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宁静的心灵独白

世界著名单簧管演奏家费德曼访谈录 (一)

font print 人气: 1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3日讯】世界著名单簧管演奏家吉欧拉‧费德曼(Giora Feidman)的信条是,宁静比噪音更能影响聆听音乐的环境。在世界各地的表演中,费德曼给观众带来迷人的宁静,领他们走上悠远的心灵之旅。

在去德国的旅途中,七十二岁的费德曼谈起了他的音乐会,他在面对八十万人表演时的经历和感受,音乐会上观众那种充满敬畏的宁静, 还有他对音乐是人类基本需求的理念。


三重奏:费德曼与帕普(Jens-Uwe Popp)和杰格(Guido Jaeger)表演单簧管、吉他、大贝斯三重奏。

周游世界 最想回家

大纪元记者:您出生在阿根廷的布易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生长在以色列。
费德曼:是的,我在以色列住了五十一年了。

记者:您去过许多地方。
费德曼:我大部分时间在德国 下周我要去维也纳演出,然后去耶路撒冷。我常常是在旅途中,这对我来说很平常。

记者:您去过许多国家,在哪儿您觉得更有家的感觉?是以色列吗?
费德曼:地球就是我的家!

记者:您喜欢德国什么?您觉得您跟德国人有缘吗?
费德曼:其他国家的人都把我当客人看,他们待我就是用接待客人的那种方式。而在德国,我就觉得到家了。

我来德国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我是犹太人,德国人和犹太人能和睦相处。我们生来就应该和睦相处,而不是互相敌对。其实现在的德国就是这样的。走在街上,感觉自己是个正常的人,而不是受害者。这对我来说的确意喻非凡。德国就像是块大磁铁,牢牢地把我吸引住了。

我也盼着回以色列。我们这代人就是想回家,回归犹太文明,远离尘嚣,回到能找到真正自我的地方。

宁静是找寻自我的钥匙


靠近观众,感受个性:费德曼喜欢近距离为观众演奏。(Matthias Kehrein/Epoch Times)

记者:你们昨天在波恩(Bonn)的三重奏演出怎么样?
费德曼:昨天的演出是在一个巨大的露天帐篷里进行的,不是在音乐厅里。尽管现场有汽车和火车的嘈杂声,但在帐篷里仍能强烈地感受到宁静与祥和。

有意思的是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中,你仍能触摸到时间,宁静完全超越了噪音。我常在那里演出,经常有这样的经历。

我进到账篷里,尽管有噪音,却有一种能触摸到宁静的感觉。许多观众都有这种感觉,只是有人还没有意识到。关键是要找到真正的自我。外界的因素会干扰阻止你找到真正的自我。

“找寻真正的自我”是什么意思呢?找什么呢? 就是找寻自己的心灵,和自己的心灵沟通对话。

记者:噢,观众在昨天的演出中找到自我了吗?
费德曼:宁静和安详是必要条件。只有远离噪音,才可能找寻真正的自我。人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不让讲话,强制保持安静。而我所讲的宁静是一种能量,是音乐打出的一种能量。

音乐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记者:制作音乐时,您有既定目标吗?
费德曼:没有。

记者:那有什么呢?
费德曼:唱歌和跳舞,这是一种自然原动力,是人类的一种本能需求,就像要吃饭、喝水和睡觉一样,人们就是要唱、要跳。

新生儿告诉妈妈:“我就会一种语言,要与我交流,你就得给我唱歌。”世上没有哪个妈妈不会给自己的孩子唱歌。你说这是电吉他能代替得了的吗?

当小婴孩儿拿着你的手,他是想让你跳舞。有的妈妈会想:这孩子长大了要当运动员呢。其实他是想跳舞!

