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学新鲜人的一封信(8)

社团:是必修功课?还是浪费时间?(上)
刘孟奇(台湾国立中山大学政治经济学系副教授)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首先恭喜你成为大学新鲜人。身为大学新鲜人,你大概已经听过一个说法,就是大学有3个必修学分:课业、社团、爱情。不过,经过一场漫长的升学竞争,除了第一个学分外,其他两个学分,对于许多大学新鲜人而言,恐怕都还相当陌生。

就“爱情”而言,如果出现“郎有情、妹有意”的机会,应该没有多少年轻男女会问“为什么要谈恋爱?”,而父母基本上也会觉得,既然子女都已经进大学了,交交男女朋友也是应当的事情。但是对于“参与社团”这件事情,可能许多人就会犹豫:为什么要花时间参加?结果会值得吗?而许多父母可能也会有些嘀咕:花太多时间在社团上,会不会变成“不务正业”,甚至导致课业成绩一落千丈?

身为大学生活的过来人,以及看过许多大学生在学发展的老师,我要先告诉各位新鲜人一件残酷的事实:是的,如果你非常热衷社团,却没有做好时间规划的话,结果很可能让你在课业与社团之间焦头烂额、顾此失彼。

不只于此,对很多大学新鲜人而言,在社团办理活动与人际相处,可能是他们头一次接触“做事的困难”与“做人的压力”,而这个“第一次接触”的结果,很可能不太美妙。事实上,我见过不少大三、大四的学生,或者因为社团经验感到伤痕累累,或者因为即将步出校园而感到时间压力,会开始怀疑自己先前对于社团参与的高度热情,与时间付出是否值得,会不会根本就是“浪费生命”?

无论如何,我的另一个经验是:等到一个年轻人从大学毕业5年、10年以后,再回过头来看大学时的社团经验,往往会跟刚毕业时的心情,有很不一样的评价。

原因是,10年以后,当一个年轻人在职场中已经有了相当的工作经验,他会对于“核心就业能力”在职场中的重要性有深入的体认。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他们在大学中的社团经验,其实是他们在这方面真正的“第一节课”(而对于许多人而言,这几近于“震撼教育”)。不管当时他们认为自己的社团参与是“成功的”或“失败的”,这至少让他们获取宝贵的实务经验,并从中知道自己在这些能力上的优势与不足之处。而对于那些能够深入反思这些经验的人而言,这也往往是他们大幅成长的开始。

所以,是的,虽然修社团这个“必修学分”可能会让你付出代价,可能会让你焦头烂额,可能会让你觉得得不偿失、浪费时间,我还是认为你应该勇敢积极的去修这门大学生的必修功课。不过,如果我们在事前有一些心理准备与态度上的调整,可能会让我们在上这门“必修课”有更多的收获。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议:

第一、大学社团参与的重点不只在于自己在其中完成什么,更在于自己在其中学到什么;在参与过程中“事情成功”很好,但是“做好事情”更重要。

我曾经访谈过一些大学毕业生,他们当中有不少人,特别是大学时比较缺乏社团经验的,都会希望自己当初在学校时可以再多一些社团参与,而且最好是能担任干部,特别是能够企画、执行与领导一个完整活动。

不过他们最主要的理由,可能跟一些大学生参与社团的理由不太一样—不是为了结交朋友、燃烧青春、挥洒热情—而是为了把握大学时的宝贵时间与校园所能提供的绝佳机会,好好磨练自己“做人做事”的能力,特别是那些在目前课堂上可能很不容易练习与学习到的能力,例如表达沟通能力、企画执行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互动能力等等。

所以,我一向鼓励学生参与社团;而且不只是参与,最好还能“撩下去”做事,而且下决心把事做好,这样才能真正从参与中学到有用的经验与能力。

(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学是一个在本质上与过去的学习完全不同的阶段。因为本质不同,过去的失败者,将有机会在大学取得成功;相反的,过去的成功者,也可能在大学落入失败区。而成功与失败,端视自己如何开展这段大学生活。
  • “大学之路”众人向往之,一个与高中生涯十分不同的阶段。“大学”拥有探索历史、文化、生活、社会现象及生命和宇宙科学等等的基础知识与设备,更难得的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态度与行动力。

  • 同学,你好,恭喜你!即将踏入大学校园,接受四年高等教育的洗礼,进入大学念书,是人生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里程碑。这不是一篇“长者对晚辈说教”的文章,因为:第一,我没那么老;第二,我也没打算那样写。但我希望与你分享:怎样读大学最有趣、最好玩、也最能满载而归,也希望能协助你毕业后顺利踏上就业之途。
  •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怎么过这一天,我们的决心很重要。可是,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在安逸中长大的年轻人有多少能够做到?神韵作品网站发布飞天大学学生娱乐作品《时间》以及《决心-时间之续集》,表现一群年轻人如何在紧张的训练中励志进取,一点一滴中过好每一天的心路历程,吸引大量粉丝观看。有观众被感动到“泪目”,有观众下定决心要做到“持之以恒”,也有观众认为“这部片子值得每周看一遍!”
  • 台湾大学入学学测成绩出来了,同学与家长们或许正为接下来怎么办而烦恼,是要利用“繁星推荐”,还是要用申请入学,抑或是再准备指考拼一拼?或许,建国中学学生廖伟皓的故事值得参考。
  • 以ikinz101为名的作者,以自己的经历,给中学新生十点告诫,或许对初中新手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会有所帮助。以下是文章的要点。
  • 每年这个季节都是维州12年级学生担忧自己ATAR成绩的时候,很多人认为高考成绩将决定自己的前途。费尔法克斯(Fairfax)媒体作家维尔士(Lisa Wells)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这种担忧是不值得的。
  • 两年前的夏季,伊顿公学的新校长Simon Henderson在刚刚继任之时便向外界表示,伊顿公学的未来将是适合现代社会的学府, 弱化一贯的社会阶层氛围,即“从北英格兰的穷人家的孩子到南部的富裕家庭的孩子”都将有机会入读伊顿公学。
  • 加拿大人波特里斯(Kear Porttris)在2010年决定拿一个大学文凭的时候,既要支付房贷,还要帮着给女儿喂饭等。专家们提醒,成年人求学深造,面临的经济问题更复杂。学费、书费之外,可能还得考虑托儿费、交通费等等。不过,规划合理的话,拿到大学学位的回报可能会很不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