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性格分析系列之九

【星座人物】大明军师刘伯温(四)

~出山与征战~
文/魏菀  图/志清
font print 人气: 44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3月11日讯】朱元璋自至正十二年(1352年)濠州起兵,短短六、七年工夫,他就从淮西红巾军当中的一个小小九夫长(带九名亲兵的班长)成为中原一方之雄。与刘基出生名门相反的是,他来自社会的最底层,但是朱元璋与刘基一样具有先天惊人的才智、记忆力和坚强意志,他英勇骁战,善于组织指挥,而且礼遇斯文,广求贤士。朱军盘据处州(今浙江丽水,也算刘基的家乡)之后,朱元璋宿闻浙东有位精通韬略天文的异士刘基,目前就隐居在青田结寨自保,便有意聘请他出仕,一再劝说他能够投效为己所用。

经过一番波折,先是口头婉拒朱营使者一再邀请的刘基,感其盛意只好以致赠一把宝剑的行为,婉拒了动用数千言长信来亲劝刘基出山的朱军的处州总管孙炎。……只是宝剑归还后,力邀他岀山的压力仍然不曾稍减,甚至连陶安、宋濂二位当时的名士好友都接连为此寄诗劝说,他都未置可否。……

直到伯温的老母亲富氏亲口劝他出山说:“自古衰乱之世,如若不辅真主,哪能获得万全之计呢?…… ”刘母的阅历印证了刘基隐忧,所谓树大招风,一向盛名在外的刘基要想在当时混乱的时局中,如同闪躲“躲避球”一样的在各种割据势力捭阖纵横、互斗争胜之际,还冀望能安安稳稳的隐居下来,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为了故里、家人甚至于个人生命安全,眼前情势显然无法回避,他迟早必须做出选择,投效一方“真主”以“获万全”之计。

闻言刘基无法再迟疑了,仔细评量过割据江山的群雄远景与元末天象变化后,他不得不决定出山辅佐朱元璋建立大业,才是最快取得天下太平,拯救苍生黎民于水火乱象之间的唯一出路………至正二十年
(1360年),这一年静领天命的他出山了,时年五十岁。

〔殚精竭虑赞大功〕

一、神机妙算布策阵

刘基刚到应天府(今南京)之际,正值朱元璋在军事政治上的一个关键时刻。一方面东边张士诚,西边陈友谅实力都不弱,即将面临的是他们联合夹击朱元璋的意图,此一紧急状况不止芒刺在背,形势简直是到了火烧太庙的严峻。另外在形式上,朱军目前仍是隶属于小明王韩林儿(当时已经为刘福通控制)为领袖的东系红军之一,(虽然实质上他已经完全构筑了自立自营的体制,只是一直未自立旗号而已。)故此时朱元璋最想突破的,就是避免掉军事上张、陈两人的夹击、以及甩脱掉在政治上仍然受制于人的局面。

这些刘基都知道,他对朱元璋的处境早有了预见的眼光,加上他对军事韬略、兵法智术、天文地理甚至阴阳五行的实务与学术都很精通,加上他为人既机警、有胆识又有决断力,基本上具备了一位优秀谋臣所该具备的所有条件。所以在归依朱元璋后,他处事不凡的才能自然使他居于擘画谋略的主位,这位几乎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优异奇才,很快便成为了朱营智囊中最主要的核心人物。

但刘基真正成为朱营上下最为倚重的“军师”,其实是在他到达朱营两个月后,也就是元璋与陈友谅于南京城外的“龙江一战”之时。……刚开始是地处湖广的陈友谅自立为帝,并且挟制徐寿辉势力东下,陈友谅的兵势锐不可当,舳舻满江、旌旗蔽日,大军所向披靡,……最新消息是敌方声称下游的张士诚也将合并陈军,一起夹击进攻朱元璋的统治区(其实不然,人家吓唬而已)。

加上当时朱元璋的养子朱文逊及守将花云,这两名叱咤一时的勇将都已经在重镇太平一地兵败殉职了,太平既已失守,那么再过来就是应天(朱军首府)了,这情形撼动了朱军,就连一向屡创佳计的幕僚也都群言纷纷、焦急不能决,………营中士气诡异不安、音杂声众,此时唯有刘基力排众议,认为此一危机乃最大转机,主公如要成就王业、取威定霸,就在此一举!此时任何营中主降及奔者(意指主张投降跟岀逃的),可斩也(也都可以抓去杀了)!

