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渊:正统汉字战胜简体字

申渊

人气 110
标签:

【大纪元12月12日讯】正、简体字(繁、简)的分野,在香港中文传媒和出版界、文化界,是一个被高度重视的问题。正体字已是香港不受挑战的一个文化共识。简体字至今在香港的印刷品中没有公认的地位。香港文化虽有鲜明的西化印记,英文仍拥有官方文字的地位,但对于带有中共文化属性的简体字,一直是抗拒和不受欢迎的。甚至字体直排也被视为正宗。《开放》杂志与开放出版社20年来,也一直坚持正体字立场及其标点符号系统。只是在直排与横排间可作选择。台湾情况亦大体如此。现在我们出版的杂志与书藉,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读者。据反映,爱书一族中,对正体字阅读并无障碍。可以预期在中原大地重建繁体字的正统,是可以期待的事。──金钟按

2007年10月底,在北京召开了由中共官方的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和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由大陆安徽大学校长黄德宽、北京大学苏培成、李大遂教授、台湾中国文字协会理事长许学仁以及日本、韩国等地的专家学者参加的《第八届国际汉字研讨会》。

大会一致达成共识,首次作出“简体字和繁体字(正体字)共存,将来慢慢趋向于正体字的使用”的决定。自1956年1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第一批简化字方案的《汉字简化方案》起,这一场历时50多年的中华文明保卫战终于见了一个分晓。中共建政以来,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借废除和否定正体汉字为名,以达到截断传统文化的传承的种种企图,宣告破产。孙中山先生谆谆告诫我们:“盖一民族之进化,并能有文字,良非易事,而其文字之势力,能旁及邻族吞减,而入侵之族,不特不能同化中华民族,反为中国所同化,则文字之功为伟矣。虽今日新学之士,问有创废中国文字之讲,而以作者观之,则中国文字决不当废也。”又说:“抑自人类有史以来,能记五千年之事,翔实无间断者,亦唯中国文字之独有。”

许多仁人志士,如马寅初、章伯钧、龙云、翦伯赞、陈梦家等人,不顾毛泽东的淫威,奋起反对所谓的“文字改革”,遭到残酷镇压。现在我们可以告慰这些九泉之下的英灵和坚决维护汉字的学者先生了。

“国际汉字研讨会”于1991年由韩国发起成立,目的是为了防止韩国和台湾使用的正体字、中国大陆使用的简体字、日本使用的略字等在应用时产生混乱。本届会议还进一步计划吸收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为新会员,以扩大汉语使用范围。

中共在这次会议上作出了妥协和让步,把五千多个常用标准字以正体字为主进行统一,如果个别汉字有简体字,就继续保留。正体字是中国古老文明遗留下来的精髓,博大精深。用正体字可以读通先秦以来的历史文献资料,现在在大陆只识简体字的人是无法读懂的。正体字在大陆也开始复活,连胡锦涛总书记给人题词,都在用正体字,而不用简体字。

毛泽东当时强调,正体字笔划多,不好认,不好记,不利于扫盲。可是中国大陆强制推行简体字50多年,文盲越扫越多;使用正体字的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区,文盲似无增加。现代社会电脑普及,所谓正体字笔划多、难写难读的缺点,在电脑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

文字是记录和保存人类语言以及用语言所表达的思想的一种符号体系。五千多年历史形成的中华文明和文化,都以汉语为载体、工具和技术基础。废除和否定汉字,就是妄图去除历史形成的传统文化和技术基础。毛泽东还拼命推崇拼音文字,把表意符号,包括汉字、标点符号、空格、阿拉伯数字、数理化公式硬说是拼音文字的优点,正是指鹿为马,不分是非。1964年编印的《简体字总表》和1977年公布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以及中文拼音方案均告失败,不是没有缘故的。

汉字的一大特点便是字形稳定、方正充实、坐怀不乱。无论何种方言、何种发音,在文字书写上均可沟通。测字算命先生都用正体字为基础来占卦预测。因为先人在创造汉字的时候,每个字的写法都有深刻的含意和原因。假如汉语字形改变,就会造成文化断层。这次汉语的规范工作必将进一步增进汉文化的普及和增进民族之间的交流,促进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的中文热更加蓬勃地发展。

马英九在最近说:“正体字全球有五千万人使用,与中国大陆使用简体字人数相差甚远。但台湾的正体字出版的书籍近四万种,远远超过对岸,可谓世界华人出版中心,且正体字可跟历史文化接轨,切勿弃而不用。”

《第八届国际汉字研讨会》的决定是又一个突破中共设定的历史禁区的伟大创举。至于毛泽东等人提倡和强制推行中文拼音化早已被中国人唾弃,扫进了历史垃圾堆。

(2007年11月10日)

转载自《开放》杂志(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善于引导 让孩子在快乐和传统文化中学习中文
华语热 教部主动延揽国际生来台学中文
马英九:正体字与历史接轨  不应弃而不用
申渊:是谁破坏了北京的古建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