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为平埔台湾人(一)

台湾人是炎黄子孙 也是平埔族的后代

叶淑贞

人气 316
标签:

【大纪元9月11日讯】一、前言

台湾在近代是一个垦拓的地区,因此有许多外来的移民,其中尤以来自中国的汉人为最多。但是在16世纪,汉人开始前来时,台湾已经有住民,是由南洋一带漂流或移住来台的马来人种。这些来台的马来人,有居住于平地者,也有居住于深山者,居住于平地者称为平埔族。由于清朝在1873年以前的治台政策十分消极,基本上不鼓励中国人移居台湾。即使有移居台湾者,也不许携眷,因此造成了岛上的汉人移民阳盛阴衰的现象。而当时的平埔族是母系社会,这种女子招男子入赘的母系社会与后来移入台湾的汉人多为单身男子的社会,正好产生“互补”作用。因此,大部分现在的台湾人的女性祖先不是从大陆来的,而是平埔族人。过去台湾南部有一句俗语说:“有唐山公,无唐山妈”,指的就是此意。也就是说,现代大部分的台湾人是炎黄子孙,也是平埔族的后代。

二、台湾的平埔族人

中国人称台湾土人为“番人”或是“番族”,在清治时期又依汉化的程度和对清朝官厅的服属与否,将番人分为“熟番”和“生番”。“生番”是指不服政令,居于深山之中的土着,清朝官方对“生番”的政策,基本上是划界封禁。“熟番”是指汉化较深,居于平地地区者,又称为“平埔番”,这些土着服从政府之教化、应政府之徭役和税课之缴纳。

因此,在汉人入台之前,从台湾北端、淡水河口沿岸起,沿着台湾西部平地,一直到台湾南端的恒春半岛,散居着许多平埔族。虽然通称其为平埔族,其实族系繁多,语言、习俗也不尽然相同。荷兰人曾对全台做过人类学调查,发现全台有193个部落,45个族系。依据清朝官方文书之记载,康熙年间服膺政府王化的“熟番”有46社,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乾隆6年已有89社,乾隆32年(1767)设置南北路理番同知时有93社,到了嘉庆年间开发噶玛兰厅,又有36社土着被编入清朝官方的统治。

平埔族大部分是母系社会。在生产方面,“男渔猎,女下田”。其亲族组织中,女性占有重要地位。在婚姻上,男子入赘于女家,随妻而居,为妻家服劳役。女子继承家产,传承家业。《彰化县志》叙述平埔族的社会说:“重生女,赘婿于家,不附其父,故生女谓之有赚,则喜,生男出赘,谓之无赚。无伯叔甥舅,以姨为同胞之亲,叔侄兄弟各出赘离居,姊娣皆同居共爨故也。”

这种招男子入赘的母系社会与后来汉人移入台湾之后,因为多为单身男子而形成的“阴衰阳盛”的社会,正好产生“互补”作用。汉人移入台湾,在郑成功时,多为军人,在清代前期也限定单身男丁才准入台,这些单身汉人基于成家或生理需求,往往以当地平埔族的女子为择偶对象。平埔族的招赘风俗,以及入赘女家又可分得家产的制度,对这批孑然一身的罗汉脚,颇具吸引作用。

三、台湾的汉人的移民

台湾是一个移垦社会,在荷兰时代(1624–1662)才开始有较大量的汉人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移入台湾。但是,在这个时代因为移民来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要垦荒,所以大部分的移民都是强壮的男子,女子与小孩不多。例如,在1661年荷兰统治区内的人口约有10万,其中汉人总共约有30,000,成年男子有25,000人,妇女及小孩约5,000人;土着人口有68567人;而荷人官民与士兵共有1500人。当时的汉人大部分是春时往耕,秋成回籍,只身来去。

但是,在1683年以后台湾归入清朝统治,由于清朝政府治理台湾的态度极为消极,因此为了限制中国人前来台湾,乃作出了限制大陆人民渡海来台的政策。清康熙颁布了三项渡台禁令,如下:

