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时空之旅(八)传统油画技法探究(一)

作者:Arnaud
font print 人气: 453
【字号】    
   标签: tags: ,

油画在大约15世纪时起源于欧洲,多用亚麻子油或核桃油调和颜料,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板上作画。因为油画颜料干后不变色,多种颜色调和不易变脏,画家可以画出层次丰富、造型逼真的色彩。油画技法绚丽丰富,颜料使用可透明可不透明,厚画时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甚至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丰富的色层还能使绘画产生材质肌理的立体感。于是种种优秀的材料特性让油画适合创作大型、史诗般的作品,很快成为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因此,现在存世的西方绘画作品主要是油画作品。虽然19世纪后期,由于科技发展,产生了许多新材料应用于油画领域,如丙烯颜料之类,但油画仍然在西方架上绘画这一领域占主导地位。

通常画油画使用木炭条之类易擦拭修改或方便覆盖的工具勾出形体,然后逐步在准确的形体上涂上颜色开始绘制,逐步完善色彩和造型,最后使用不同颜色的透明油彩反复渲染直至作品完成。

但对于一些画得较厚一点的油画作品,往往有人就习惯于边上色边出形,因为那样画形体的改动可以自由许多,作者也不追求完成后作品表面形成平滑的油层肌理,考虑的因素主要是构成整体画作中绘画方面的因素,而较少考虑肌理或那些精细入微的细节的光亮平整等等,也就是从更整和更大处着眼。往往这类作品如果不是街头画家的商品画,就是严肃的艺术创作,一般其幅面都较大一些,在绘制时间上不会拖得过分长,而用笔用色则更为随意大胆自由一些(但有个基本限度与作画基点)。

有一些喜欢从已制作好的有色基底画布之上一层一层地盖出各种形象与光影色的技法也很有意思,尤其是对一些光幻效果的表达。这样做更快一些,也更方便。还有一些诸如云雾之类虚部的形象,也都得在上色之后才出形,因为它们没有具体太实在的形象。在油画底部的形体线如果用铅笔勾稿,色层不厚时往往就难以覆盖住,而炭条等工具勾线并使用软布打掉多余的炭粉后相反还易于被不厚的颜色轻松覆盖住。

另外,针对已有相当的基本功的画家而言,在创作过程中的种种技法应该自由、灵巧地运用,而不应被已形成的技法框框阻碍住自我的主念。因为在表现美好光明的道路上,技法是为真正的艺术而创造的,而不应该以技法为主从而阻碍艺术家对艺术的表达。

虽然现代油画颜料多是机器生产,十分细腻,薄涂时透明度增加,但就覆盖力而言却远远不如古代手工制造的粗颗粒颜料了。由于在绘画中有许多地方希望盖住时却不能得心应手,于是有许多画家操起画刀,以极厚的刀法厚刮油色颜料于画幅之上,以增加其厚重之感。

这种手法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易保存。过分厚的画太易于开裂,有的几个月不到就裂如龟壳一般,根本经不住岁月的流逝。同时,如果不能用画笔协调,在过渡方面将达不到良好的渐变效果。但如果有的作品以表现装饰性效果为主,而各块的颜色呈现规则的几何形状等等,那就另当别论了,因为像钻石、绿母绿的切面形也可以产生规则的形状色块,但具有很好的装饰、工艺感,非常好看。

很多人通过练习水粉画来接触油画技法,因为油画和水粉画都能覆盖底层,只是水粉以水调和色粉,在经济上更为便宜一些。但二者还是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抛开水粉干湿变化巨大、技法相对单一等情况不说,就谈在具体覆盖时,当用较软的笔画水粉时,如果水分适中,一笔下去很快能在其上覆盖第二笔,第二笔的色彩和笔触形状不会或很少因为第一笔的色彩而发生改变,除非来回涂抹;而油画如果在同一层都没干的情况下,第二笔可能会和下面的第一笔调合起来的,除非画完第一笔之后等干上一两天再画第二笔。

因此有些油色要画很纯的颜色和区域时,如果不小心和其它不纯的颜色区域连上画,就会使那些地方发脏变色,而再要提纯就又得麻烦(要么刮掉,要么大量厚堆纯色,要么等它干再画一层……),所以基于这种情况,有些画家发明了由重彩画灰的色彩技法。

