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100个为什么】

为什么把浴池称为“混堂”?

作者:心语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52
【字号】    
   标签: tags: ,

“义官奔走汗甚,因就混堂浴,浴毕而起,大衣小衣已被人偷去,正喧嚷间,主人诮其图赖,义官愤甚,乃戴纱帽着靴,以带系赤身,谓众人曰:‘难道我是这等来的。’”这是明代豫章醉月子选辑《精选稚笑》中所载发生在混堂的笑话。描写在混堂里人多吵杂,许多小偷会趁机施展其技,所以洗澡失衣早习以为常,而混堂主人的装糊涂,却惹得义官生气的做出如此好笑的举动。“混堂”就是浴池、澡堂,也就是俗称的公共浴室。

那么为什么把浴池称为“混堂”?明朝郎瑛《七修类稿》卷十六上载:“吴俗,甃大石为池,穹幕以砖,后为巨釜,令与相通,辘轳引水,穴壁而储焉。人专执爨,池水相吞,遂成沸堂,名曰混堂。”意思是在明代吴地浴室,前池后釜,中间有砖墙隔开,池底有管道与釜相通,釜下燃火烧热水和池中冷水不断得交流混合,后渐升温成为热汤,名曰混堂。书中并记载了吴地的混堂“男子纳一钱于主人,皆得入澡焉。”这也说明了当时混堂门票费是相当廉价的。所以,这种公共浴池是不分寒暑任何人都可洗浴,而当时一般公共浴池都采用这种经营方式,也因此混堂逐渐成为公共浴池的通称。故“混堂”之名也可说是根据其浴池结构特点而来。

不过,混堂由来还有一说,就是公共浴池为多人合用一池,池水在一天内少有更换的, 因池水混浊不洁而称之为“混堂”。《笑林广记.殊禀部.混堂嗽口》上记载︰“有人在混堂洗浴,掬水入口而嗽之,众人攒眉相向,恶其不洁。此人掬水于手曰:‘诸公不要愁,待水嗽完后,吐出外面去。’”由此可知,混堂之水向来不洁。

古代出现浴池的历史可追溯至北魏以前,不过大多由佛寺和宫廷所设。佛寺建浴池为的是供僧尼沐浴洁身侍奉佛事,如北魏杨衒《洛阳伽蓝记》中就曾记载了洛阳城西宝光寺的园子中设有澡堂。而民间开设的公共浴池则始于宋代。

宋代时期,民间公共浴池盛行,如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团行》:“做靴鞋者名双线行,开浴堂者名香水行。”又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这秀才不能勾花烛洞房,却生扭做香水混堂,大海将来升斗量。”浴堂就是混堂,也称为香水行或香水混堂。“香水行”是因浴池中多放有香料而名之。

在宋代,有些混堂还会雇请专职的揩背人帮客人服务。苏东坡就曾在泗州雍煦塔下澡堂洗澡后,写了《如梦令》两首词,其中之一为︰“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说的就是混堂里的专职揩背人。揩背又称为擦背或助浴,是混堂业发展出来的服务项目之一。@*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皇历二月二古代称之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民间传说,每逢皇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 清代徐珂写的《清稗类钞.诙谐类》中,有一篇谈及乾隆皇帝南巡时,一日游天宁寺时,听说天宁寺住持有不守佛门清规的传言,于是就询问他︰“你有几个妻子?”住持答说有两个。乾隆皇帝很诧异,又仔细追问,住持解释说︰“夏拥竹夫人,冬怀汤婆子,宁非两妻乎?”乾隆皇帝一笑置之。
  •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心语采访报导)中国泛蓝联盟近日到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实地调查,发现当地官员严重贪污腐败,官商勾结,向开发商索取利益却又对当地村民补偿不到位,强制拆迁之况,引起村民们强烈之不满。
  •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心语采访报导)五四运动纪念日前夕,大陆异见人士李金平原打算要去天安门广场前纪念五四,悼念赵紫阳,却被国保带走,至今音讯全无,家人也无法和他联系。
  • 现代的卫浴设备中,马桶是人人天天会使用到的,也给人带来了很多方便。在《左传》上记载,公元前581年六月初的一天,晋景公想吃新麦时,突然肚子发胀去上厕所,结果跌入粪坑淹死了。晋景公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在厕所殉难的君主,但这同时也突显出当时卫生设备的简陋程度。不过,也因此便器才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逐渐的创造改良出各式的便器。
  • 原来“买东西”这个名词还有这样一个典故,未收到这篇故事前,还真是搞不懂为何会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看了这篇故事后,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一段插曲呢,古人的智慧真是蕴藏在我们的生活中 。
  • 在中国古代,“画麟阁”或“入麟阁”代表著作为臣子的卓著功勋或最高荣耀。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杜甫抒怀“志在麒麟阁”。这一典故因何而来?这要从汉宣帝甘露三年说起。那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起辅佐有功之臣,于是命人在未央宫麒麟阁绘制了十一名功臣的图像。
  • 本世纪罕见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记者对日食如此反应?科学研究表明,观看日食可以强烈影响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发原始的归属感。
  • “年”的古字写作“年”,从古来字形的演变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余”,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们共同的祈愿是什么?这个成语典故的本事起源于夏朝末年,源远流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