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系列】瑞蓓卡和姚立法的两样烦恼

谢田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文化的冲击(Cultural shock)。在一次沟通技巧的讨论课上,老师要大家讲讲各自文化冲击最强烈的例子。我说我的第一次冲击是刚来美国时,飞机在洛杉矶降落,在机场上空从舷窗看下去,发现地面有成百上千整齐、闪亮的光点,就问邻座是什么,他说是停车场上的汽车。记得当时非常吃惊,因为从没看到那么多汽车在一起。其他人也谈了各自有趣的经历。

那天最让大家感到震惊的,是一位非洲同学的发言。他最大的文化冲击,是到美国发现到处都是食品,这在他的家乡是没有的,不管在超市、加油站、办公室、便利店、还是家里,举目所及,处处都是食物。他的话引起了大家好一段缄默和沉思。

说美国社会食品随处可见、价格低廉,的确如此。其食物价格跟欧洲、南美、澳洲,甚至亚洲国家相比,都不算贵。记得网上有人比较中美食物的价格,有些比中国还便宜,这还没考虑到人们收入的差别。食物价格低的原因,一是大规模、工业化的生产﹔还有一点,就是农产品的补贴。

瑞蓓卡‧阳(Rebecca Young)是一个请愿网站(PetitionSite)和一个叫做“关心农民”(Care2)计划的项目负责人,我收到了一封她们发的呼吁信。瑞蓓卡抱怨说,只有四分之一的美国农民可以得到补贴,而其中的一成得到补贴的四分之三,大部分辛苦的农家什么都得不到。

美国务农人口少,变化也不大,谈失业率时,一般都把农业人口剔除。每年,政府要花200亿美元补贴农民。瑞蓓卡说,从大萧条开始的补贴本意是好的,是为了帮助小农场主和低收入的农民。但现在不同了,大农场能拿到上百万,小农场什么也拿不到。国会即将讨论新的农场法案,她呼吁人们关注农民的境遇。

日前自由亚洲电台访谈,记者石山把我与湖北潜江前人大代表姚立法联在了电话上,谈农民问题。化肥、种子、农机具涨价,但中央补贴农民拿不到,每户几百块都被地方政府扣下了,说要集中使用。农民意见大,姚先生也忧心忡忡。我说把钱给化肥、种子公司,不让他们涨价,负担不转嫁给农民,这可行吗﹖姚说这也不行,没法控制,农民还是得不到好处。

近年为减少空气污染、降低对石油的依赖,乙醇和其它植物燃料的开发大行其道。底特律也在要求减税和补贴,希望五年后一半的新车都能喝85度的“烈酒”。但问题在于,如果没有政府补贴,用乙醇替代燃料对消费者来说,就太贵了。

由于粮食被用来生产乙醇,全球粮价上涨。自去年来,小麦期货处于十年最高,大米也在猛涨,玉米价格翻了一番,现在是四美元一蒲式尔。中国也在开展乙醇燃料的生产,猪肉、鸡蛋已经比去年涨了两成。一般来说,粮价上涨不可避免的会造成食品价格的上涨,以后美国的食物价格可能就不会那么低了。

瑞蓓卡担忧的,是70年前定的分配方案今天是否公平﹔姚立法忧虑的,是分配本身能否兑现,其方案公平与否暂且不论。前者是政策条款的问题,一轮新的投票就能解决﹔后者是体制还运不运转的问题,解决起来就比较棘手。全球粮价上涨,两人的担心恐怕都会有增无减。

说来有趣,从前人们骑马驾马车,农民种粮喂马﹔今天人们坐车开汽车,农民种地用乙醇“喂”车。就像这世界上的诸多事理一样,费了半天劲,绕了一大圈,我们往往又回到了本源的地方。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市场营销系列】返乡的中国﹑美国人和家里渡假的英国人
【市场营销系列】涂错漆的乔治亚房子和乱开药的陕西医生
【市场营销系列】悄然变质的对冲基金和随风逝去的社保基金
【市场营销系列】竞争中的艾德曼定律和中国古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