一、欲渡船台湾者,先给原籍地方照单,经分巡台厦兵备道稽查,依台湾海防同知审验批准;潜渡者严处。
二、渡台者不准携带家眷;业经渡台者亦不得招致。
三、粤地屡为海盗渊薮,以积习未脱,禁其民渡台。

其中的第二项禁令,使得早期来台者,几乎清一色是单身汉,造成社会的阴衰阳盛的现象。1720年的《台湾府志》就提及在岛上男人要结婚很困难。1721年,大埔(今嘉义附近)的257个汉人开拓者中只有一名女性。1727年,闽浙总督高其倬干脆报告凤山、诸罗、彰化三县新来的移民都没有妻室。

由于无法断绝源源不断的偷渡人民,地方官主张放松渡台禁令,其中尤以准多携(搬)眷入台的呼吁,几乎每几年便有一次。乾隆25年(1760),福建巡抚吴士功对中国东南沿海人民不断偷渡,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他说:

“…台湾府属…居其地者,均系闽、粤省滨海州县之民。从前俱于春时往耕,秋成回籍,只身去来,习以为常。迨后海禁渐严,一归不能复往。其立业在台湾者,既不能弃田园,又不能搬移眷属,另娶番女,恐滋扰害。…向之孓身飘流过台者,今已垦辟田园,足供俯仰矣!向之童稚无知者,今已少壮成立,置有产业矣!若弃之而归,则失谋生之路;若置父母妻子于不顾,更非人情所安,故其思念父母,系恋妻孥,冀图完聚之隐衷,实有不能自己之苦情。以致急不择音,甘受奸梢之愚弄,冒险偷渡,百弊丛生。”

因此,吴士功认为解决这些弊害之道,在于准许在台者搬眷。他认为安分良民,既已报垦立业,有父母、妻子之系恋,有仰侍父母,抚育妻儿之辛勤,自必顾惜身家,也就无暇为非。

就在这些地方官大肆呼吁,成家比单身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理念之下,清朝官方曾几度豁然开通,准许内地民人携(搬)眷入台。但一般而言,清朝官方的立场仍然是不积极鼓励民间到台湾来垦殖的,一直要到同治13(1874)年牡丹社之役以后,才推翻一切旧有之禁令,积极推动“开山抚番”之政策。

因此,当时台湾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谚语:“一个某,恰赢三仙天公祖”,正反映了这个时代台湾的开拓者孤苦伶仃的心情。

四、我们是炎黄子孙,也是平埔族的后裔

最近关于台湾人之谜已经进行了许多学术研究,这些研究皆显示了现代大部分台湾人是汉人与平埔族的混血种,而不是纯种的汉族人。其中,高雄医学院精神内科的论文〈台湾与西太平洋岛与南岛诸族的健康问题〉,显示从人种学血统的研究来看,台湾人的血统88%与汉族不同,是属于南方系人种。马偕医院医学研究室的林妈利医师根据染色体组织抗原体(HLA)或是粒腺体核酸的研究、母系血缘及父系血缘等三个不同的系统的分析,得到的结果是有85%的台湾人带有台湾原住民的血缘的。根据这些研究,平埔族、汉人及少数外国基因一起建构了非原住民台湾人的基因。

林妈利医师以及日本红十字会、东京大学等研究机构进行的共同研究,已经发表并刊载于国际医学期刊的研究论文〈组织抗原体(HLA)〉与第十一届国际HLA研讨会所发表的〈台湾各民族的HLA分析及比较研究〉也都显示,台湾闽南系与客家系种族是与中国的汉人完全不同的种族。从遗传基因来看,台湾人与泰国人和越南的普伊族同系;就血统而言,属于越族,与苗族同系。另一方面,根据报告显示,日本人与韩国人比台湾人更接近于中国的北方汉人。

也就是说,现在大部分的台湾人是介于中国人与原住民之间的中间体,所以我们说现在的台湾人是炎黄子孙,也是平埔族的后裔。◇(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高县三民乡  将正名玛雅乡
加政府投2亿 改善土着居住环境
南岛民族论坛筹备处明成立 7国开筹备会议
兰屿拼板舟北市大佳码头上岸 赞助单位迎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