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人物】超世之杰-曹操(上)

阿哲;图:志清
font print 人气: 161
【字号】    
   标签: tags: , ,

曹操是三国时代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一位争议性的人物。《三国演义》及戏剧中都将他描绘为奸臣,然而与他同时代的人却对他有很高的评价,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认为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曹操年少时,就对军事、文学及治国之道等都很有兴趣,但他不会死读书,经常是融会贯通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尤其他独到又实用的治国之道,往往令人叹为观止。

稍长后,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开始结交一些社会名流。一位以知人著称的卸任太尉乔玄对他说:“我见过不少名士,没有人能比上你,如今天下大乱,非有命世之才,不足以拯救苍生,将来平定天下,恐怕只有靠你了。”又说:“你现在没有什么名声,应该与名士许劭结交一下才好。”曹操于是去拜访许劭,交谈一阵子以后,曹操问:“先生看我是怎么样的人呢?”许劭笑而不答,经过再三追问,他才说:“你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曹操听罢,大笑而去。

东汉时,秀才、孝廉及地方僚属等,一般都是地方官从本地人中辟举,然而要获得辟举,必须得到好评且有较高的名声才行。曹操先有名臣桥玄的赞扬,后有名士许劭的品评,加上他的刻意经营,从而声名越来越高,仕途也顺畅起来了。

执法严正,初崭头角

二十岁时,他被推举为孝廉,并授予洛阳北部尉的官职。曹操一上任就在衙门外挂了五色大棒,宣布违犯禁令者,一律严惩。禁令颁布后,宦官蹇硕的叔父仗势违禁夜行,曹操下令挥棒严处,充分展现不计身份、不畏权贵的执法态度。此后不法份子不敢横行,他的名声也一下子大起来了。

灵帝的宠臣们对于曹操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十分痛恨,但又找不到罪名可以诬陷他。为了让他离开现有职位,一致推荐他前往顿丘任县令。所谓“乱世用重典”,曹操不管到哪里都是执法严正,以致他每到一处,当地的贪官污吏知道后,就纷纷逃到其他郡县避难。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引起黄巾之乱。黄巾之乱虽然很快被平定,却造成东汉群雄并起的局面。曹操由于参加镇压黄巾之乱有功,被升任为济南相。任职后,他发现当地贪赃枉法十分严重,于是大力整顿,最后竟有高达八成的官员被免职了。

散尽家财,揭竿起义

后来董卓率大军入京,并独览大权、干预朝政。为了讨伐董卓,曹操散尽家财征募义勇,揭竿起义。他讨伐董卓时,没有地盘,兵力也很少,但靠着自己正直的名声,加上善于掌握时机,羽翼渐丰。其后关东一些州郡的州牧也积极组军反抗董卓,并一致推举袁绍为盟主。曹操因讨伐入侵东郡的黑山贼有功,被袁绍任命为东郡太守。

董卓挟持献帝迁都长安,火烧洛阳,且调动大军迎击联军,许多诸侯见董卓势力强大,不敢与之对抗。曹操几次催促袁绍西进,袁绍不听,一直按兵不动,出于无奈,他只好独自进军,结果遭到董卓部将徐荣击败,不仅身中流箭,坐骑也伤重不起,幸得部属让出坐骑,他才能死里逃生。

不久,董卓被义子吕布所杀,与此同时,青州黄巾军又逐渐壮大,并大举入侵兖州,太守刘岱战败被杀。许多官员见情势危急,为了借重曹操的军事长才,前往东郡请他担任兖州牧。任兖州牧后,他率军讨伐青州黄巾军,经过一番苦战终于获胜,并一路追击至济北,最后黄巾军全部降服。他从中挑选一些精壮收编为子弟兵,号称“青州兵”。此役他充份展现治军的能力,也为自己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外戚宦官专权,东汉王朝名存实亡。曹操掌握衮州之后,听从荀彧的建议,迎献帝到许县,即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举使他在政治上占有很大的优势。此后无数的能士纷纷投效至他的麾下,他的势力也越来越强大。

逐渐地北方大致形成了袁绍与曹操两大阵营。袁绍拥兵数十万,占据黄河以北,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曹操只有数万兵马,占领黄河以南,所处的地理位置易攻难守,且后方并不巩固,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策及南阳的张绣仍与曹操为敌,所以总体形势利袁而不利曹。

官渡大战

后来,袁绍起兵十万、战马万匹,南下攻打曹操,官渡大战序幕由此拉开。大战之初,许多部属认为袁绍兵力强大,难以取胜,应该投降,然而曹操却认为袁绍兵力虽多,但猜疑心重,不能信赖部下,因此内部并不团结,如能善加利用,加上施以奇袭等战法,还是有获胜的机会。

正当曹操全力布置作战时,刘备起兵占据下邳,准备与袁绍合力夹击曹操。他分析眼前形势,认为:“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遂率精兵出奇不意攻打刘备,一举占领沛县,收复徐州,并转攻下邳。刘备原以为曹操面对袁绍大军,没有能力出兵攻打他,所以曹军突然出现时措手不及,从而全军溃败,关羽也被迫投降。刘备战败后,带少数兵马投奔袁绍。

曹操获胜后立即还军官渡。不久袁绍派遣郭图、淳于琼、颜良进攻东郡,太守刘延兵力微弱,在白马被颜良率军围困,情况十分危急。曹操采纳谋士荀攸的建议,引兵到延津,佯装要渡河袭击袁军后方,袁绍中计分兵西应。曹操乘概率精兵直奔白马,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斩杀,白马之围于是解除。