靠着刘基的卓越谋略与自信远见,一番剖析稳住了朱元璋用兵作战的心理;他们不但后发制人,以逸待劳,还大胆前去诈降;等到诱敌深入后,再巧出奇兵在龙湾打败了陈友谅,让敌军丢下了无数战舰,大败而逃!并且一鼓作气收复了刚刚失去的重镇太平。……事成之后,朱元璋因刘基献策方才取得这场决定性的胜利,狂喜之余要以“克敌赏”奖授刘基,但伯温却在此时辞受不取(这是一开始,其后他辞受不取奖赏的风格,几乎在日后变成了伯温在朱营立功后的惯例)。

如此下来,刘基为朱元璋拨开迷雾,指点江山,他分析要先取陈有谅,上游一旦无事后,张士诚势孤,存亡由我,便可一举得定!随后再北向中原,南伐诸雄,紧接着推翻元朝政权,如此王业可成!……大军的战略路线一经刘基确定,便把朱元璋从原本群雄争夺地域的地盘战争,明确提高到为建立帝王基业、一统天下政权的长远战略格局上来。靠着刘基的持筹握算,朱元璋的阵营开始明确的提升跟转型,终于朝迈向胜利的路上,踏出了正确又举足轻重的一步!
  
二、帝师王佐定中原

紧接的军事战争中,比较重要的有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亲率三军,溯长江西征陈友谅,让陈友谅弃逃武昌的那场胜仗,之后因为刘基在谈判时及时的“指导”朱元璋接纳陈军方面首位降将的条件,让整个江西地区的陈军余部都因为此例,而不费一兵一卒,就迅速的并入了朱元璋的版图一事。

还有隔年遇到刘基母亲过世,他回乡守丧时“碰巧”遇到苗军发动兵变,金华、处州二处的守将被杀,浙东版图大震,领地岌岌可危。刘基便替当地朱军(也是他自己家乡的朱营驻军)一起谋复处州,因为刘基坐镇之故,地方旋即平乱。最戏剧性的莫过于刘基返抵家门之后,还顺便招降了当年那位反复戏弄元朝,并且一直以来都视刘基为死对头,十几年来都对沿海居民具有强烈威胁的海盗方国珍;这样因私事回乡却“顺便”大立军功的状况,真可以说是伯温夙夜为公,无一日或歇啊!

正因为朱元璋一再催促,每遇军政大计又要书信往返,事必咨询的模样,所以刘基在简短的居丧期后,就风尘仆仆的要赶回应天府了,怎知路过严州(今浙江建德县)时,又“刚好”遇到张士诚部众来犯,朱营的严州守将当时正要出兵迎击,却被刘基劝阻,认为不出三日,敌人将自行退走,到时再出兵追击即可大获全胜。……果不其然,三日后守军深入敌阵空营,追剿部众大胜而归,众人无不额手称庆。……如此一算,事事样样,桩桩件件,所有人都亲睹伯温“料事如神”,见他处处时时精准如此,在野名声更盛,真乃奇才也。

风尘仆仆的伯温刚回到应天府(至正廿三年),就有大事发生,主要是因为张士诚的大将吕珍袭击安丰(今安徽寿县南),他不但杀了刘福通还挟持了小明王,朱元璋基于他自身还是红巾军的系统,碍于情面或碍于形势都要亲自前往出救,他也担心如果安丰失守,自己的应天府就会失去遮蔽。所以朱元璋不理刘基的条理分析和极力劝阻,还是坚持出兵了。

结果一如刘基所言,……陈友谅果然以数十万大军趁应天空虚之际,进犯洪都(今江西南昌),以致洪都被围三月,几欲失守,(唉!嘘叹陈友谅用战失策,后世莫不可怜陈友谅他先行围攻洪都而非趁隙直攻应天是此役最大败笔,否则不致辗转百日攻城不下,徒留遗恨。)……眼见洪都形势危殆,朱元璋在顺利迎回小明王之后(如今已然变成朱元璋累赘的韩林儿,辗转就被朱军软禁在滁州了),便紧急治兵二十万星夜兼程的回赶,疲于奔命的朱军一抵达战区马上就要准备西上迎击,……好久不见的朱元璋面对刘基只能懊恼的表示:“不听君言,几失计”,从此对伯温更是“千里相从,言听计用”。

