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立委选举国民党大胜 选情分析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14日讯】(亚洲时报 方德豪撰文) 在台湾,1月12日的立委选举一如预期,在野的中国国民党取得超过七成席位,若加上亲民党及其他泛蓝席位,泛蓝更占去四分之三议会席位;执政民主进步党(民进党)方面,则遭遇该党创党以来最大的滑铁卢;过去两届占有席次均超过国民党的民进党,这次连四分之一的议席也拿不到。

据台湾选举委员会公布的资料显示,全部113个席次中,国民党获81席(区域立委57席,原住民立委4席,不分区立委20席),囊括了七成的议席;民进党只有27席(区域立委13席,原住民立委未获任何席次,不分区立委14席),连四分之一的议席也拿不到。在新的选举制度以及立委数目减半的情况下,无党团结联盟才3席,亲民党只有1席,未经政党推荐1席,国民党和民进党以外的其他各政党,均无法取得超过5%的政党票,都没有不分区立委议席;小政党生存空间已很小,台湾又回到两党政治的时代。另外,政党票投票率58.3%、区域及原住民立委票的投票率58.5%,都略低于上届立委选举的59.2%。

传统上,台湾政治版图以浊水溪为界,浊水溪以南都是泛绿占优,但这次泛蓝势力再次渗进浊水溪以南,自然引起很大的关注。在云林县以北的分区,民进党只能取得三席;在云林县以南的分区22席,泛蓝泛绿各拿下了11席。

值得注意的是,据选委会的数字,在政党票方面,虽然民进党不受欢迎,国民党才取得51.23%的政党票,跟过往大选结果对比可以发现,国民党的支持度其实并没特别增长;民进党取得36.91%的政党票,可能该党只有基本盘支持,连一票的中间票也拿不到。似乎,国民党和民进党均没有特别得到中间选民的支持。因此有分析认为,这次不是国民党做得好,而是民进党做得太差劲。

也有一种分析认为,这次选举结果,反映的是民众对陈水扁投了不信任票。这种分析,无疑也有一定道理,但它也只是说出了事实的一半。

应该指出,陈水扁对民进党败阵无疑有不可推却的责任,但更深层的问题是,民进党确实是一个“民主”的政党;其党路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部政治生态以及其支持者的取态;而就是民进党的支持者,他们阻碍了民进党不能借着执政的大好机会向中间路线调整;反而,他们不断排斥党内清醒的改革者,把他们打成“十一寇”;民进党内有这样的环境,跟中间选民距离愈来愈远。只是,若然有人把去蒋化运动的责任也推到陈水扁一个人身上,明显是不适当的。

民进党的主流派近期大搞去蒋化运动,虽说蒋介石是独裁者没错,但这段历史早已过去,蒋家王朝最后一名强人蒋经国也把台湾民主化了;民进党不断重提历史伤痕,对社会的族群融合可谓是毫无帮助。自民进党推动去蒋化运动以来,除了吕秀莲一人外,有哪一位民进党大老有公开提出反对这种挑起族群矛盾的做法?作为党的大选参选人,谢长廷或苏贞昌有没有提出过半句忠告?民进党内有人力指谢长廷“辅选不力”,若然谢长廷自己心知陈水扁这次的做法有问题,而他却没有道德勇气站出来说真话,试问选民如何有信心把台湾交给他领导?这些问题,其实都是民进党需要深刻检讨的。

那边厢,在民进党大搞鞭蒋介石尸的同时,马英九却站在历史发展大趋势的一边。众人皆知马英九属蒋经国隔代钦点的接班人,是国民党的太子党,但他却选择了族群融合,这一年,马英九深耕台南,把两岸政策向中间路线靠拢。他的调整,符合了台湾民众渴望维持现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期许,切合到主流民意的最大公因数。所谓此消彼长,民进党这一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

从这次选举结果看,民进党选民的取态已有一些进步:言论最偏激的候选人如有“三宝”之称的蔡启芳、林重谟和侯水盛,在这一次的立委选举全都中箭落马(其中,侯水盛于民进党内初选时就已经先落败,无法代表党参选);但另一方面,属改革派的候选人如李文忠、段宜康、罗文嘉等,依然落败。改革派在民进党内部一天仍是边缘人物,民进党一天也没有什么希望可言,也愧称“进步”二字。

身兼民进党主席的台湾总统陈水扁在这次惨败后,已表示要交出党主席职位。应该指出,这个问题对民进党来说,其实已不重要。若然民进党维持死硬路线,坚持泛绿的“原教主义”和“基本教义”,不思改革,任凭民进党更换十次党主席,也是无补于事的。

对国民党来说,这次他们取得议会的绝大多数优势,若然他们不积极推动族群融合,在政策上改变传统的“重北轻南”路线,甚至只集中精力大搞政治清算的话,选民离泛蓝而去的速度,也许会较泛绿的衰败更快。

从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台湾这次选举说明了一点:只要有适当的条件(如言论及新闻自由,理性及教育素质良好的选民),民主选举是可以很好的制约和调节极端的政治路线的。台湾的选民,这次就用它们的选票说明了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作用,即民主可以有利于社会稳定;而这个证明,恰恰是发生在华人的社会内的。中华民族,绝对是有能力和应该推动民主,也是应该培养发展民主政制条件的。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