跳舞和唱歌对人类是多么重要啊,但在西方社会它们却被淡忘了。去西藏和印度,你就会看到,那儿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而在西方社会,人们太注重现实,太追求舒适享受。

记者:从这一方面来讲,您作为音乐家,对社会有什么样的责任呢?
费德曼:艺术家就是分发精神食粮的,不是什么特殊的人。社会分派给我们的角色是大画家或大音乐家,而我们的真实身份应该是什么呢?是仆人,就像餐馆里的侍者,只不过我们侍奉的是精神食粮。

无论是在大街上,音乐厅,还是在葬礼上,任何的音乐表演都是服务于这个社会的。音乐家用乐器将自己最美好的一切回馈给这个社会。(未完待续)(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23年4月中旬,经好友推荐,喜欢艺术的我认识了旅居瑞典的中国画家范一鸣先生。4月23日,受他和他夫人的邀请,我们到他家做客,观赏他的画作,听他聊创作灵感和中国文化。我也顺便采访了他在中国时的遭遇。
  • 为什么以前的画家可以画出庄严的天国世界及神在人间的事迹呢?是这些画家被选中、有信仰、相信神,所以才能看到天国以及神显现出来的世界?疫情肆虐下,找回人类的传统道德及善良风俗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也是艺术家的使命,用画笔完成真正的美好作品。
  • Jan Kath,过去25年来全球最传奇的地毯设计师之一。他设计的地毯享誉全球,包括纽约、柏林、温哥华、多伦多等多个城市。(Jan Kath提供)
    一名当时只有20岁出头的德国年轻人,却在地毯时代眼见就要终结的时刻,“天真地”接手了一家位于尼泊尔的地毯工厂。但就是这名年轻人,在短短数年内一手扭转了整个地毯业的颓势。他的理念,不仅打造出了一个横跨各大洲的地毯商业王国,而且引发了整个地毯界的“文艺复兴”。他就是Jan Kath,过去25年来全球最传奇的地毯设计师之一。Jan Kath地毯,在柏林、纽约、温哥华、多伦多等全球多个城市有展示厅。
  • 赛尔维亚有一位被称为天才的少年画家,名叫杜辛‧克尔托理察(Dušan Krtolica),今年只有17岁,可他却有15年的绘画经历;俨然大师级的绘画功力让人惊叹不已,至今已开过6次个人画展,并多次接受电视等媒体采访。
  • 唐美云出身歌仔戏世家,感于父母对歌仔戏的热爱,不忍见其逐渐没落,故投身歌仔戏成为一代名伶。
  • 唐美云戏演得好不说,出身戏曲家庭,她对于自己的生命角色有深深的承担,更有深深的自觉。她成立戏班,培养后进,年年推出新戏,作可能的探索却永远不忘戏曲的立基,她将全副心力何只花在表演上,更直显一个演员在生命承担与文化重振上的可能角色。
  • 相对于贝多芬戏剧般的磅礡气势和莫扎特灵动隽妙的天使欢笑,维也纳古典乐派三杰之一的海顿要平淡得多。但是风霜雪雨、时光飞逝,也许在中年的某一天,海顿的旋律会扣你心弦。一如陈年老酒越久越淳,一如你为人父母后再看双亲,才能体会出平和中的自然淳厚,淡然里的从容睿智。
  • 影片里的女主角曾是好莱坞知名舞蹈演员,年轻时的她简直就是芭比娃娃的翻版。2014年,90岁的她与三位知名舞蹈教练一起即兴演出曼妙舞姿,令千万网友大赞“好优雅的奶奶!我真希望老了也跟她一样!”
  • 人们告诉本格尔(Tim Bengel),他很难成为一名艺术家,并建议他追求不同的职业。但本格尔并未听从这个建议,他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 这段视频就是他实现艺术梦想的证据。
  • 20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吉姆发现了自己潜藏的沙画创作才能,从此激发了他的创作欲。现在,他的足迹已遍布全球多个国家,作品规模超大,并创作了全球最大的艺术作品。而从沙画创作中收获的快乐,也带给他全新的成功人生。
评论