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原住民老人制售艺品 自筹日托基金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0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罗欣贞/三地门报导〕原住民一定要当“伸手牌”吗?老人一定要等着子女给钱吗?三地门乡三地村老人日托关怀点,受托老人可不是坐着等捐款,他们发挥才艺聚在一起串珠、刺绣、编织,自制原住民艺品,在乡内文化馆摆摊义卖,收入成为日托基金,老人视业绩领零用钱,九十多岁也不落人后,有尊严的过日子。

苏雁坐在地板上,熟练编著月桃席,她已经九十四岁,围在她旁边一起编的还有七、八位七、八十岁的排湾族老人,每周一、周五上午聚在“三地门乡关怀日间托老服务示范点”,发挥自己从祖先那儿学来的传统技艺,一张张冬暖夏凉的月桃席、实用的月桃置物盒、婴儿摇篮,从老人指间变化出来。

除月桃编,还有串珠、珠绣,精通刺绣的老人负责产制帽子、项链、手链、手机包,老师级的甘阿水最懂快失传的竹编,他总要叮咛进度,看看老人需要什么指导,日托老人在笑声或歌声中边做边聊。

三地门乡长包水生、乡代主席孙武雄表示,让老人有尊严的活着很重要,去年全乡开始推动部落关怀据点,目前设置的五个村中,三地、青叶村提供六十五岁以上老人日托服务,三地村的日托点10月起决定让老人发挥所长,在传承技艺的同时筹募日托公共基金。

每位老人都有作品编号,艺品放到乡公所旁文化馆摆摊义卖,饰品类的定价在一、两百元左右,哪一个卖出了,扣除成本,日托基金与老人“五五分帐”,让老人可以拿零用钱回家贴补家用。

包水生说,日托点每年只有政府约九万元补助,维持很困难,老人们觉得要长期运作必须自给自足,希望未来可以不再向政府或子女要钱。

牧师游雪金上个月退休后也到日托点串珠、刺绣,她说,去年先生过世后,她一度足不出户,但在姊姊游木兰鼓励下,她开始与部落老人互动,“这样的生活好充实!”。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