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百问百答

“考城隍”考什么?

顺子
font print 人气: 1462
【字号】    
   标签: tags:

“考城隍”是聊斋志异的第一篇故事,字数并不多,却是首篇。到底考城隍考什么?他又传达什么讯息呢?考城隍故事如下:

宋焘公是一位秀才。一天他因为生病躺在床上,忽然看见一位公差,牵着一匹白额马,手里拿着公文,匆匆忙忙的走进屋里来,破口就说:“赶快赴考。”宋焘公一脸茫然的说:“主考官还没到,为何忽然就要考试?”公差只是一味的催促他上路,并未回答问题,宋焘公只好负病上马赶考。

赶考途中经过了许多陌生的地方,最后来到一个像京城一样的地方。接着公差带他走进一个建筑雄伟的大厅,大厅上方坐了十几位主考官,这些主考官除了“关云长”之外他一个也不认识;下方则设了两个座位,桌上文房四宝已经准备妥当。另一个座位上坐了一个秀才。

宋焘公立即就座应试,不一会儿考题发下来,题目是“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两人应试后,先后交了考卷。宋焘公在考卷中写到“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殿上坐着的几个主考官再传阅过考卷之后都赞赏不已,当下就对宋焘公说:“河南现在缺一位城隍,你可以立即就任。”宋焘公听了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已经寿终了,立刻流泪磕头说:“承蒙各位的抬爱赏识,授以城隍一职,但是母亲年已七十,无人奉养,可否让我侍奉她,等到她去世后,我再来听候差遣。”其中一个帝王模样的主考官立刻吩咐,查阅宋母的阳寿,一个长胡子的老人查阅后报告说:“还有九年阳寿。”众主考官正在犹豫之时,“关云长”说:“无妨,先叫张秀才代替九年。”并对宋焘公说:“本来你应该立刻赴任的,但是念在你的“仁孝”之心,给你九年假期满再宣你上任。”又期勉秀才几句后,两人磕头退出。

张秀才自我介绍,自己是长山张某,并在野外和宋焘公握手作诗道别,其中的词,宋焘公都忘了只记得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这句。

宋焘公和张秀才分手后突然醒来,原来自己已经死三天了。宋母听到棺材内有呻吟声才扶他出来。事后他向长山之地打听,果然有张秀才之人,并且和他同日而亡。

宋焘公侍奉母亲九年后,母亲过世了,他在办完丧事沐浴完毕后也死了。宋涛公住在西门的岳父,忽然看到他在随众的簇拥下,骑着骏马向他拜别。岳父不知宋涛公已死,派人到乡下打听才知道女婿过世了。

宋焘公自己记有小传,可惜战乱后没有流传,只剩下口耳相传而已。

宋焘公亡后赴考城隍,表现了阴阳之间的考验。我们在宋焘公的“焘”字上也发现作者的许多巧思。“焘”字通“帱”,帱是“覆盖”覆盖的意思。“帱”字是“巾”字与“寿”字所组成,寿是在人是间的生命,以“巾”覆盖在生命尽头,那覆盖后的的真相是什么?那就是对一生的道德评价后走的路。

这个道德评价用纸笔测验“一人二人,有心无心”题目考宋焘公的道德观,宋焘公认为“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所以善行必须是“无心为善”发自内心没有任何外在代价的。这个道德评价也考验宋焘公的行为,所以主考官对宋焘公说:“河南现在缺一位城隍,你可以立即就任。”宋焘公并未因此而欣喜,他立刻想到他年迈的母亲。因为他的“仁孝”是“无心为善”发自内心没有任何外在代价的。纵然在外在代价前他仍然展现他“仁孝”之心,并非“有心为善”以求回报,言行一致的的表现就是他这生真实的道德水准。

人生在世时有各种外在的东西,所以“花有酒春常在。”死后万般带不走,面对考验时,只有凭借这种道德修养才可以在无任何外在事物的环境下“无烛无灯夜自明”。

那“考城隍”考什么?不就是考人生、考这一生真实的道德修养,并且告诉世人“阳间过阴间一人非二人;有心修无心善行终有报”。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考城隍”为何是“聊斋志异”的首篇了,因为无论任何生命都是“善恶有报”所以必须修养道德为重。@*(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黄历元月十五夜称“元宵”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呢?中原大陆幅员广,南北两地的风俗也常有差异,以“元宵”称圆子(汤圆)是起于何时呢?元宵吃圆子从何时成为流行的食尚呢?有些人说圆子在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还有人说有馅的圆子称“元宵”,无馅的圆子称“汤圆”,真是如此吗?
  • 黄历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年是龙年,岁次甲辰,在今年出生的都是龙子、龙女,生肖属龙。然而,黄历新年和十二生肖并非华人专属,不同国家对于生肖的解读也不尽相同。在中亚国家哈萨克,今年的生肖是蜗牛而不是龙,属龙的人到这个国家就变成属蜗牛了。
  • 秋风起兮,七夕节又将来到。牛郎(牵牛)、织女与中华儿女相伴几千年,有情有义的婚姻,相许相牵的爱情,千百年来代代相传。七夕的一年一会,让人感叹之外,也让我们反思什么吗?
  • 黄历的五月五日端午节,又叫端五、重五、重午、端阳。“端午”处于纯阳之端。民间有俗谚“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古人也把端午作为夏令时节防瘟辟毒的启动日。端午节的节俗很多,来源久远,背后蕴藏丰富的文化典故。一起来文化寻根:回顾端午节的九大节俗与故事。
  • 端午“五红”、“十二红”的养生饮食,都是观察时令,巧用时鲜,以促进身心健康的传统中医的养生方法,同时五行养生的原理也在其中体现。不管时代怎么推进,注重天人合一,顺应节令过生活,上天自然赐给人最鲜美的生活滋味。
  • 在南亚地区,收受嫁妆是一项古老的习俗,即结婚时新娘的父母要向新郎家赠送金银首饰或其它值钱的东西。尽管印度自1961年起立法禁止了这种做法,但该传统在民间仍然盛行。最新一项研究发现,随着近几十年印度男性的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机会的不断提升,印度陪嫁之风却愈演愈烈。
  • 元宵之夜,长安城内灯火通明。一群小伙儿身着橙衣手执黄色灯笼出场。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和管弦,他们在月光下跳跃腾挪,灯笼上下翻飞,
  • 一方土地养一方人, 如果你想回顾真正的民族风情,那么欣赏一只传统民族舞,听一首美妙的神韵交响乐就可以了。小提琴搭配二胡,阵阵锣鼓、声声唢呐、鲜艳的手帕,那东西方乐器的完美和声,呈现热闹欢腾、 幽默欢快的民族风情, 一定会赶走你的乡愁,让你陶醉在雅俗共赏的艺术享受之中。
  • 在那长城以北的塞外之地,深蓝的天空下,广阔的草原上,近处风吹草动,远处雄鹰飞翔。蒙古草原上,一位身着皮草的年轻女子款款走出帐篷,她头顶一碗热腾腾的奶茶,递给远道而来的宾客,这是神韵作品中发布的一首经典交响乐《顶碗舞》描述的优美画面,相信如果你去大草原,途径蒙古包前,也一定会停下脚步。
  • 奈及利亚
    乌邦(Ubang)是奈及利亚南部一个很奇特的农村,这里的男性和女性使用不同的语言,形成相当罕见的“两性语言”。尽管男女使用的语言有别,但他们都能理解对方在说什么,没有沟通上的障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