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学问:平水韵

编辑整理/清源
font print 人气: 5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17日讯】“韵”是构成诗歌音乐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古人写诗、填词都离不开它,我们今天在欣赏和创作旧体诗词时也同样需要掌握有关它的知识。我们知道,世间万物都是在“时间”和“空间”的范围内不断运动的,语言也不例外,它的运动造成了同一时代的方音差别和同一地点的古今音差别。古时科举以诗赋取仕,如果考生所操方音各不相同,那么他们写出来的诗赋韵脚当然也各不相同,这无疑地给考官阅卷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为了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写诗用韵标准,唐朝以后出现了一系列官方刊定的以“审音”为主要任务的字典,即所谓“官韵”。

上古音韵,即先秦两汉音韵,以《诗经》的音韵为代表,然这种音韵距后世遥远,早已无人用。中古音韵,是唐、宋诗人的用韵标准。中古的韵书,现在能见到或考知并有大影响的,始于隋陆法言的《切韵》。这部韵书总汇古今南北,分韵比较细,共有一百九十四部,声调是平、上、去、入4种。稍后,《切韵》由唐人孙愐修订,成为《唐韵》,韵略有增加,是一百九十五部,声调相同,由于其中规定某些韵可以通用,所以如何按照可以通用的韵部算实际上只有一百一十二个韵。宋真宗时,修《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广韵》依平、上、去、入四声,将韵部分为二百零六个,是今天能够看得到最早的韵书。《广韵》中如果合并可以通用的韵部,实际上只剩一百零八个韵。

《广韵》把韵书的分部扩充到了极致,对研究音韵是很有好处的,但是因其韵部分得繁细,收入了较多冷僻字及多不用的古字,对作诗却没有什么用处。于是,直接参与编纂《广韵》的邱雍等人又编著《韵略》,只取广韵中的重要字作韵目,以备当时科举考试之用。至宋仁宗景祐年间,又诏刊修《韵略》,改称《礼部韵略》。

其实《切韵》、《唐韵》、《广韵》、《礼部韵略》、《集韵》是一脉相承的。《广韵》是在《切韵》、《唐韵》的基础上增广。《礼部韵略》是《广韵》的简单本,《集韵》是《广韵》的增繁本,他们和《广韵》一样分二百零六个韵部。

以上所说的韵书对于后人而言,只有研究音韵学的价值。后世真正用于诗韵的是《平水韵
》。之所以在这里说明《平水韵》之前的韵书编撰过程,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平水韵》的历史传承。

金哀宗年间,王文郁编《平水新刊韵略》(1227),分一百零六韵,据说此书当时作为金代科举之用。其后,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共一百零七韵。现代的考证认为,刘渊《壬子新刊韵略》是王氏书的翻修,两书的区别在于上声“拯”、“迥”两部的合并与否。到了元初的阴时夫定“平水韵”,着《韵府群玉》,合并了上声的“拯”、“迥”两部,成为一百零六个韵部,是今日所称的《诗韵》也就是《平水韵》。明代文人则沿用一百零六韵。

其实关于《平水韵》名称的出处以及最初版本来历的说法很多。但是,现在的考证已经基本确认《平水韵》最早的版本是金王文郁的《平水新刊韵略》,随后刘渊翻修,到宋末元初的阴时夫确定为一百零六个韵部,成为后世通行的《平水韵》。

刘渊和王文郁确实都和平水有关系,一般认为刘渊是平水人,而王文郁则是金朝的平水书籍(书籍为金代官名)。平水是地名,今山西临汾。

《平水韵》实际上是把《广韵》系统韵书所允许通用的韵部合并,同时再把“迥”、“拯”两部也合并,就成了一百零六个韵部。现在通行的平水韵依平、上、去、入四声,将韵部分为一百零六个,分别为平声(上、下)各十五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比如“东”“同”、“弓”、“空”、“彤”等字排在第一韵,就为它们起一个名字叫“一东”;“元”、“繁”、“言”、“魂”、“门”等字排在第十三韵,就叫“十三元”,等等。

