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宋 苏轼:放鹤亭记

苏轼
font print 人气: 145
【字号】    
   标签: tags: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是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音:否)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音:速)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知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音:贺)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音:故),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乎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饱汝。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鹤亭:在彭城(今江苏省铜城县)。
熙宁:宋神宗年号,十年当西元一O七七年。
张君:名天骥,隐居云龙山(在今江苏省铜山县南),故以为号。
扉:门扇。
陂田:山边之田。
傃:向、往。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鹤在隐蔽处鸣叫,其同类应声和唱。此处以“鸣鹤”来比喻隐士的道行声闻于外,以“子和”来比喻爱慕者对隐士的向往。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鹤在水边高坎鸣叫,其声音洪亮传的又高又远;比喻才德深厚,虽处于卑贱中,仍不掩其光芒。九,有“高”之意;皋,即陵、岸。
卫懿公好鹤:卫懿公,春秋卫君,好养鹤,出则鹤乘轩而行。后翟人攻卫,欲御之,皆曰:“公有鹤,何不以御敌,乃烦吾为。”国遂亡。
周公作酒诰:酒诰,书经篇名。康叔封于殷之故乡,民皆嗜酒,周公以成王命作此以戒之。
卫武公作抑戒:卫武公,春秋时卫君,作抑戒之诗,以讽周厉王,并以自警。抑戒,诗大雅抑之篇,第三章有“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句。
刘伶阮籍:二人皆为“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字伯伦,晋沛国人,生卒年不详,曾为建威参军。性好酒,放情肆志。著有酒德颂。阮籍,字嗣宗,阮瑀之子,三国时魏尉氏人,有隽才,性放诞,好老庄而嗜酒,反名教,旷达不拘礼俗。因遭时多忌,故藉酒自废,以避祸患。官至兵部校尉,人称为“阮步兵”。因有贤名,世称为“大阮”,与其侄阮咸齐名。著有咏怀诗八十余篇、达庄论、大人先生传等。
矫然:高举的样子。
东山之阴:山之阴为北,水之阴为南。
黄冠:道士之帽。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为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音:踏),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音:先)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音;蓊)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音:双)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音:千)。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戎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音:轰)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着。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𫗦(音:逋)糟啜醨(音:离) ,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音:须)俞之声, 欢忻(音:心)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