袁绍又派文丑和刘备率六千骑步兵渡河追击曹军。那时曹操只有骑兵五百余骑,紧急之中,他命令一些骑兵解鞍放马,并将辎重弃置在路上。文丑兵到,见到丢弃的马匹、辎重,你争我抢、乱作一团。曹操见状,命骑兵立刻上马,全力冲杀,袁军反应不及顿时溃败,文丑也被杀了。此番连斩颜良、文丑两名大将,袁军大为震动。

后来,袁绍大军向官渡逼近,曹操出击不利,从而收兵回营,坚守不出。双方相峙月余,曹军粮草将尽,士卒疲乏。相反地,袁军粮草充足,并屯粮于袁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

此时恰好袁绍谋臣许攸前来投奔,并献计奇袭乌巢。许攸之计,正合曹操寻找机会,出奇制胜的心意,于是当机立断亲率步骑五千人连夜摸黑出营,一路扮着袁军,骗过层层哨卡。到乌巢后,曹军立即围住粮屯放火,熊熊大火划破天际,及至天明全部烧毁。

袁绍闻讯大惊,立即派兵增援,当援军逼近乌巢时,左右请曹操分兵抵挡,他大怒道:“敌兵到我背后,再来告诉我。”在前后皆有袁军的情况下,士卒皆殊死拼杀,最后终于大破乌巢守军,擒杀袁将淳于琼。张阖、高览二位将领听说淳于琼兵败,又闻袁绍对他们起了疑心,遂于阵前投降。曹操忽然得此援军乘势挥军掩杀,袁军大溃,袁绍也仓惶逃走了。

历时一年多的官渡大战,曹操获得全面胜利,他以两万兵力击败袁绍十万大军,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击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曹操以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其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赤壁之战

袁绍病死后,袁谭和袁尚为了争夺继承权,发生内哄。曹操乘机发兵攻击,不久黄河以北的冀、幽、青、并等四州全部归入势力范围,北方终于大致统一。

曹操统一北方后,准备一举统一全国,从而率大军南击荆州。荆州刺史刘表恰于此时病死,代理的刘琮不敢对抗,于是投降。刘备得知刘琮投降,自知无法独力对抗曹操大军,就派诸葛亮前去联络孙权,并达成协议合力对抗曹军。

秋冬之交,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到达赤壁,与孙、刘联军相遇。鉴于北方军队不习惯水战,曹操下令用铁锁把全部战舰锁在一起,以免船身摇晃影响战力,这给了孙、刘联军火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天夜里,东南风大起,周瑜的部将黄盖诈降,带了满载浇了油柴草的十艘军舰,趁着风势向曹营驶去。距曹营不远时,突然点火向曹操的舰船撞去,结果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把曹军百万人马一举击溃。赤壁之战后,从此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曹操战败后,认识到一时无力统一全国,就改变策略加强巩固后方,先后平定韩遂、宋建、张鲁等几股割据势力,最后北方全部统一。@*(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他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又是天文学家、地理学家。他的一生传奇多彩,留下许多既机智又充满忠义的故事,在中国历史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 曹操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之后,统一北方,成为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阀势力。公元208年7月曹操率领大军南下,企图占领荆州,进而使据有扬州和会稽六郡的孙权臣服。当时的曹操军力雄厚,气势不可一世,眼看统一中国的大业就要完成,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曹操15万大军(号称80万)却被孙权、刘备5万联军击败,在赤壁一役中锻羽而归。随后,天下三分,应验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 据说刘裕是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后裔,但是到了其父刘翘时,家道已明显中落。年轻时因为家贫,曾当过农夫、樵夫和渔夫。
  • 汉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兴之君,而他第一道诏书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于公于私,汉宣帝都显露了真挚又深刻的仁爱之心。
  • 康熙初年,学士孙芑瞻(名在丰)担任皇帝身边的侍讲。他跟众人说了自己亲见的康熙皇帝的几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许多康熙帝谦虚勤学、敬天爱民、仁爱宽容贤臣的故事。
  • 商汤对人、对万物都能作到“网开三面”。夏桀失政在鸣条这地方被商汤打败了。当时,商汤并没有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对夏桀说:“我将为君王恢复道德,复明人心。”夏桀对商汤说:“君有人,这是君的国。”就是说夏桀看到商汤拥有民心,也就拥有了这片国土。于是夏桀带着五百个追随者离开。他从中野迁徙到不齐又迁徙到鲁地,结果如何呢?
  • 唐宣宗崇尚文雅的小故事。他为何自比乡贡进士呢? 他怎样选博士?为何他“大中之政”被史学家给与“有贞观之风”的评价?
  • 清朝四大谜团之一,世祖顺治皇帝是死于天花,还是出家为僧?董鄂妃为何能成为顺治帝的挚爱,她到底是谁?
  • 康熙帝在位期间广施仁政,布恩德于四海,使得天下出现了“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盛世景象。而作为中国帝制后期最为圣明的君主,康熙对后代的教育亦是历代帝王中最为勤谨的一位,故其后代皇子王孙多文武全才,实为中国历史上极为成功的教育家。
  • 清圣祖康熙皇帝的圣德神功、千秋盛业给人类留下典范。同时,康熙皇帝是一个孝思、孝行逾恒的圣君。康熙皇帝怎样重视孝道?又是怎样实践孝道的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