平水韵的出现,一方面被作诗的文人们奉为圭臬,另一方面后世跟出的多种诗韵,大都依此而编写,其中最为著名的为清康熙年间张玉书等人奉旨编撰的《佩文韵府》。康熙皇帝的书斋名“佩文”,《佩文韵府》一名由此而来。《佩文韵府》据平水韵一百零六韵目分韵,计有一百零六卷,而《佩文韵府》是清人科举的用韵标准,实际上也就是延续了《平水韵》的标准。

从隋陆法言《切韵》到平水韵,时间超过600年,不要说实际语音,就是韵书的书面语音也不是毫无变化的。有变化而可以用平水韵以一概多,是因为平水韵,对其前而言,有适应力,具体说,唐宋人写诗词,基本上是依照这个系统;对其后而言,有约束力,具体说,金元以来直到现时人写诗词,必须依照这个系统。因此,无论是读还是作,通晓平水韵就可以通行无阻。

《平水韵》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韵部分类较前人简单让学者易于掌握。《平水韵》不但基本保存了中古音韵,也就是唐、宋诗人用韵的标准,而且因为被后世作为诗词用韵的标准,所以也就是相当于为后世打通了直接接触唐诗宋词这个文学宝库的路径。如果不是《平水韵》的沟通,那么后人学习、欣赏以及研究唐诗宋词必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诗经》便是先例),而唐诗宋词的文学价值是众所周知的。

因此,《平水韵》不但为金元之后的中国人提供了诗韵标准,同时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有着非凡的意义。@(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小时候经常在想,人为什么要活着?当时并没有发现人活着有什么意义,似乎每个人都是一个从出生到死亡的循环而已。后来开始学习现代科学的时候,知道了人类社会以及科技都是在进步发展之中的。但什么是进步呢?
  • 这篇文章根据自己对诗歌这一文体的体验、感受和理解,强调了“无韵不成诗”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和合理性,希望其他的诗歌作者或读者也都来畅所欲言的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共同活跃和提高正见网上诗歌创作的气氛和水平。
  • “清源专案”实施以来,雷厉取缔赌博电玩,大高雄地区部分电玩业者最近改成“会员制”,只接熟客,甚至还改为隔日汇款至赌客指定账户或网路银行转账;市警局行政科专勤组长吕玉川昨说:“取缔难度增高”﹗
  • 在战国时期,晋国盗贼横行,全国上下无不为之苦恼。这时有叫郤雍的,他说自己能识别盗贼的相貌,而且只需要观察盗贼的眉目之间的神色,就可以对盗贼的情况了如指掌。晋国的国君听说以后,马上就把他叫来,让他去识别盗贼。结果他对盗贼的识别果真个个准确,协助抓捕了成百上千的盗贼。
  • 这里说的“小学”,可不是“小学生”一词里面的那个“小学”。这里所说的“小学”是对古代语言文字学的传统称谓,包括音韵学(释音)、文字学(释形)、训诂学(释义)三种学问。
  • 中华文化就像夏日夜空中的银河一样璀璨夺目。然而,在文化的承传之中总是有很多缺憾,让后人难以理解甚至曲解前人的本意。虽然说文化在这个时代是这个样子也是合理的,但是我想正本清源也未尝不可。在本文中将说明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曲解。
  • 许慎(约公元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现河南郾城县)人,在当时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称。他是汉代有名的经学、文字学、语言学学者,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许慎于公元100年(东汉和帝永元十一年)着《说文解字》,是中国首部字典。许慎另著有《五经异义》、《淮南鸿烈解诂》等书,已失传。
  • 华夏文化是神传文化,瑰宝无数,其中汉字堪称宝中之宝。汉字不但是华夏文明承传的载体,历史上无数的文人骚客更是用汉字创作了无量的绚丽诗篇,就是书写汉字也形成了一门艺术。
  • 中国大陆社会存在着一种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几乎人人都明白XX党邪恶,但是绝大部分人却以各种各样的借口默认XX党政权的合法性甚至其中部分人还会为XX党的暴行叫好,“六四应该杀”,“要是我也会镇压法轮功”。然而,理智清醒的人都知道,既然知道一个东西不好,却又“认同”它甚至为之辩护,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极少数人身上那么还可以理解,但是作为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有些怪异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