传统的方法都是先画黑白色,再渐渐一点一点一层一层使色彩逐渐鲜明起来,到最后罩染得更鲜艳。这种方法反过来,首先画得很鲜艳,纯度很高,再混入灰色调让它灰下来,这样就像画湿水彩一样,在一两层之中就可得到较好的整体效果,使作者迅速进入直接的色彩调整,大量争取了时间。然而,从空白的画布直接进到鲜明的色彩效果之中是需要有相当的整体气概的,就必须在基本功训练的时代打下相当坚实的基础。

当然,作为画家而言,能提高绘画速度往往不是坏事,可是一定要建立在质量的基础之上,才能去谈速度的。当然全力去画,画错的地方越少,修改的地方就越少,就画得更快,这也是提高速度的很好的因素,但质量总是应该首先考虑的因素。

在当今的许多艺术院校中,对学生画一幅油画所给予的完成时间顶多只有数小时,而所要求完成的画幅尺寸往往在一米多高。因此学生们想尽办法投机取巧,短时间内以巨大的笔触敷衍本应严格刻画塑造的形体和色彩,最终无法理解和掌握艺术家本应对绘画艺术所采用的务实态度和各类基本功技巧。@*#

——转自《正见网》

点阅《艺术的时空之旅》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寻找国宝新感动!”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推出“沉浸故宫数位展——捕捉灵光:寻找新感动”新媒体艺术展,结合投影、互动科技与沉浸式剧场等创新体验,全新演绎故宫《谿山行旅图》等经典文物。故宫欢迎民众阖家莅临参观,感受艺术的灵光。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开,正是春游好时节,故宫北部院区推出第二季“国宝聚焦”等珍品,邀请民众品味书画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时光。
  • “情”字是描述心的距离,举凡君臣、师生、亲子、手足、夫妻、知己及陌路、神凡,都有情的展现空间。故宫南院“翰墨空间–故宫书画赏析”12月30日起以“情为何物”为题展出26(组)件书画,呈现人世间不同情感的面貌。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院正在展出“爱砚成痴”特展,一百多件砚石各具风格,件件值值细细品味。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院即起推出年度大展《无界之涯──从海出发探索十六世纪东西文化交流》,集结北院及法国、荷兰、日本等12家国内外馆所的珍贵典藏,呈现16世纪亚洲、欧洲、美洲经由航行所展开的交流故事。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即起推出“祀与戎:古代兵器攻略”特展,让民众在近距离欣赏青铜兵器精湛工艺的同时,走入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认识古代“冷兵器”与“热血战争”交织出的权力故事,感受故宫版的“冰与火之歌”。
  • 无论古今,艺术家创作常以自然为师,像不像“几”分样,活灵活现的动物更是艺术家们汲取灵感的泉源,国立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人气国宝展11月起由郎世宁〈百骏图〉领军,搭配清代〈肉形石〉及明代〈贴金鸭薰〉等6组件器物精品,邀观众品味艺术家们出神入化的“写真”技巧。
  • 现在,公众可以参观米开朗基罗的密室。1530年,米开朗琪罗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像逃犯一样躲藏在那里,以逃避教宗的愤怒。
  • 近年来,韩国流行文化透过影视多媒体的传播,在世界各地掀起波澜,连带也带动探索韩国文化与艺术的风潮。故宫南院10月6日起推出“朝鲜王朝与清宫艺术的交会”特展,以朝鲜与明、清两个帝国使节往来的纪录,开启叙事脉络,通过书画、文献与器物等不同质材展件,呈现18世纪朝鲜王朝(1392—1879)的黄金时期,及其先后与明、清帝国交会的经过。
  • 呼应秋的色彩缤纷,故宫南院“翰墨空间–故宫书画赏析”常设展9月19日起以“色彩魔术师”为题展出30件作品,包括宋代张即之〈上问尊堂太安人尺牍〉、五代南唐巨然〈秋山图〉及元代马琬〈乔岫幽居〉等3件重要古物,展期至12月10日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