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子与人力车

font print 人气: 52
【字号】    
   标签: tags:

运用自然力走在地面上的交通工具,除了利用牛、马、驴、骡等动物来拖拉外,就是以人力或兽力来抬动或推动的轿子和人力车最重要了,在历史上各国皆有此两种交通工具。古代用两根木棍扛上可移动的床或椅,可有棚或无棚,用人力或兽力来扛在的就是轿子。古埃及的壁画上可看见,波斯帝国也使用,而古罗马的皇后和元老院议员的夫人才可以乘坐轿子,此种交通方式,欧洲到十七世纪还存在。后来马车出现并改良,轿子才退出历史舞台,只在运送伤病时还有运用。


清明上河图中的花轿和客轿/图片来源:《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历史文化学习网)

 轿子是中国自古以来重要的交通工具,古称“肩舆”,有官轿、客轿、医轿和婚丧轿等。当然官轿最为威风,客轿多用蓝色布幔,为民间商业应酬或急事往来时使用。医轿为出诊赶路较为轻便,而花轿最为华丽繁复。清末西力东渐,西方新式交通传入,轿子的重要性在都市中日渐没落,但传统轿子在乡间依然使用,民国建立以后,才为现代交通工具取代。今日在复古声中,偶有新婚夫妇用花轿来办理别有情趣的婚礼。


正拉着洋人的黄包车夫/ 图片来源:天王星多媒体绘制(历史文化学习网)

人力车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可乘坐1-2人,又称“东洋车”,因为约在1870年左右在日本创制。清末由法国商人引入上海,后在北京亦有运用。由车行出租给车夫来经营,民国后车身漆成黄色,又名“黄包车”。民初作家老舍著名的小说“骆驼祥子”就是以北京的一个黄包车夫为主角的故事。另外,印度亦有人力车的盛行,在加尔各答迄今尚有人力车夫在奔跑谋生。后来中国有三轮车兴起,由脚踏车式的链条带动,较为省力,民国三十年代后取代了人力奔跑的黄包车。台湾在四、五十年代三轮车是重要交通工具,迄今在高雄旗津尚有“观光三轮车”,让人们怀旧并欣赏海边美景。


载运重物的独轮车/ 图片来源:《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历史文化学习网)

除了人力车与三轮车外,中国古代尚有一种车子在运送货物或载人上十分方便,称为“辇”,它是在汉代发明的独轮车,又叫做“鸡公车”,不论平原或山地,在十分狭窄的道路上都可用,比人力或畜力驼运要经济实惠,被西方科学家赞叹是中国古代伟大发明之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关于中国最早的钟,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以在陕西境内出土的一件陶钟为起始,年代为原始社会,距今约有5000年之久。在那时,我们的先民就制作出了陶铃,以在劳作之余来娱乐。
  • 据考古资料显示,人类对死亡有较明确的概念,并对死者进行埋葬活动,距今约有十万年之久。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已经会为死者佩带珠子、兽骨类的装饰品,山顶洞人的墓葬即是一例。但值得注意的是,山顶洞人在死者身上撒上赤铁矿粉的举动,似乎代表着某种特别的意涵,古人类学家的研究指出,红色是血液和火焰的象征,为死者洒上红色的粉末,代表生命的再生;而火焰具有威吓野兽的功能,因此,红色也能够保护死者不受外力侵害。
  • 圜钱是一种圆形圆孔的货币。部分圜钱币面上,有“西周”、“东周”、“长垣一釿”等字样。史载春秋末期,周考王封其弟揭于河南,是为西周桓公。其后西周惠公封其少子班于巩,称为东周公..............
  • 秦始皇征服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在钱币制度上推行“半两钱”,半两钱是一种圆形方孔的铜钱,钱面上有“半两”二字,亦即后来“孔方兄”的最初面貌。
  • 刀币的使用,在战国时代的燕齐两国及其邻近地区最为普遍。刀币中的“明刀”,在币面上有日月的图案,是在是战国时代的燕国所铸造,出土数量相当多。
  • 唐朝建立以后,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发行“开元通宝”(或读作“开通元宝”),这是中国以“通宝”、“元宝”命名钱币的开端。
  • “布币”流通于战国时期的中国北方,可分为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釿布四大类。尖足布主要在赵国一带通行,魏国部分地区也可以使用。
  • 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唐肃宗即位后,为了筹措讨平叛乱的军费,于乾元元年(758),发行了“乾元重宝”当十钱,又铸造“乾元重宝重轮钱”当五十钱。
  • 唐代后期,由于铜材不足,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下令将各地寺庙内的铜铸佛像销毁,用以铸钱。这次所铸的“开元通宝”钱,背后印有铸造地的地名。这批开元通宝,称为“会昌开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