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中国历史的战役】宇文泰大战高欢

淑萍;图:志清
font print 人气: 155
【字号】    
   标签: tags: , ,

中国战役史上,以南北朝的东、西魏战争尤为精彩。当时西魏是宇文泰辅政,东魏则由高欢掌权,两人都有统一天下的想法,所以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一连串战役。

北魏分裂 东西对立

北魏末年,宇文泰跟随父亲征战,加入起义行列。这次起义被尔朱荣弭平,宇文泰投靠到尔朱荣的部下贺拔岳。永安3年(530年),尔朱荣被北魏孝庄帝所杀,尔朱荣的权势由高欢继任,高欢位居丞相,掌握朝政大权。北魏孝武帝对高欢侵夺大权有所不满,想要密秘召见贺拔岳,以其来牵制高欢。

贺拔岳在永熙3年(534年)在平凉被人用计诱杀,他的手下部众悉推宇文泰为统帅,宇文泰便将贺拔岳的部将收归己有。后来宇文泰上书给北魏孝武帝,承诺共同辅助王室,北魏孝武帝就封宇文泰为大都督、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后来,宇文泰因平秦、陇有功,北魏孝武帝再加封骠骑大将军、关西大都督等,宇文泰的地位仅次于高欢。后来,高欢另拥元善见为帝,并迁都于邺(今河北邺镇),是为东魏。北魏自此分裂成东、西魏。宇文泰也从此与高欢开始一连串你争我夺的争战。

东魏天平3年,高欢率兵攻打宇文泰,大都督窦泰攻潼关。天平4年(537年),宇文泰亲率轻装部队少数人暗中从小关(今陕西潼关一带)出走,窦泰慌忙领兵过黄河,但西魏宇文泰已进至马牧泽(今陕西潼关北),宇文泰善用战术,窦泰兵败自杀,史称“东西魏潼关之战”。

沙苑之战 以寡击众

天平4年(537年),高欢率二十万大军攻打西魏,要为窦泰报仇,高欢派高昂领兵三万出河南。西魏帝派宇文泰前来迎击,当时关中闹饥荒,宇文泰兵员不及万人。东魏营下有人建议高欢要兵分两路而行,也有建议他要坚守粮道、不要轻易过河,但高欢都没有接受建议。

西魏宇文泰因兵员人数差东魏太多,不被看好,但宇文泰足智多谋,有很强的统驭能力,又有李弼献计,于是决定迎战高欢二十大军。宇文泰先令手下储存三日军粮,并在河上搭建浮桥,以轻骑渡渭河到沙苑,当地距离东魏仅六十里。再用李弼之计,令士兵摆阵于渭曲,同时将部分士兵及武器都藏于杂草中,等候鼓声再群起进击。

一切都布置就绪之后,东魏大军果然来到,看到西魏的兵员人数如此单薄,都起轻敌之心,于是兵马轻敌冒进,一时军纪大乱。宇文泰乘此时亲自鸣鼓奋战,西魏军突起进击,李弼、赵贵伏兵加入,李弼率铁骑横击东魏主力军,东魏军惊异,军队断成两段,溃败散逃。此役结果,西魏俘虏东魏七万士兵,得收缴兵器十八万件。高欢骑着骆驼,连夜逃回黄河西岸。李弼等十二大将,以功进爵,史称“沙苑之战”。沙苑之战后,宇文泰命将士每人在战场上植柳树一株,以示荆功。

经过这场兵力悬殊但却能以寡击众的战役之后,宇文泰不但把西魏原本不稳定的政治局势巩固起来,也为自己在西魏政权的主宰地位奠定坚实根基。

高欢病故 结束争战

沙苑之战隔年,高欢心有不甘,想要再次进攻西魏。他派侯景等出兵西魏,侯景与司徒高昂在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市东)包围西魏大将独孤信,此时,宇文泰领兵救援,高欢也同时带救兵前来,两方军队在河阴(河南洛阳一带)大战,结果高欢又是大败,司徒高昂等被杀。宇文泰与高欢屡次交手,但高欢似乎战术不及宇文泰,时常打败仗。

武定四年(546年),高欢与宇文泰大战于玉璧(山西稷山),高欢又败又病。西魏造谣说高欢中箭,命在旦夕。高欢似有所感。回师途中,特意将群臣召集起来,于席中悲痛流泪,唱〈敕勒歌〉一曲:“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听者无不动容。隔年,高欢病死于晋阳,结束和宇文泰沙场争战的一生。@*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夏朝末年,夏王桀骄奢荒淫,横征暴敛,对民众及所属方国部落进行残酷的压榨奴役,引起各方百姓普遍的憎恨。而在黄河中游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任用伊尹辅佐,励精图治,日益强大。
  • 武丁,是商朝的第二十三代国君,也是商王小乙的儿子。原本逐渐式微的商朝,在武丁的知人善任及励精图治下,国势强盛,政治清明,民生富裕,史称“武丁中兴”。
  •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开始,中国历史就进入了诸侯兼并的时代。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又互相毗邻,不免发生一些冲突,长期累积下来,就导致了这场长勺之战。
  • 位居南方的强国──楚国觊觎中原已久,先前齐桓公在位时,国力强盛,加上与各诸侯联结,楚国入主中原的野心无法得逞。这时中原局势纷乱,楚国成王于是借此机会将势力深入中原地区。
    然而,当时中原诸侯也不乏想称霸中原政治家,宋襄公就是其中一位。
  • 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于城濮战胜楚军,并迎襄王于践土,召开诸侯会盟,成为中原霸主。
  • 吴越之战,是春秋末期吴国和越国之间进行的最后一场争霸战争,总共长达三十五年,最终由越国战胜而告终。
  • “围魏救赵”是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战术,这个战术源于战国初年齐、魏二国的桂陵之战。
  • 魏国虽然在桂陵之战被齐国打败,国势受到重创,但毕竟实力雄厚,蓄精养锐十几年之后,元气又大致恢复。同时期的韩国是韩召王在位,韩召王在名相申不害内修政教,外应诸侯的辅左下国力鼎盛,因此使得南方的魏国备感威胁。周显王28年(公元前341年),魏国大将庞涓率领魏、赵联军,直攻韩都(今河南新郑县)。韩国告急,遣使求助于齐国。
  • 战国时期,燕国与齐国相比邻。燕王哙因让位给燕相子之,导致燕国内部引发王位争夺的内乱。齐宣王趁机攻燕,杀了燕王哙和子之。后来由于各诸侯国出兵救燕,迫使齐国撤兵,才平息这场战争。燕太子平稍后即位,是为燕昭王。他广招贤士,对内大加改革,积极奖励生产,做好对齐的复仇之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