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静真
font print 人气: 151
【字号】    
   标签: tags:

当今世界上的文字大概可以区分成拼音文字和非拼音文字两种。汉字不是英语般的拼音文字,英文是先将文字转换成语音,在语音上寻求社会的意义共识。汉字是以字形、字音来表现字义。字形、字音与字义彼此密不可分,所以汉字的学习的主要重点就是辨识字音、字形、字义,并且将其紧密联系形成一体。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讲,汉字的学习就是研究,阅读时汉字讯息如何经由感觉登录,短期记忆的工作、建立该字形、音、义三者的结合,储存到长期记忆再提取的过程。如果能了解汉字储存及提取过程,那就能让汉字的学习更加有效率。汉字的认知研究虽然是认知心理学的一环,但汉字的特性又使其自成一个体,所以本文先介绍认知心理学阅读的历程的基本模式,再介绍中文的识字历程模式。

一、阅读历程的基本模式

要想了解中文的心理历程必须先掌握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取向,认知心理学在研究文字阅读时,将阅读的过程归纳为三个模式。其中包括由下而上模式(bottom-up model)、由上而下模式(top-down model)、交互作用模式(interactive model):

(一)由下而上的模式(bottom-up model):
这个模式主张识字能力是阅读理解的基础,也就是说掌握字音、字形、字义的才能掌握“词”,进而形成整句的文义。理解需以识字为基础,因此缺乏适当识字能力者,几乎无法达成阅读理解目标。

(二)由上而下的模式(top-down model):
由上而下的模式注重读者的生活旧经验与文意脉络,读者以旧经验来猜测与验证文章中的每一个字,所以文章内容愈接近读者之生活愈容易了解。此模式认为读者是以先备知识来帮助理解文章,因此此模式较适合对文章已有丰富经验者。例如当看到“信用第壹”这个词时,阅读者虽然不认识“壹”字,但是在他的经验中有“信用第一”这个词,他就会推测“壹”字就是“一”。


“由上而下”模式注重读者的生活经验,文章内容接近读者生活愈容易了解。(摄影/ 苏玉芬)

(三)交互运用模式(interactive model):
这个式认为一个熟练的读者会运用其对阅读材料的熟悉视情况,决定使用“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的模式。

读者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时,可由上下文的线索来猜测字义,如果还是不认识字时就查字典由字形、字音、字义去掌握字的整体概念,然后进行阅读。即是以“由上而下”的模式与“由下而上”交错运用。

二、中文系统的识字历程

由于汉字的特殊性,所以拼音文字的心理学研究并不能全盘应用到中文认知心理学研究中来。在中文识字历程模式中曾志朗先生的“激发-综合”二阶段模式颇具代表性。

曾志朗(1991)对中文认字所提出的“激发-综合”二阶段模式,来说明中文识字的历程。当读者阅读时,讯息经由视觉管道传入大脑后,汉字在大脑中经历“激发”及“综合”两个历程产生意义。


曾志朗的“激发-综合”二阶段模式

在“激发”这个阶,有关字的各项讯息都会被激发出来,字汇的辨识中,当字出现后,与这个字相关的字形、字音、字义在大脑中都会处于被激发的状态。例如:当看到“惜”字时可能被激发出来的字可能有“惜”、“心”、“错”、“昔”……等。在字音方面各种与这个字有关的字音也会被激发出来,例如:当看到“惜”字时可能激发出来的字音可能有“惜”、“错”、“醋”、…等字音。这些讯息只要具有基本特性均会自动且平行不需任何注意力的各自被激发。

字阅读的第二个阶段是“综合”的历程。在这个阶段读者集中注意力,扫描每一个字的基本特征与相关位置,将基本特征合成一个可能的发音整体。由此可知汉字的阅读是一个字形、字音、字义多重线索共同检索的过程,也就是说读者会同时采用不同的线索之间是相互合作来认字。

三、中文识字的心理历程

在学习中文的历程,学习者的心理运作历程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郑昭明(1981)认为就文字的阅读来看,文字的阅读至少涉及,字形的学习与区辨、建立心理字典(mental lexicon)的系统、文字的辨识(recognition)三方面的心智运作。

