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先有知识,再叫我创意第一名

李家同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在我们鼓励同学们勇于冷静分析,勇于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之余,仍要同学们有很好的知识,知识不够的人,是没有资格谈这些奢侈品的。

根据国际教育成就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我国国中生在数学和科学上的程度相当好,数学排第三,科学排第一。这一则好消息却引起了一些学者的质疑,他们的问题是:我国国中生数理程度真有这么好吗?如果真的如此之好,为什么我国没有一位本土的数理诺贝尔奖得主?

首先我们须弄清楚,这一项调查仅仅在说,我国国中生的数理平均程度相当不错,没有说我们国家有顶尖的天才型人物。诺贝尔奖得主,一定是个天才,这项调查丝毫没有触及到这个问题。

我们办教育,的确有两个目的:一、提高学生普遍程度,二、培养顶尖学生。对于绝大多数的老师来说,达成第一个目标,是他们唯一所能做的。对于整个国家社会而言,第一个目标更加重要。我国国情非常特殊,我们自然资源非常贫乏,我们之所以能够有竞争力,完全是因为我国平均人力相当不错的缘故。如果台积电和联电找不到程度很高的技术工人,台积电和联电是不可能有如此好业绩的。

因此我在此提出一个建议:政府当局必须重视提高全民教育程度,一旦我们失去了这种优势,我们一定会面临很大的危机。

问题是:尽管我们国中生看上去数理程度不错,会不会他们并不擅于独立思考,而只是解题高手而已?这的确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学生会解题,绝对不表示将来他们会成为顶尖的科学家,顶尖科学家除了会解题以外,一定还有其他的特色:极端冷静的分析能力,超乎常人的创新能力等等,都是顶尖科学家所必备的条件。如果我们要想培养出这种科学家,我们必须鼓励孩子们能分析,能创新。

但是我们办教育的人,也同时要记住,“创新”必须建筑在“知识”之上,我们千万不能发现了一个很有才华的小孩子,就一再去鼓励他去创新,而忘了他的知识其实根本不够,所谓“创新”,也不过是“reinven the wheel”(重新发明了轮子)而已。举例来说,也许有一位中学生很会写程式,也能想出一个对他而言全新的点子,不幸的是:他的想法,国外早就有了,等到他写出了这个软体,才发现这不算创新。

再以分析能力而言,如果我们过分重视孩子分析的能力,孩子只会感到无比的挫折。国小五、六年级的学生,最伤脑筋的数学是有关分数的加减,我们老师无论怎么解释,绝大多数的小孩子是不可能懂得为什么分数加减以前,必须要先求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我们惟一的办法,是让孩子们反复练习分数加法,他们长大以后,会忽然了解先求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必要性,如果在他们小的时候,就要他们懂得为什么要如此做,只有使绝大多数的孩子对数学吓得半死。

因此我们不能在教小孩的时候,过分强调分析和创新这些事情。对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而言,我们目前的教法,可以改善,但千万不能扬弃,我们一定要承认大多数小孩子小的时候糊里糊涂的(我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压迫他们多做些习题,只要题目不太难,对他们是有很大益处的。

但是这种为全民设计的教育方式,当然不可能创造出顶尖的科学家,我们的确应该有更活泼、更注重分析和创新的教育方法,容我在此大胆提出几个建议。

我们不妨常常做个案分析,美国的中学生,常由老师给他们一个假想的谋杀案,也告诉学生检察官正准备起诉某某杀人嫌疑犯,学生应该根据各种证据,判断检察官起诉的理由是否充份。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看侦探小说以后,找出其中的漏洞,根据我的经验,即使有些经典名著,都有严重逻辑上的错误,找出这些错误,绝对有助于学生推理能力的建立。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冷静地分析时事。举例来说,我们不妨鼓励同学们注意我国各银行的股价都非常之低,有的只有五元左右,同学们应该看看别的国家的银行股票,看看他们的股价如何,有没有跌到如此低的现象;又如我们的民意调查,对民意代表的表现极不满意,我们就不妨鼓励同学去研究一下英美这些国家国会是如何运作的。

我们应该鼓励同学对于现有的仪器设备不满意,同学们使用外国人所发展出来的软体,常常感到不顺手,但永远默默地忍受,很少人会自己发展出一个比较好的系统。所以我们眼看外国继续不断地推出又新又好的软体。如果我们不敢向现有的事物提出挑战,我们永远不可能有创新的。

我仍要在此强调,在我们鼓励同学们勇于冷静分析,勇于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之余,仍要同学们有很好的知识,知识不够的人,是没有资格谈这些奢侈品的。@(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