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放缓将如何冲击中国

人气 2

【大纪元9月29日讯】(亚洲时报 Jephraim P Gundzik撰文)美国经济在2007年出现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其主要原因不在于联邦储备局的紧缩货币政策,而是因为房地产业的降温正在削弱个人消费能力。随着新楼房供应增长远大于需求,明年房地产产值预计将加速下跌。

由于美国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减速,中国明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也有可能拖低至5%。不过,考虑到中国有能力集合各方资源抑制经济下滑,全球物价指数未必会出现下滑趋势。

今年上半年,美国GDP按年增长了4.3%,其中个人实质消费支出增长为3.7%,约占GDP总量的70%。尽管从总体上看GDP和个人消费支出在上半年都呈现出强势的增幅,可是第二季度对比第一季度却出现了明显的落差。这个落差主要是个人消费支出疲软所致:第一季度个人消费支出的增幅为4.8%,但是第二季度却下降到2.8%。

撇开去年第四季的飓风卡特里娜效应不计,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增长对上一次跌破2.7%,已经是 2003年第四季。由于全国失业率下降和实际工资加速增长,所以一般认为紧缩的货币政策是导致个人消费支出减少的“元凶”。然而综观各个历史时期,美国官方利率还是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准,实际利率甚至是负值,这说明货币政策其实还是比较宽松的。

今年上半年,“核心消费价格通胀率”和“核心个人消费支出通缩率”都有明显升高,接近3%的水平。换言之,如果货币政策太过紧缩,通胀率是应该不会升高的。与通货膨胀相比,经济放缓才是使联邦储备局更加担忧的问题。这也表现在:联邦储备局在8月和9月的会议上都决定保持利率不变。

既然现行货币政策符合目前的经济形势,而且很可能一直持续到11月的中期选举之后,那么今年第二季度拖累个人消费支出的首要因素,应该是房地产经济的疲软。根据美国联邦住屋企业监管局办公室的报告显示,2006年第一季度全美房价按年率计算上涨8.8%,而第二季度仅上涨了4.7%,这是1975年来房价涨幅下降最快的一个季度。房价普遍高出消费能力以及住房的滞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第二季度房价的增长,而且还有可能导致2007年房价的收缩。

美国房屋价格指数上一次出现年度下跌,已是在70多年前的事了。据美国商务部统计,今年7月未售的住房数量创下了11年来的新高,而在过去一年来,未售出的住房更增长了20%。商务部的报告还称,自2005年7月以来房屋销售量减少了13%。尽管这些资料难免存在采样误差和有待修正,但是在过去1年来房屋销售量急剧下降仍然是一个总体趋势。有专家认为,商务部的统计资料过于保守。

事实上,房屋滞销是美国多年来货币政策过于宽松所产生的结果,而房屋滞销又会导致房地产市场在进入2007年之后“收缩”。从2001年开始,房价急升带动了房屋抵押贷款的增长,从而也刺激了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据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统计,从2001到2004年房屋抵押贷款约占所有房屋抵押贷款的50%。

2005 年,房屋抵押贷款占所有类别抵押贷款的73%,而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更是提高至87%。如果2007年房地产价格出现收缩,那么房屋抵押贷款和个人消费支出也会同时收缩。即使官方减息,也无力使房地产市场升温,因为住房空置率太大,房价必须降低才能消化这些库存。

在经历了 1998到2001年的平缓期之后,中国从2002到2005年的GDP增长一直保持着将近10%的年增长速度,这段时期亦正值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增长的黄金期。GDP的增长加上政府上调2004年经济产出的资料,使得中国在2005年年底成为了全球第四大经济体。然而,中国经济输出的增长与个人消费的增长并不协调。事实上,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个人消费增长就远远落后于GDP的增长。因此,个人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逐渐减小,2005年更是跌到 40%的低谷。

较低的工资水准和偏高的失业率,是限制中国个人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据官方统计,从2001到2005年中国工资水平年均增长11%,但这种强势增长只限于城镇地区、且登记在案的工人。在农村地区,农村人口虽占全国总人口的60%以上,可是他们的收入增长却微乎其微,这也是15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另外,中国城镇劳动人口中,有60%是来是农乡的民工(农民工),他们的工资增长与一般的城镇工人相比也是相当缓慢。虽然中国政府承认农民工享有平等的权利,可是他们在薪酬和福利方面仍然受到歧视,甚至经常被雇主克扣和拖欠薪水。据官方统计,自2001年以来中国的失业率一直保持在4%的水平。但是这一资料和工资增长的资料都没有反映出中国的实际情况。

农民工由于普遍无法参与社会保障福利体系,因此也不能进行失业登记。于是,超过一半以上的城镇劳动力都被排除在失业率的统计之外。如果加上农民工的失业率,那么中国城镇劳动人口的失业率,应该还会升高6%到8%。如果再加上农村劳动人口的失业率,中国全国劳动人口的失业率可能还要上升10%至15%。

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不是个人消费支出,而是外需的增长,特别是美国消费者对中国产品需求的增长。从2001到2005年,中国出口贸易平均增长率为 25%,而2004年和2005年的增幅分别达到35%和28%。2004年,出口增长占全国GDP增长的2%,而2005年这一比例则上升到4%。今年上半年,出口增幅约占GDP增长的2.5%。

如果将经第三国或香港转出口的货品计算在内,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价值约占中国出口总额的50%。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取决于美国的需求。又因为中国的出口以消费品为主,因此美国对个人消费品的需求带动了中国的出口经济。除了刺激出口,外需对中国境内的投资增长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首先,海外需求决定了中国出口制造业领域投资规模的增长速度。其次,外需影响中国硬体设备的投资,包括电厂、港口、公路及铁路运输建设等出口制造业所必需的硬体设施。最后,外需还会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因为工厂、电站及员工宿舍等都牵涉到房地产的投资。

总而言之,外需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中国65%的国内投资。美国个人消费支出的强势增长及其随之产生的消费品需求,刺激了中国的投资增长。从2001到 2005年,中国投资额年均增长超过了21%,而美国同期的个人消费支出的年均增长率为3%;美国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约占中国同期经济增长的一半。

如果2007年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增长放缓或收缩,势将拖累中国的经济增长。假设中国国内投资增长减少一半,中国的出口可能会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情况。此外,出口业的衰退会导致城镇失业率特别是农民工失业率的上升,进而威胁社会稳定,减缓国内个人消费增长和经济发展。

若来年美国经济衰退,无疑会对中国经济带来强烈的冲击。但是如果中国政府对国内的资源配置利用得当,这种冲击的影响是可以减轻的。这些有利资源包括总额接近 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及多年积累的国库收益。中国可以通过国有银行体系,直接或间接地推动国内经济发展,当然这对于已经大量入股中国各大银行的海外投资者来说,并不是好消息。

虽然中国经济离不开美国的消费需求,但是中国经济可以经受得住美国经济衰退所带来的考验,因为中国拥有丰富的有利资源,而且能够在国有成分主导的经济结构中,有效配置这些资源。因此美国经济放缓不会对国际物价指数带来太大的变化,特别是油价。即使 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到5%,中国对能源和原油的需求仍然是相当巨大的。

更重要的是,在美国经济衰退和中国国内经济减速的影响下,中国可能会加快推动国民经济的转型,从出口增长型转变为消费增长型。

作者Jephraim P. Gundzik是市场投资风险分析公司Condor Adviser的总裁。(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牵手过一生
牵手过一生 人气 4
在乡村行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南方农村(十一)
在乡村行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南方农村(二十一)
中国保健品行业巨额利润的背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