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经典名句--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文心工作室 编著
font print 人气: 1039
【字号】    
   标签: tags:

◇名句的诞生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1),追旅思(2)。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范仲淹.〈苏幕遮〉
◇完全读懂名句
1. 黯乡魂:言思乡之苦。
2 追旅思:言飘泊之苦。
语译:晴明的天空,黄色的落叶,秋波连叠,江波上笼罩一层翠色寒烟。山岚映斜阳,水天接一色,无情芳草更是远在斜阳之外。
黯然的乡愁,在外飘泊的痛苦,除非夜夜有好梦相随,才得以助人安睡。休在明月高楼前倚楼远望,愁怀满腹,饮入肠中的酒,全都化成相思血泪。
◇词人背景小常识
范仲淹(西元九八九~一○五二年),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西元一○一五年)进士,宋仁宗康定元年(西元一○四○年)以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镇守西北边塞。范仲淹治军号令严明,因而声望大增,羌人呼其“龙图老子”,西夏人则言“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称其小范,以区别前任知州范雍)。显见他们对范仲淹的敬畏佩服。

南宋朱熹辑录《五朝名人言行录》记载,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期间,取才用人,十分严谨,当他审查各路监司名单,发现其中有不适任的人选,立刻一笔勾去。一旁大臣忍不住劝他:“一笔勾之甚易,焉知一家哭矣。”范仲淹则回答:“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意指岂可为了一家荣禄,换来一路百姓遭受危害?宁可让那一家哭,也不可造成百姓被恶吏一路荼毒。正因范仲淹从政态度的坚持不茍,在朝廷自是一路得罪不少人,注定新政变法的失败。

值得一提的是,据《宋史‧范仲淹传》,范仲淹去世时,过去他曾戍守边塞以及任职过各知州的当地百姓,感念其生前德政,还为他画像、立生祠纪念,连远在边境的数百羌人,闻其死讯,都哭之如丧父,斋戒三日,才肯离去。可见范仲淹一生为人,虽不时开罪朝廷权势,但他确实是一位深得民心的好官。

◇名句的故事
〈苏幕遮〉为范仲淹在陕西戍守边塞时所写的作品。从官之路,范仲淹一直不避权贵、直言敢谏,早先因抨击宰相吕夷简循私,被谪至饶州,尔后任陕西经略副使时,因镇守边塞,用兵得宜,士望所属,才再度得到仁宗擢用。

尽管边地生活艰苦,也不曾动摇范仲淹领导军民防御西夏、羌族的决心,当他触景伤情,只有远在一方的家乡亲人才能给予其心灵慰藉;宦海沉浮,终年漂泊异乡,〈苏幕遮〉反映的正是范仲淹的归乡渴望,但一心为国的他,只能将眼前秋景化作思念文字,聊抒乡愁。

〈苏幕遮〉全词上片主写秋景,下片主抒情怀,以澄碧秋色、无垠天地作为场景,烘托在外羁旅的思乡情感。范仲淹在《对床夜话》写道:“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又说“化景物为情思”,强调情景不可分,秋色中所见“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运用情景交融之笔,表面虽言无情芳草,实透露作者的有情,所以深受思念煎熬。

清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论词》指出:“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此等境界,唯北宋人词往往有之。”又清人沈谦《填词杂说》评论“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为一“虽是赋景,情已跃然”佳句,〈苏幕遮〉正符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修辞,不愧为北宋词篇的代表佳作。
◇历久弥新说名句
范仲淹〈苏幕遮〉接连重复使用“斜阳”一词,前句“斜阳”说明时间为薄暮时分,后句“斜阳”则为眺望家乡的一座标的物,意指家乡远在斜阳之外。

至于“斜阳外”更时为后人引用。如晚于范仲淹半世纪才出生的词人秦观,在〈满庭芳〉中写道:“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此三句还曾被苏门四学士之一,也是北宋著名词评家晁补之评为“虽不识字,亦知是天生好言语”之美誉。

其后,有人讥笑晁补之,竟不知秦观此三句实源自隋炀帝的五言绝句〈野望〉:“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去,一望黯消魂。”秦观与隋炀帝用字遣词几乎类同,使得后出的秦观〈满庭芳〉备受议论;但也有人提出诗、词艺术形式根本不同,秦观所表达意境,还是胜过那荒淫恶名的隋炀帝一筹。

另外,元代杂剧家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主在描写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缠绵依恋,无奈两人必须离别的心情,所唱:“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前两句明显从范仲淹〈苏幕遮〉的“碧云天,黄叶地”脱化而来。清朝梁廷柟《曲话》提到,王实甫作《西厢记》,写到这段文字时,因竭虑构思,竟心力交瘁、扑地而死,曲坛从此盛传他为撰写《西厢记》耗尽性命,成就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
摘自《中文经典100句–宋词》 商周出版社 提供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4月27日报导】(中央社台北二十七日电)据报导,江西省铅山县近日发现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家谱、画像以及辛弃疾嫡孙墓志铭。铅山县博物馆馆长王立斌说,这三件文物属中国国家二级以上文物,为辛弃疾研究提供珍贵资料。
  • (一)

    八千万,
    冤鬼赴黄泉。
    苦叹那桩桩件件,
    更怜我大好河山,
    处处是疮瘢。

    (二)

    危难里,
    幸大法开传。
    荡尽浊污清旧宇,
    斩除红恶救生还,
    华夏着新篇。

  • 唐诗中不乏豪言壮语。除诗仙李白写有许多乐观豪放的诗篇之外,就连王翰所作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也是慷慨壮烈,足以使人豪气横出,精神为之一振。然而,随着时代的递嬗,精神面貌的不同,宋诗走向议论偏于说理、宋词多描写男欢女爱、离恨别情,很少见热情奔放、振奋精神之作。由此看来,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所作的〈夏日绝句〉就属于宋诗中少有的珍品了。
  • 中华文化是神传文化,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守文的意思是恪守古人留下的写作原则。因为诗词曲都是由文字组成的,所以这里先谈谈文字。
  • 中国古代是信神敬神的社会,社会的修炼风气总体比较浓郁,一些文学大家都是修炼之人,他们的作品往往看似是表达常人的情感,而实际是表达自己修炼的体会,感悟或者是境界,这其实是神传文化的一种必然。比如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 犹记得去年的一个春日,桃花开得灼灼,他邂逅了树下的陌生少女。女子巧笑倩兮,花面相映,而他凝眸端视,心驰神摇。不知是桃花映红了美人的面容,还是姣好的容颜照亮了繁盛的花树?
  • 大概是读了太多眼如秋水、眉若远山的章句,面对山明水秀的景致时,他很自然地把它想像成一位眉目如画的妙龄佳人。而且这位佳人,如书中的林黛玉一般多愁善感,眉弯似蹙非蹙,笼着丝丝轻雾;眼波似喜非喜,凝着款款深情。
  • 梅花长于冰雪林,如山中高士、月下美人,独立世间。它不同于牡丹的富艳、荷花的清纯、杏花的娇羞,以欺霜傲雪之姿、暗香疏影之美,成为文人气节和情怀的寄托。
  • 登高远眺,吟诗作赋,是文人士子的风习。小到一个思妇“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低诉情意绵邈的离愁别绪;大到一个才子登览幽州台,高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盛世幽思。山河胜迹如歌如画,才人的情感和怀抱寄寓其中,达到了情与景的交融和统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