渐过渡到以农耕为主的商周时代。及至西周时期,周天子为了解民情,常常派专人到民间采诗,以观风俗,知得失,治天下。
  • 义熙元年(公元四○五年),北府兵首领刘裕(即后来的宋武帝)经过多次征战,俘杀拥兵篡位的桓玄后,东晋王朝大权实际上落到了他的手里。为了庆贺胜利,他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将军府大宴幕僚。众人筹觥交错,开怀畅饮,喝得有几分醉意时,刘裕让大家谈谈抱负和志向。
  • 中国的诗歌发展,到了南北朝初年,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山水诗的兴起。在这之前, 虽然诗歌中也有描写山水的诗句,但都是作为抒情咏物的烘托和陪衬而写的,绝少有专篇吟咏山水的诗作。打破这一局面,并取得杰出成就的,当首推元嘉时期的大诗人谢灵运。

  • 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八○六年),当时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里,来了一位身材肥胖, 走起路来慢悠悠的新教授(其时称“国子博士”)。太学生们见这位新教授体阔腰圆,行动迟缓,憨态可掬的样子,都在背后暗自窃笑,以为他没多大学问。

    然而,这位胖教授第一天上课,就让学生们大吃一惊。他讲起课来,博贯古今,兼通百家,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妙语连珠,警策动人。不久,他就成为太学生们最崇敬的教授,大家都以能成为他的学生而深感荣幸

  • 白米饭是很好的养胃食物,可作为主食适当的吃。(Shutterstock)
    现代人说,幽默一种沟通表达的艺术,而对苏轼而言,应该也是心态乐观的一种生活态度吧!
  • 很多人都读过贾岛的诗歌《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唐朝的寻隐诗自成一派,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唐朝诗人,一次次走进山水佳境,踏上寻仙问道之旅。大唐诗坛最耀眼的明星——诗仙李白,他的寻隐之旅有怎样的玄妙意境呢?(《古韵流芳》提供)
  • 当大唐进入鼎盛阶段,乐舞艺术也达到了中华历史的最高峰。其中有一位舞姬、一支舞蹈,留给大诗人杜甫最深的印象。哪怕经过五十年之久,他永远铭记着观者如山、一舞动四方的盛况。
  • 炼丹 中国画
    刘商感叹光阴实在太急促短暂,在世劳累辛苦,求得虚浮的荣耀和世间的官位,又有什么好处呢?刘商心想,古代的贤人都弃官去寻求道术,大多都能超脱尘世而仙去。而自己的儿女都已经完成婚姻嫁娶,他告诉自己实在不应再被世俗所累了。
  • 刘庭式坚持娶了盲女做妻子,两人一直白头到老,后来盲妻去世,刘庭式十分的悲伤,一直都不肯再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