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十七) 一切事务 不可懈慢

三新
font print 人气: 50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训曰:顷因刑部汇题内有一字错误,朕以阃笔改正发出(1) 。各部院本章朕皆一一全览,外人谓朕未必通览,每多疏忽。故朕于一应本章,见有错字,必行改正;翻译不 堪者,亦改削之。当用兵时,一日三四百本章,朕悉亲览无遗。今一日中仅览四五十本而已,览之何难?一切事务,总不可稍有懈慢之心也。

【注解】
(1) 阃(k□n)笔:红色笔迹。清制,内外奏章或特降之旨,由皇帝阃笔批示书写,表示出于亲笔。

【语译】
庭训道:近来,因为刑部呈送上来的公文中有一个字错了,我就用红笔改正过来颁发了下去。各部、各院的奏折、奏本等我都一一通读过,外边的人以为我未必能够通览,所以,写奏本是每每多有疏忽。故此,我在所看的全部奏章中,一旦发现有错别字出现,就加以改正:那些翻译极差的文字,也加以删改。

当年,国家有战事时,每天送上来的奏章、奏本有三四百件之多,我都一一通览,无一遗漏。现在,一天之中,送上来的奏章等仅有四五十件而已,通览它们又有什么困难呢?做任何事情,无论大小,总不能有一点懈怠轻慢的念头。

【心得】
康熙“各部院本章朕皆一一全览”,事无钜细,不敢懈慢,这在大权在握,君临天下的时代是很难得的,康熙皇帝自幼就勤于学习,乐于修德,养成了一种严谨的处事作风,所以,“见有错字,必行改正;翻译不堪者,亦改削之”,实际上是宁静致远、无欲则刚的一种表现。
<--ads-->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训曰:凡人存善念,天必绥之福禄以善报之1。今人日持珠敬佛,欲行善之故也。苟恶念不除,即持念珠2,何益?
  • 训曰:人惟一心,起为念虑。念虑之正与不正,只在顷刻之间。若一念不正顷刻而知之,即从而正之,自不至离道之远。《书》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 圣,”一念之微,静以存之,动则察之,必使俯仰无愧,方是实在工夫。是故古人治心,防于念之初生、情之未起,所以用力甚微而收功甚巨也。
  • 训曰:近世之人以不食肉为持斋,岂知古人之斋必与戒并行。《易•系辞》曰:“斋戒以神明其德。”所谓斋者,齐也,齐其心之所不齐也。所谓戒者,戒其非心妄念也。古人无一日不斋,无一日不戒。而今之人,以每月的某天某日持斋,己与古人有间。然持斋固为善事,可以感发人之善念,第不知其戒心何如耳?

  • 孔子说:“立志于修道。”所谓“志”, 就是心的功用。人性没有不善的,所以人心也没有不正的。但人心的功用则有正和不正之分,这一点我们不能不清楚。 孔圣人有着天赋绝顶的圣明,尚且在十五岁时就立志于学。 这大概因为“志”是提升道德修养的起点之故吧,昔日的圣贤修道无不是从“志”开始的。无论多远,没有“志”达不到的:无论多坚,没有“志”攻不破的。
  • 庭训道:孟子说:“良知良能。”是想举出良知、良能这些心中固有的善端,以此来说明人性有善良的一面。他又说:“品行高尚的人,也就是没有失掉婴儿纯净良善之心的 人。”
  • 大凡一个人面对各种事务,无论大小,一定要十分审慎,这样,才不会留下后患。因而孔子说:“遇事不知多问几个‘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最后也只能对他说‘该怎么办呢?’”这的确是至理名言啊!

  • 庭训道:天下任何事情,都不能小看和大意 ,即便是最小最简单的事情,也应当慎重对待。所谓慎重,就是要有“敬意”。在没有事的时候,用“敬意”来自我约束。在有事的时候,就用“敬意”来应对事 务。深厚的敬意,贯穿事情的始终,谨慎修持敬意让敬意永存,不断修习渐成习惯,自然就没有做不成的事。这大概是在心中常存敬意,身心就会清明通达之故。
  • 训曰:凡理大小事务,皆当一体留心,古人所谓防微杜渐者。以事虽小而不防之,则必渐大,渐而不止,必至于不可杜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