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的信笺(二)失落的印加文化

黄淑贞 撰文、摄影

人气 3

Dear Amy:

今天的我生病了,脆弱的身子更令我思念着你。从丛林区进入高山区,高度的变化加上睡眠的不足,令我无法适应,呕吐加头痛及慵懒的身子,想要探索南美洲三大文化之一的印加文化,显然是个很大的考验。

山上吹袭着狂风,在海拔3千多公尺的萨克希沃玛(Sacsay-huaman),尽管穿着厚外套,还是不敌风力,更何况已经开始飘下细雨;站在印加历史的转捩点,向下俯视谷地中的印加旧都库斯科(Cuzco),想着历史的诡谲多变。1944年后的秘鲁,每到6月24日总会在此举行“太阳祭”,以重现当初印加历史的荣景。

读历史的你一定知道,征服者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只带领一百多个西班牙人,就将纵横南美且辉煌的印加帝国,蒸发到历史中,为什么他们可以以少搏众呢?有人研究,原因其实很复杂,除了因为美洲印地安人被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袭击,以致内战不断国力大衰外;部分原因是印地安人未见过马匹与火绳枪;另外则与其建国神话有关:维拉科恰(Viracocha)是印加帝国的创世祖,在完成教化任务后踩着太平洋的碧波翩然离去,所以,印加子民相信他终会回来;因此,公元1532年当一群留胡须的西班牙白人自海上出现时,他们被当作是传说中的维拉科恰(Viracocha)。直到,西班牙人夺去政权,杀害印加王之后,他们在密谋后才开始反攻。战场很多,萨克希沃玛(Sacsay-huaman)、奥林太坦坡(Ollantaytambo)都是相当惨烈的历史战役,但,大势已去,印加人终究无法挽回颓势!


印加文化的建筑技巧,历经多次地震安然渡过。

库斯科是印加帝国的帝都,印加人努力建设着,有人说,库斯科当初建城是以美洲豹(puma)的形状来设计,头部是萨克希沃玛,防卫的石墙如长着尖尖的利齿,中部是印加王宫,贵族的住宅则在美洲豹的尾部。整座城市石墙的修筑会略为向内倾斜,以细小的石块支撑大石,如此可增加建筑结构的平衡,具有分散和缓冲外力的作用。而印加时期的建筑石块切面平整,却又大小不一,在没有水泥接合的情形下,仅靠不同角度的接榫技术,层层叠叠的交错搭建,就能做到紧密结合到无法以刀片置入接缝中。这样的建筑风格,在库斯科、萨克希沃玛、奥林太坦坡甚至马丘比丘等地的建筑都可以发现;所以,库斯科在历经几回的地震之后,基石依然保存良好,反倒是殖民时期增建的部分却崩塌损毁,足见古印加时期非凡的建筑技术。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巨石街上的12角石,以多面镶嵌技巧,精巧的连接其他大小不一的石块,令人称绝。它据说是印加人的建筑母石,造访触摸的游客有人甚至会敲下一片带回做纪念,因此,现在规定外国人不准碰触12角石,以免古迹损毁。

印加人自称是太阳的子民,崇尚金色,称金色为太阳的眼泪,因此在修建太阳神庙时,大显金色风华。据说,今日的圣多明哥大教堂是昔日的黄金庭院,金碧辉煌,院中的摆设及墙壁皆以金子铺陈装设,甚至祭坛修筑于向阳面,前置金色圆盘,每当日出东方阳光射入,由圆盘发出的光芒四射,灿烂耀眼。只可惜,掠夺者在昔日已将该地损毁,并剥下金饰,重新烧融,载运回西班牙,珍贵的艺术品也因此消匿在掠夺者的贪婪中。但对于今日研究印加文化的人而言,其建筑技巧之妙,在工具不发达的年代着实令人佩服不已。


古印加石墙上矗立着西班牙式建筑

这一座印加古城,处处充满着历史的传说,穿梭其间,每一转折处总有“发现”的乐趣,这里的建筑风貌都是典型的西班牙风,拥有突出主建筑的雕花阳台,而立基于古印加石墙的景观,恰似殖民政府有形加压于旧文化的写照,也是一段屈辱的历史风貌。

在面对高山症的压力下,置身在安地斯山的高原城市中,清冷的空气,犹带古代余味,令人唏嘘不已。


石城、老街、骆马

喜爱研究历史的你若能亲访此地,必定乐不思蜀,相信未来,你一定有这样的机缘,寄上一张手绘街道景,望者骆马与旅人渐行渐远于石砌的城市中,历史的印记自然浮现。

8/16有感于失落的印加文化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F.I.R.爆红曾迷失  靠印加文化找回方向
F.I.R.飞行部落 大秀印加羊驼
F.I.R.将推新专辑 创作灵感来自印加文化
旅途的信笺(一)雨林行走的惊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