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时空之旅(十一)传统油画技法探究(四)

作者:Arnaud
font print 人气: 308
【字号】    
   标签: tags: ,

这是法国新古典主义代表画家大卫于1801年为朋友夏尔-路易·图丹(Charles- Louis Trudaine)的妻子所作的肖像画,作品虽未完成,但却对今天的人提供了对古代绘画过程和绘画技法研究的不可多得的良好范例。从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在底层以快速松动的笔触迅速建立画面的过程,由于用笔快速,平整的墙上和平滑的衣裙部分反而填满了跳动的笔触。而且整幅画面没有任何细节,为的是在下一步能够放手画下去而不顾虑弄坏前期做好的细部。虽然如此,但我们可以看出画家对人物脸部和颈部的刻画是要明显多于其它地方的。此作现藏于卢浮宫。

面对空白或只有几根形体线的画布,建立画面的过程是一个迅速的过程,是一个快速铺满的过程,就像击剑中的飞快行动一样。这种过程在一幅画中往往被称为第一步铺大关系。不计小节、细部和一切有可能影响快速出现整体效果的因素,就是要迅速铺满整块画布,出大形,并且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实现目的。

但正如一个拥有良好基本功的画家,他的技法也完全可以多变而不拘一格。通常的整体——局部——整体这样的步骤对于优秀的艺术家,完全可以随心运用。比如开始的整体建立完全可以在大脑中呈现,一上手就可以进入局部刻画——只要最后完成时各方面能协调统一,造型完美,又有何不可?事实上,壁画,尤其是湿壁画创作全都是类似这样画的,只是后来的油画家们认为整个作画过程需要加入更多的考虑而已。但是一上手就进行局部推移以完成作品的方法可以快很多,这也是许多高产画家的选择——但前提是基本功必须扎实,才能应用自如。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努力求得尽量好的效果,也不可能在第一遍的局部得到满意的结果,这是很自然的。因为细节是在中、后期才全面出现的,尤其是最精细的部分。但开始时如果能有能力达到对少数细部的描绘而又不影响以后的自如发挥(一般情况下开始时努力地绘制细节会使作画者在后来的深入过程画不开,因此这里指的是拥有高超技艺的艺术家)那是更好,不过整幅画于一遍之内便大功告成是不实际的。

在具体作画过程中,一个部分一个部分有条不紊地绘画可以使画者逐渐静下来,因为不必操太多其它部分的心——虽然整体意识是要把握好的。这就好像攻城战一样,一块一块地攻占,一座一座城池地去攻取,逐渐地扩大战果,到最后完全统一胜利。这样做往往也可以节约很多颜料,但需要有一点紧迫感,明白其它的地方还没画,时间不要拖得太久。

在绘画中,对于每一个环节的处理上尽量保持一定的简单方便相对来讲是很重要的。因为在每一步骤中的目的单一一点儿就容易专心致志以达到成功。比如说在白纸上画一个什么东西,如果什么辅助线、大体形状、整体计划都没有,一上来在一遍之内就要求全因素全部到位那就太难了。但是,如果把一个个的步骤都拆开来,一步一步地,开始先定好位,再勾准体型,再上大关系,再一件一件地每个部分深入,局部推移一直到完成,最后润色。这样每一步解决一件或少量几件简单的工作,就使得逐步成功完成作品成为可能。所以那些一开始什么都靠在心里想好,一上手就局部深入,或期望形与色同时同步出现于画面的艺术家,他每下一笔都要同时考虑大量的因素,这时如果没有很优秀的基本功和经验,其面临的难度也就更大。

同样于1801年,巴黎画家弗朗斯瓦-安德雷·万桑(François-Andre Vincent)画了这幅未完成的题为《金字塔之战》(La bataille des Pyramides)的作品。从画面可以看出,作品中的近景部分仍为一些线条勾勒的素描形体,而作者已开始在远景区域使用亮部提白技法逐步进行局部推移,逐渐完成远景的描绘。这种先出基本形体,再画远景,再画近景……这样一步一步具体深入完成的技法简化了每一步所需要考虑的内容,使技法的运用更为流畅。此作现藏于卢浮宫。