接下来的是两军的正面交锋,双方都已久战成疲仍然精锐尽出,……可叹这是一场神鬼惊愕的大战,也是朱、陈二军之间的生死决战,只见当时鄱阳湖上到处都在厮杀、鏖战,鲜血染红了湖水,甚至一日数十接,双方都死伤惨重,湖面上只见烟尘千里,相持不下的厮杀仍在继续……。(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11月12日讯】2007年是猪年,2008年是鼠年。

    最近从国内传出的消息说河北省平山县位于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自今年八月以来,突然发生了猪瘟,一个多月,损失惨重。有的村庄老百姓的猪一头不剩,全死掉了;有的养猪场更是几十头、

  • 明朝大预言《烧饼歌》之后刘伯温与明太祖还有一段对话,这话“泄尽天机”,但一般人无法理解的是其中的一句最关键的话:“老水还了京”。因为这句话牵涉到发生的时间及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掌权者,一个是以“弥勒佛”的名号来度人的“救世主”,也就是西方人所惦记的基督(中文“基督”是音译希腊文的Christos,而Christos是希伯来文“弥赛亚Messiah”的翻译)。
  • 这是一个历史经典中丰富的记载,也是乱世中神秘的流传;所有关于元末明初之际,改朝换代中变动奇诡的经历;所有有关君臣文化、文学寓言、沙场智谋与神机妙算的呈现;这些深令后世着迷、津津谈论,民间艺人一再演译,甚至历经六百年而不衰的这场历史大戏,全都围绕着这位如谜般的传奇人物——明代开国军师刘伯温。
  • 时光之轮匆匆的向前滚动,转眼间这完全凭借实力与才华的考场,已经成为刘基简单迈向远方的阶梯了;这难道不是春风得意,少年凌云吗?才刚一次乡试即欣然中举的新科举人,隔年又在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的会试中,获取了明经进士的殊荣,……这一年刘基方才二十三岁,他已然进入高台青云之上,朝向淑世理想迈步,希望能一展身手,迎向他鸿图大展的仕宦生涯了!
  • 才刚贿赂完核心大臣接受了伪装的“招安”,遂其所愿、志得意满的方国珍在摆脱了刘基眼中钉后,便趁此大好机会发展自己的力量,隔年他联合了各地农民军,海陆两处起义又叛,而且声势愈来愈大。浙江行省眼见情况演变到不可收拾,在无奈跟侥幸的心理下,又想要对一直看押在绍兴的刘基再度起用,重施他们元人对伯温总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故技,朝廷此时宣布对伯温起用复职,恢复了他的自由之身,而心灰意冷的刘基好不容易能离开绍兴,看透世情的他并没有照元朝希望的再度走马上任当“救火队”去,而是认清事实的带着家眷避乱越城,乡居耕读,暂时遁隐去了。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的《劝学诗》激励了一代代的莘莘学子;他的书法丰厚雄浑,雍容正大,法度谨严又气势磅礴;他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凛然赴难,视死如归,其忠义大节,光风霁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范——大唐书魂颜真卿。
  • 岳阳楼
    《岳阳楼记》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学磁场,吸引、感染着接触到这篇文章的读者。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独具慧眼地对范仲淹的约请,后人就读不到这篇绘声绘色描写浩渺的洞庭湖变幻无穷的风光、迁客骚人对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后又转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浩叹的美文。
  • 民间过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风俗,祈求福禄临门。在东汉时,“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孝子黄香却“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从一介贫民转身为得皇上赏识尊重的贤臣,掌管国家枢机要务。这样的福分从何而来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赐谥“肃愍”。明神宗万历十八年改谥“忠肃”。于谦蒙冤于一时,却万世不泯,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 《书经‧大禹谟》有句话:“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意思是说,自满会招致失败,谦虚会得到益处,这是自然的规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却无法遵从。不过伯宗的妻子却深知此理,后人称赞伯宗妻子知“天道”,从而保全了儿子的性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