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全球暖化——人造还是自然?

田园

人气 677

【大纪元12月18日讯】每个人可能都有关于全球变暖的切身经验,包括我在内。我在一个号称“寒极”的地方长大。小时候记得冬天总是很冷很漫长,每个学校都会浇铸一个室外溜冰场,那冰场直到次年5月才会完全融化,所以我们能在整个冬天里享受溜冰的乐趣。但是随着我慢慢长大,能溜冰的日子好像变得越来越短。直到某一年,学校宣布,由于气温太高,决定不再建冰场。我们方才意识到:冬天似乎变得越来越温暖,而夏天变得越来越热。那时的我们未曾听说过“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这些新鲜概念。

时隔两载,“气候变化”、“全球暖化”已经成为显学。研究者不但多如过江之鲫,研究报告还经常出现在显赫的国际期刊当中。全球气温上升已经成为一个事实,这一点无需争论。比如,2006年12月,世界气象组织曾发表了一份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数据报告,指出2006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1961-1990期间平均水平高出0.42摄氏度。在过去几年,英国国家气象局每年都要发布年度全球气温报告。数据显示,2007年将成为有记录以来全球地表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年。此前全球年平均气温最高记录是1998年创下的,为14.52摄氏度,而今年全球年平均气温有可能超过这一水平,达到14.54摄氏度。

然而,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全球变暖,却是一个无比复杂的问题;全球变暖的后果是什么,更是众说纷纭。今年10月,以美国政客戈尔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为标志,“温室效应”派被尊为武林至尊,获得了这个问题的话语权。这派人主张,人类的活动释放了大量温室效应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等),最终导致了近年来观察到的全球暖化趋势。他们认为,只要能遏制温室效应气体上升的趋势,全球暖化便可以受到控制,人类便可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如果坐视不理,全球暖化将在100年内使气温上升x度(这里的x有多种不同的数值),引起灾难性后果,诸如极冰融化,海面上升,更多和烈度更强的自然灾害等等。

其实,这是对一个复杂问题作出过度简化后得到的一个过于简单的答案;是把一个科学问题政治化之后得到的一个妥协的结果;是一个本应经过充分讨论和广泛论证,却被匆忙下定论的重大问题。气候科学的对象极为复杂,变量成百上千种不止。现在人类借助于超级计算机模拟,也不能保证100%的准确预报5天之后的天气和温度,遑论预报100年后的气温。事实上,“气候变化”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提法。地球上的气候一直不停地在变化,很有可能在一个地质时期地球相对温暖潮湿,而进入下一个地质时期就变得寒冷干燥。因此,有变化实属正常,没有变化才是真正奇怪。我们所不掌握的,是这些变化的规律。

温室效应”派的理论疑点丛生。首先,如果人类制造的温室气体是全球暖化的祸首,那么全球温度自工业革命以来应当稳定上升。但在中国1890-1924年是低温期,1925-1946年是高温期,1947-1976年是低温期,1977-2000年为高温期。第一个低温期恰逢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个低温期刚好碰上二战后资本主义的“黄金十年”,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虽然人类释放的温室气体增多了,但中国的平均温度却下降了。再看看美国的例子。NASA的统计表明,上一个世纪美国最热的十年里面,竟然有4个年份出自于30年代,只有3个年份出自于90年代。也就是说,在90年代美国排放了更多的温室气体,但并不比30年代更热。再看南极。该地的冰芯样本显示,地球的变暖期在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前800年就开始了,但大部分全球变暖都发生在1940年以前。1940年后全球气温不升反降了近40年。这些例子说明,温室气体不是全球变暖的唯一动力。因此,即使我们人类停止排放温室气体,地球的气候还会照样按照它的规律变化下去。

其次,“温室效应”派忽视了很多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比如太阳的辐射。根据英国的一项研究,太阳辐射处于近1000年来最活跃的时期。太阳辐射增强对臭氧层和云层的影响所带来的气候变化,甚至比太阳光的影响更大。太阳活跃期不但影响到了地球,甚至波及到了太阳系其他行星。今年4月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30年来火星表面温度上升了0.65摄氏度。火星无人居住,没有人制造温室气体,但火星南极冰帽正在逐渐融化,形成了湖泊。火星全球变暖的根源是波动的太阳辐射引起了沙尘和风暴。其他研究表明,土星和木星也出现了一定的气温上升。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太阳系都出现了“温室效应”,而这个效应的始作俑者正是我们赖以为生的太阳。显然,这一力量不是可以通过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就可以抗拒的。