首先学习者必须能对字形学习与区辨,如果能在学习生字时注重部件分析归类,那必能以这些部件更加顺利的学习新字,所以分析字与字之间相同与相异的地方,是掌握文字阅读首要必备的能力之一。

其次是学习者必须建立心理字典(mental lexicon)的系统,郑昭明认为“心理字典”的系统的建立就是经过文字的学习后,在心里面建立一本“心理的字典”。“心理字典”是放在长期记忆中,存放字相关知识的区域,使人类可以辨语与文字。在心理字典中,每一个字在心理字典中均有位址,而每个字之字形、字音、字义等讯息均连结在一起,当其中一个被触发时其他讯息均处于触发状态。

读者在长期学习中文后会形成一些一般文字知识,这些知识有三类,第一类知识是中文字组合的规则,例如:“到”中的“刀”往往置于字的右边;第二类是有关部首偏旁的语义知识,例如:“屾”是植物类;第三类知识是指偏旁的读音知识。

最后是学习者会主动进文字的辨识(recognition),所谓文字的辨识就是经过学习之后,在阅读时阅读者会以其所有的心理词典的知识去主动的诠释所看到的文字。

汉字检索的多重线索概念以及各线索间交互作用的现象,所以学习汉字时,学习者若能充分掌握字形、音、义的紧密结合以及这个字的使用情境,但是无论字的规则与使用情境都在文化面下,所以了解文化更能达到有效学习中文的目的。◇(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华文化产生汉字,汉字也在传递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汉字和文化内涵互相涵射,其实只是微观讯息和巨观讯息的差别而已。汉字不是英语般的表音文字,先将文字转换成语音在语音上寻求社会共识的意义而是在字形、字音、字义上都和文化互相涵射。
  • 1.简化汉字得不偿失

    随着电脑汉字输入的成功,简化字和繁体字输入电脑的速度一样快,所有的输入方法跟笔画的多少完全无关。“简化字比繁体容易学、容易记”的说法也是过去宣传中的“想当然”,是未经科学论证的多年误区。认知心理学确认,大脑接受视觉形象是同时瞬间完成的。具体到汉字的认知,大脑也不是一笔一划地接受汉字信息,而是将汉字作为一个整体的视觉形象来接受的。而且从心理模块理论出发,对于一个进入汉字学习阶段的人来说,记忆一个言字旁跟记忆一个简化偏旁“言”,都是记忆一个记忆单元,所消耗的精力和时间是一样的。

  • “识字”是将字形、字音、字义建立联系建立统一联系。由上述心理学研究的三种取向由下而上模式(bottom-up model)、由上而下模式(top-down model)、交互作用模式(interactive model),大概可发展出分散式字教学法、集中识字教学法及平衡教学法三种方法。
  • 要学好中文,最好的办法还是同时学习传统的中华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从“汉字”字的本身着手又不失为一个简易快捷的办法。中华文化中独特的表意文字,蕴含着大量中华民族原始的生命宇宙观。
  • 宋代的司马光,喜欢读书,用硬圆木做枕头,以警醒自己,避免熟睡。汉代的董仲舒,放下帷幕讲学,三年之间不曾朝外看庭园一眼。
  • 金协中彩绘《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插图,兄逼弟曹植赋诗。(公有领域)
    曹植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南朝宋谢灵运曾说:“魏晋以来,天下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人共分一斗。”这也是日后“才高八斗”这个成语的由来。
  • 星象家认为,当天空中的王良四星排列成行,而策星位置在王良星之前时,表示将会车骑遍野,天下大乱。商朝时的傅说因为辅助武丁有功,得道升天,成为天上的星宿,骑乘在箕宿和尾宿之间。
  • 韩伯俞被母亲杖打,却为母亲年老力衰而哭泣;墨子见丝随染料而变色,悲叹人也会受环境影响而改变。
  • 三国时魏国的何晏的姿态优美,脸色白润,像是敷了粉一样。东晋的杜弘治,皮肤光滑细致如凝固的油脂一般。魏晋时期重视容貌举止,但外在的容貌会随着时间衰老,而内在的修为却随着年岁增长,愈见智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