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好奇

游干桂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那一天,窗口的枫叶突然从枝桠上缓步滑落,风于是变得有点冷洌,我想秋应该已经很深了吧!我不知“秋”跟“我”有什么关系,但我知道秋天的夜晚,妈妈开始和爸爸商量有关我的事情。瞧他们脸色凝重,时而争吵,时而沉默,时而比手画脚的,我已猜得出来事态严重啰!

经过我的明查暗访,终于发现一个天大的消息,他们居然想把我送去“儿童心理诊所”咧!我真的不明白自己招谁惹谁了,居然沦落到爸妈“密谋”陷害我。你有所不知啊!

儿童心理诊所可是挺吓人的哩!他们虽然没带针筒,也没有苦得要命的“良药”,但却时常口蜜腹剑的告诉家长,孩子是“好动儿”、“自闭症”、“学习障碍”、“智能不足”或“破坏狂者”。

我敢以“人格”保证,这些号称儿童心理医师的人,一定没有读懂心理学,要不然怎么会替小孩贴“标签”呢?你们真是有所不知咧!这种“商标主义”,有时候,还真会把我们整惨哩!试问,如果有位儿童心理医师,冒然替我贴了一张“好动儿”的标记,我这辈子哪有机会翻身。

我相信,只要我稍微好奇的“翻动”家里的东西,爸妈八成会以为我的“好动症”又犯了,然后给我服用“抗躁”的药物或“轻镇静剂”,然后,然后……我就变成“傻傻的”、“无精打采”的呆呆儿。

天哪!这是什么世界?如果真有这种医师,她们应该改成儿童心理“草包”才对。

爸妈的争执依然持续着,我忽然听到妈妈吼着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顽皮的小孩,像隔壁张妈妈的儿子,说有多乖就多乖,哪像我们小如。”

其实,我妈妈真的和“草包”医师一样“短路”。我的顽皮,只是源自于我对这个世界的每一件事都感到好奇罢了,我只来这个世界三年多呀!太多、太多的事情我不明白了,你说说看,要把不明白的东西明白,难道也有错吗?

就以上次为例吧!爸爸突然买了一只会走路的娃娃回来,然后经过他们的解说,我才知道那家伙叫机器人,但为什么会动呢?我可就猜不透了。莫菲机器人的肚子里藏有“七个”小矮人?有了这样的假设之后,我于是偷偷把机器人抓到房间去“解剖”。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原来没有小矮人嘛!

说来还巧咧!正当机器人被我拆得惨不忍赌时,爸爸进来了,二话不说就把我痛揍一顿,我依稀听到爸爸边打边骂我说:“你这个败家子,不懂得爱惜东西,我这么辛苦赚钱买来,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拆毁,你简直是破坏狂嘛!”

我发誓,我绝不是破坏狂啊!我只是对每一件没瞧过的东西感到好奇而已,我怎会料到“好奇”也是一种罪!

还有一次更绝了!我看妈妈每天都会拿一大堆瓶瓶罐罐里的东西往脸上涂,于是我以为要“做人”就非得如此粉刷自己不可。有一天,我也有样学样的坐在妈妈的大镜子前涂抹起来。偷偷告诉你,我可是把自己“画”得很漂亮喔!保证不比妈妈逊色。但最后还是招来一顿打,妈妈说,我怎么可以乱用她的化妆水,一瓶好几千块耶!照我这种“玩”法,她会“抓狂”。

我心想:“你都可以用,我为什么不可呢?好几千元、好几千元,为什么不拿来帮我多买一些好书?”
埋怨归埋怨,我还是无力改变事实,爸妈还是决定明天把我送到“儿童心理诊所”。

如今我只能期盼,这个儿童心理医师没那么“草包”,能够真心的、有效的给我爸妈一些建言。

最后,最后,我只想掏出心肝的告诉全世界:“我没病啊!我只是好奇而已。”

摘自:游干桂所着《宝贝在说话》一书@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脾气不怎么好,情绪又不太会控制的妈妈,首先想到的策略是:“洛基计划”,她把我当成了“拳靶子”,只要我稍稍顽皮,便使出足以一拳把我击倒的劲,痛痛修理我一顿。

  •   倘若上帝愿意安排一个不睡觉的狂欢活动,我家的杰敏一定会第一个报名。哎!你可能不敢相信,杰敏还经常问我:“人为什么要睡觉?”言下之意是“不睡觉的感觉真好”。
  • 大人们常说:做人真难!来到这个奇怪的世界这么多年,我终于同意大人的这项结论:做人真难,尤其是做小孩更难。
  • 我要郑重向大家宣布:我不想睡了!做出这样的决定,其实相当难受,因为……因为凡是人类都必须要睡觉,不睡就不能成为“大人”了。但是,我还是不想睡!
  • 每次听到“小丑”这首歌,就想及我那七岁的儿子,他啊!其实什么都好,就是喜欢扮演“小丑”。在家里老爱打姊姊、学蜡笔小新掀她的裙子,或做出各种“款式”的鬼脸。
  • 我是一个大而化之的人,有时候亲口答应孩子的事情,只要孩子不提起,包准遗忘殆尽。但我的儿子可就不然了,他的记忆是一流,只要我开口说出的“支票”,他绝对牢记在心,并经常催我“兑现”。
  • 很多妈妈问我,现在孩子精得很,挑战叛逆的语言一堆,连很小的孩子都会挑战权威,好难教!情绪就像一颗球,孩子丢出来,当爸妈的应该要适时转化这些脾气,千万不要用情绪硬碰硬,不然过一阵子你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 编者按:情感忽视会演变成情感虐待,但忽视与虐待之间的关系如何界定?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子关系是人生中的一门重要课题,这一篇章,让我们与《欠缺母爱的孩子,你的伤好了吗?》 一书的作者来探讨,如何在过与不及的情感中,取得应有的平衡。
  • 上2篇介绍了性别认同教育引起的争论和家长们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护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儿童心理学专家陈彦玲博士给出了一些建议。
  • 上篇我们讲了2个故事,2个孩子的父亲都因为“安全学校联盟计划”中所谓的“性别认同”而将孩子带回家自己教育。那麽“性别认同”是什么?专家又是如何解读的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