再次,“温室效应”派的温室气体名单中不包括水蒸气。这种物质是大气环流和地球上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一种强力温室效应气体。据估计,水蒸气在大气中的平均浓度达0.3%, 而二氧化碳的含量仅为0.035%。因此在全部温室气体中,水蒸气的比重超过了80%,而水蒸气对温室效应的贡献占全部温室气体贡献的36-70%。一旦海洋温度稍有上升,就会产生更多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会通过“温室效应”促使进一步海洋温度升高,形成一种正反馈循环。同水蒸气相比,二氧化碳的贡献仅为9-26%。中国古语云,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如果忽视水蒸气,而通过控制二氧化碳来控制全球变暖,作用将极其有限。但海洋产生的水蒸气很难控制;即使能够控制,也不会有人想去控制 – 会有人喜欢生活在干燥荒凉的火星吗?

最后,“温室效应”派的“末日”灾害说无法成立。有人说,美国加州的森林大火和持续几年的旱灾是“全球暖化”的一个直接结果。根据阿拉巴马大学克理斯蒂(John Christy)教授的研究,在过去1000年中,美国西部上一个世纪的气候处于较为温和的时期。那里“正常”的气候模式比现在要干燥的多,长达50年的旱灾司空见惯。如果没有目前的“温室效应”,美国西部恐怕还是一片未开发的不毛之地。2005年卡翠娜飓风被有些人称为“全球暖化”的典型例证,并断言这种破坏性超强的飓风会有增无减。但是2006和2007年大西洋飓风季却显得相当安静。戈尔的电影《难以面对的真相》中描述了极冰融化后的可怕末日景象。可是,2007年南极海冰总量却达到了有记录以来的最高点。“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许,北极和格陵兰岛的海冰融化,恰好同南极的海冰增加形成某种对流?如果全球海冰总量没有太大变化,何来海岸低地被海平面上升淹没之忧?

大前提错误,结果也不会正确,化解的办法更不会有效。这就叫“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在欧美一些自诩“进步”(Progressive)的地区,比如加州和新英格兰地区,要求普及油电混合车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到2010年,这些地区的汽车用一加仑汽油可以跑69公里(43英里)。美则美矣,但到2100年,根据最乐观的估算,这些地区减排的温室气体可以使全球气温少上升0.02摄氏度。这对于目前观测到的全球变暖速度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这个效益同制造和推广油电混合车的巨大成本相比较,只能说是当代唐‧吉坷德,精神可嘉。有研究表明,如果把用于防止“全球暖化”的经费投资于不发达国家人民的医药卫生和水资源净化,后者产生的效益将是前者的50到200倍。这种善事,何乐而不为?

近些年来“全球暖化”风头很劲,甚至于成了“环境保护”的代名词。其实,这两个概念完全不同。我的故乡曾有一条小河,后来变成了一条季节河,最后彻底干涸了。只有春季汛期时,才会有些水匆匆流过。毋庸说,这对我的故乡来说就是一场生态灾难:鱼虾绝迹,多种鸟类消失,沿河两岸民众无水可用,叫苦不迭。这条河的消失,是“全球暖化”的结果吗?绝对不是。究其根本,是河上游的利益集团罔顾民众利益,多处拦河建坝。结果是,高峡里出了平湖,官儿们出了政绩,但是这条河却死了。中国其他地区频传重大污染事件,几乎100%是人祸,同“全球暖化”没有什么瓜葛。对于科技落后的中国而言,阻止“全球暖化”没有实际可操作性;但是每个人捍卫周围的生态环境,却大有可为。国人应当明白,人在破坏自然生态的时候,其实就是在破坏自己的生存根基。

我很喜欢Discovery频道的系列记录片“Planet Earth”。这部记录片中的物种多样性让我看到地球的盎然生机,让我领悟到人类应当同各种动物和植物和谐共存,更让我体会到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卑微。这个地球已经存在了亿万年。不管有没有人类,这个地球会继续存在下去。面对包罗万象,我们知之不多的巨型地球生态系统,人需要少一份自大,多一份敬畏。“全球暖化”也许正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又何必杞人忧天,急于负荆请罪呢?@(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电厂更环保将降纽约电费
中国“不接受”温室气体排放条款
国际环保事务待整合  陈重信吁思考WEO
美科学家新解 全球暖化并非人类活动造成
纪元商城
这种肥皂不会耗损 永远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里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这种杯子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个被捕
这些亚马逊好物 让你生活品质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