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故事(三):孔子论穷通

浊世清莲
font print 人气: 59
【字号】    
   标签: tags:

今人皆以为,得高官、发大财,飞黄腾达谓之通,反之为穷。而孔子对穷通却有异乎寻常的理解。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被围于陈蔡,粮绝而不得行,随从弟子都饿的爬不起来,孔子诵诗、弹琴唱歌不止。子路性直,闻夫子弦歌之声而忿然作色,直言责问孔子:“君子亦有穷乎?”孔子回答说:“君子穷而节操不改,小人穷则肆意为之。”

又,《孔子集语‧事谱下》云: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七日不曾尝粒,形容憔悴而弦歌之声不绝。子路对颜回说:“君子就是这样无耻吗?”颜回无以对,以告孔子。孔子召子路及弟子曰:“君子通于道谓通,穷于道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而遭乱世之患,何穷之有?只要内心无愧于道,临难不失其德,便是幸事。”(其事并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孔子认为,得高官厚禄不是真正的通达,得天道、守天道才是君子的通达。君子得道,居庙堂之高则兼济天下,传道于民而使民心向善;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传道于门徒,垂之于文以使后来人得道。要之,君子不论地位高低,身份贵贱,得道而不离道、不失德,才是第一重要的。所以,孔子贵“朝闻夕死”,认为早上闻知了天道,傍晚就死都是值得的,都是人生最值得庆幸的事。

今天大法弟子所得到的法轮佛法,乃是宇宙间最高的法,最大的道,这是千年万年都等不到的,是用生命都换不来的,是宇宙有史以来最值得庆幸的大事。所以,他们身陷囹圄不畏难,流浪街头不觉苦,生死大难不惧怕,被活摘器官不屈服,处于生死迫害中还坚持救度世人。为什么?因为他们始终心存宇宙大法,宇宙大道。得大法则有大智,得大道则有大勇。所以,他们罹巨难不失其德,临大苦心不离法,时时谨记大法弟子助师证法救人的使命。这是他们最大的幸事。

大法弟子才是当今世界上真正通达的得道君子。

转载 正见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9/21/54935.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回,鲁哀公问孔子:“如何才能治理好国家?”

    孔子说:“国政当中最急迫的,就是要让百姓富裕和长寿。”

  • 吴保安,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县尉。他的同乡郭仲翔,是郭元振的侄子。郭仲翔很有才学,郭元振打算帮助他成名和做官。赶上蛮敌侵犯,朝廷派李蒙做姚州都督,帅领军队去征讨。李蒙临走时,与郭元振告辞,郭元振就把郭仲翔介绍给他,并说:“郭仲翔是我弟弟的独子,还没出名和做官,你暂且带他去军中锻炼。如果能破敌立功,使他也能享受一点微薄的俸禄。”李蒙答应了他。 他见郭仲翔确很有才干,便任他做了判官,让他处理军政事务。他们一起到了蜀地。
  •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曾做过山东范县、潍县的知县。板桥性格洒脱宽厚,在任知县的十二年间有惠政,在他治下的县境,牢狱曾几度空虚。
  • 子路穿得整整齐齐,气气派派,来拜见孔子。孔子说:“仲由,你这么神气十足,是为了什么?长江刚从岷山流出时,它的水流很小,只能浮起酒杯。
  • 古弼在旁边坐等了好久,世祖也不问他有什么事。于是古弼站起身来,当着世祖的面,揪住刘树的头发,将他从椅子上拉下来,然后一只手拽住刘树的耳朵,一只手攥成拳头,殴打他的脊背,斥责刘树说:“皇上不理朝政,都是你这个佞臣的罪过!”刘树确实是个佞臣,干了许多坏事。古弼早就气愤在心,这天忍不住发作了。
  • 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年轻时做过县功曹。当时豫州刺史周景,巡察所属部域,考核政绩。桥玄抓住这个时机,谒见周景,伏地陈述地方官羊昌的罪恶,请求彻底查究羊昌的罪行。周景钦佩他的意志,就任命他担任相应的职务,并派遣他去查处。
  • 一般都认为,能上山擒虎、入水捉蛟、战场不避枪林弹雨、行侠仗义者是真正的勇士,而孔子却不这样认为。
  • 孝有层次深浅之分。一般所认为的孝顺父母,只是孝浅层次的含义。 孔子所认为的全孝,才是其深层次的含义,才是孝的最高境界。
  • “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是陶侃的曾孙,祖父外祖父虽是东晋的名士,但是到陶渊明时,家世已经衰落。然而自幼就贫困的他,并不以贫为苦,他一生虽没有显赫的功业,但他高尚的人格和诗文的成就,却受后人崇仰传诵不已。
  • 海瑞一生无私为民,清廉至极,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能为民请命,冒死进谏。正是这种敢触龙颜谏君王的凛然正气,使他千古留芳,许多后世文艺作品都描写了这一点,由此可见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