有些为技艺而技艺的人是在增加其自身的困难。技艺的方便与实用是每个艺术家都希望的,但技艺是为了表达而出现的,而绝不是为了肌理效果和求得观众对技艺本身的感观感受、认同感。因此艺术家都有自己方便实用的技艺,但好的画家并不在于他懂得某种特殊的密技,而是他能合理地、出神入画地运用那些实用的技巧来直接作用于所画的内容,以达到他真正的艺术表达。

当然,这里所谈及的问题是针对那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甚至于相当功夫的艺术家。作为一个普通的作画者,如果还不能熟练掌握绘画的技巧,那么还得努力地去研究这一必修课——站在着眼于大处的基点上去学习绘画所必不可少的技法。@*#

——转自《正见网》

点阅《艺术的时空之旅》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相思树林后面的那一片杂乱而茂密的菅芒草开花了。它们同一时间抽花吐穗,竞相争艳,略带些嫩紫的白花在微风中轻柔地摇晃,撩弄一地的诗情。
  • 杜甫诗:“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他所吟咏的大地是何等的恢宏壮阔啊。李白也写过这样的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同样也是气象万千,千古传诵不绝的名句——雄阔荒古又原始大块的壮美。
  • 从了解大卫像阅读着佛罗伦斯的历史,进而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这是意想不到的收获。人体素描课的第一天,同学便兴奋的问我:“你去看了大卫了吗?”是的,来到这座城市似乎没有理由不去看大卫,即使不去看,他也会出其不意的出现。
  • 罗马帝国承袭自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江山。很多人被罗马帝国的辉煌和博大的文化遗产所震撼。无论是以“拱形”为基型的建筑、丰满而富张力的雕塑、以建筑艺术来建立社会秩序的手法,还是它的文字、法律,都给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
  • 这幅画的细碎墨点纯是以毛巾沾墨慢慢拍打而成;树木则用树枝树叶拍印而成。我常想,台湾青翠的山峦和一般传统水墨画里荒寂的山脉是有那么大的不同。但要怎么画才能表现出我们所习见的那种青翠、绿意盎然、铺满植被的大小山峦及溪壑涧谷呢?——墨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 16世纪以威尼斯画家乔尔乔内和提香为代表的绘画形式,吸收了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画家的精华,但在色彩上大胆创新,使画作更为生动明快,同时人物背景的风景比例更大。乔尔乔尼的[ascii]着[/ascii]名作品有《沉睡的维纳斯》、《暴风雨》等;提香的[ascii]着[/ascii]名作品有大型壁画《圣母升天》《欧罗巴被劫》《达娜厄》等。威尼斯画派对其后的巴洛克艺术时期画家有很大的影响。
  • 恰尔托雷斯基博物馆镇馆之宝是达‧芬奇的油画《抱银貂的女子》(Lady with an Ermine),以细腻零笔触营造光洁肌肤,从头顶下来的光源塑造了典雅高贵的气质,银貂的背后还有个隐喻,颇吸引人。
  • 古希腊人信仰神,他们的艺术都在表现神、赞美神,他们的雕塑不但技法精湛高超,形体准确,同时形象高雅,神态谦和。大雄认为古希腊之后,人们很难再找到这种谦卑、至真至美的雕塑。
  • 我常边画画边听西洋古典音乐,听久了,颇有一些感概:如莫札特、孟德尔颂、贝多芬、韩德尔这些音乐巨匠,五岁能作曲,六岁就发表什么“梅吕哀舞曲”,九岁完成第一首交响乐曲等等,真是令人拜服。说他们是音乐界的“神童”绝不为过。
  • 大篆在我们当今社会中,已经不再是一种实用的字体,但是它的艺术价值和存在意义依然经久不衰,它的精神内涵、神性特点和传统艺术价值,通过许多归属大篆的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等留传下来的古人佳作,发挥其影响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